慈禧的秘密“情人”,被称为顽固派的荣禄,才是真正的大清裱糊匠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64期: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肯定又否定,否定再肯定……往复循环的一个过程,在《走向共和》中对人生的阐述尤甚。

比如李鸿章,最早的时候只知道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个大汉奸。随着学识的增长,对他的观念又会发生转变,觉得他不过是大清的裱糊匠,是身不由己。

可是再往深处研究之后,又会产生怀疑,尤其是这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的话,又对他身居高位却为自己开脱所叹息。

与李鸿章不同,晚清还有一个重要级人物,也是李鸿章卸任后的直隶总督接班人荣禄,却被我们误解了这么多年。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64期:慈禧的秘密“情人”,被称为顽固派的荣禄,才是真正的大清裱糊匠!

一、

荣禄,满洲正白旗人,晚清重臣,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死后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

受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我们总是认为戊戌变法就是代表先进,就是完美无缺的。而慈禧也罢,荣禄也罢,就是纯粹的变法顽固派,不仅阻碍变法,甚至杀掉维新人士,圈禁了光绪帝。

实际上,任何事情并非非黑即白,荣禄也并不是反对变法,相反,他其实非常支持变法的。只是他所谓的变法,是讲究循序渐进式的,而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却要下猛药,甚至要光绪帝大开杀戒:

“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治大国如烹小鲜,哪有一蹴而就的,理解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愤青误国的道理了。

而戊戌六君子里面的林旭就是荣禄推荐的,而且荣禄还多次给他写信,跟他讲变法的方法和策略,可惜林旭并没有听从荣禄的建议,反而更加激进起来。甚至于,同属“戊戌六君子”的杨锐,都觉得林旭有点“年少轻狂”。

后来荣禄给伊藤博文写的信中,也有他自己对变法的看法:

“积习相仍,骤难移易。譬之起虚弱而仁痿痹,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

由于维新派过于激进,已经伤到了大清的根基,于是荣禄进京,跟慈禧太后密谋,及时叫停了变法。

二、

荣禄的确很了不起,一直追随在慈禧太后左右,为慈禧的掌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辛酉政变中,荣禄就是支持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并亲自参与了政变;同治帝驾崩之后,同样是荣禄,再次支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戊戌变法时,荣禄的功劳自不必说,直到八国联军入侵时,荣禄成了慈禧太后唯一的依靠。

甚至于,如果没有荣禄,洋人根本不会轻易放过慈禧太后,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各种传说中,都在讲,荣禄其实是慈禧太后的情人,俩人青梅竹马,还曾经订过亲,甚至于慈禧太后还为他流过产。

关于这个传说是这样的,部分内容来自于高阳写的《慈禧全传》:

书中提到一个宫廷画师,他叫巴克斯,曾经写了一本书叫《我与太后》,其中就提到荣禄经常以商议大事为由半夜进宫,第二天天没亮离开。

在光绪六年时,此时慈禧太后四十多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某一天突然生病了。当时朝廷的御医竟然束手无策,还是李鸿章和曾国荃举荐了两个郎中进京诊治,才治好了慈禧的病。

二人诊断慈禧太后所患的是“骨蒸”重症,因此对症下药,使慈禧太后的病情渐有起色。

清朝皇宫,王公大臣们看病都有登记的,但给太后看病的药方却总感觉有点不对症,后来才知道慈禧太后患的是:

“小产血崩,经水淋滴。”

三、

所以,御医才讳莫如深,外地来的郎中编了了骨蒸的病,偷偷替太后治疗了小产。

而这件事之后,荣禄干脆直接辞职了,直到六七年后,才又被外放为西安将军,又过了七八年后才重新回了京。

其实,大家就当个笑话看看就行了,慈禧太后一举一动都在宫女或太监的监视之下,这么多人,她怎么可能有机会和时间跟荣禄混在一起?

而且所谓的青梅竹马也根本不可能,慈禧小时候是在安徽长大的,荣禄小时候是在北京生活,俩人根本就凑不到一块去。

其次,荣禄是上三旗,慈禧是下三旗,就地位而言,荣禄是高于慈禧的。按照清朝的制度,旗人女子必须先选秀女,被刷下来之后才能自由恋爱,单这一点就可以否定了俩人曾定娃娃亲的可能性。

这里不展开辩驳了,慈禧太后后来跟荣禄关系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方面俩人是内亲,从辈分上来讲的话,慈禧得喊荣禄一声大侄子,辈分在这摆着呢,俩人更不能定亲的。另一方面,荣禄确实对慈禧太后忠心耿耿,为了她,甚至于不顾大清朝的利益。

俩人是亲戚关系,荣禄又极力维护慈禧太后的统治,再加上这个人能力还不错,慈禧太后重用且宠信他,也就不足为奇了。

《走向共和》这部历史剧,虽然是演义,但刻画人物形象上还是比较到位的。实际上,剧中的李鸿章自诩为大清的裱糊匠,那是因为主角光环作用,真正的裱糊匠应该是荣禄。

四、

在《走向共和》中,荣禄的表现堪称一流,尤其是在慈禧西逃时,他跟慈禧太后的这段对话,令人叫绝!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怒火”并没有消除,还想继续扩大战果,尤其是曾经仇视西方的那些官员,是务必杀之而后快的。

于是,一份列出了一百多名“战犯”的名单,就交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上,而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慈禧太后。这下子把慈禧给吓尿了,于是让李鸿章和庆亲王一定要跟联军和谈,只要不杀自己,什么条件都答应。

于是就有了慈禧太后向荣禄“撒娇”的剧情:

慈禧太后试探着问荣禄:你觉得他们能帮我从名单上去掉吗?

荣禄回答:应该能吧?

慈禧太后不满意这个回答:你给我想想办法啊?

荣禄挺耿直:奴才想不出!

慈禧有点失落:当初我犯糊涂跟联军宣战的时候,别人不拦我也就罢了,你怎么也不拦着我啊?

荣禄也挺委屈:我记得当时有两个人拦着你啊,可惜被你给宰了,我还不想死!

慈禧太后继续“懊恼”:那你也该拦着我不让我杀人啊。

荣禄:当时几个封疆大吏,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都上折子反对了,你都不听,我拦着你会听我的吗?

慈禧太后:我还不想死啊……呜呜……咦,不对,怎么名单上没有你的名字,你是不是跟洋人勾结了,说?

荣禄后面的表现可就真绝了,敢给慈禧太后甩脸子啊,威武霸气:太后哦,我倒是想勾结呢,可惜啊,洋人的使馆被您老人家派去的义和团围的水泄不通,我进不去啊!

慈禧太后:呜呜,我还是不想死!

五、

到这时候,荣禄才说出了自己在整场庚子之变中,他做了什么,又多么有先见之明:

当初慈禧太后在庄王和端王的威逼利诱下,要换掉光绪帝,因为时机不成熟,决定立储。荣禄跟慈禧太后建议,要想立皇储,是必须要经过洋人同意的,慈禧太后也认可,就让外国公使们来道贺,同时试探一下他们的意思。

没曾想,一个公使都没来,他们本身就反对废掉光绪帝,自然不愿意让清廷立储。万般无奈之下,慈禧太后退而求其次,听从荣禄的建议,立溥俊为大阿哥,刻意避开储君的字眼。

但溥俊的老爹载漪可就不欢喜了,于是才联合了顽固派要给洋人一点颜色看看。这才有了放义和团入京的想法,最后慈禧太后也被卷到了里面,情况一发不可收拾。

此时,又是荣禄,挽救了慈禧太后:

“我派人在大炮的标尺上,做了点手脚,炮弹轰不到洋人的使馆,洋人的使馆没死几个人。还真抓住一个从使馆跑出来的洋人,我不仅没杀他,还给了他一车水,一车蔬菜和粮食……”

慈禧太后这时候还是楞的,有点生气荣禄不听自己的话,这是崇洋媚外啊,但很快荣禄后面的话,让她恍然大悟:

“奴才让那个洋人,回去告诉各国使馆的人,北京出了大乱,可这决不是我们皇太后的意思,这个局面,她老人家也控制不了啦!”

荣禄聪明就聪明在这里,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名三观正的人,都清楚,打人家使馆,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但慈禧太后又是死要面子的人,再加上京城的形势已经很严峻了,荣禄就算是想拦着,也拦不住的,搞不好自己小命也丢了。而又不能愚忠,所以,他采取了这种暗度陈仓的做法,虽然可能被骂成汉奸,但确实留了谈判的余地。

果然,有了这个情况,八国联军也确实没有再坚持追究慈禧太后的责任,还让她继续当权。

而慈禧太后,在听到荣禄勾结洋人时,气得把饺子都扔了,等听完荣禄的话,又破涕为笑了,继续撒娇道:

“饺子都让你一个人给吃了!”

荣禄也不老实,知道自己立功了,也是假装不给慈禧太后好脸色:

“奴才就吃了一盘,那一盘,太后您摔到地上啦!”

荣禄能做到这样,慈禧太后怎么可能不喜欢他,被传为秘密情人,也就有情可原了。

而荣禄的两次举动,一次是戊戌变法时,一次是庚子之变时,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确实延续了大清的寿命,称呼他为大清裱糊匠也不为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