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以花鸟画闻名于世,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一方清新天空!
111
马万里:(1904-1979),原名瑞图,字允甫,别署曼庐,晚号大年。斋名曼福堂、天地庐、墨君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苏常州武进人。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历任国立暨南大学中国画系教授兼中国画研究会导师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及艺术教育系教授、广西美术会理事兼审查委员、桂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兼国画系主任、广西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理事、政协广西委员会委员等。他的中国画作品《水墨葡萄》曾作为国礼赠与美国总统罗斯福。
马万里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的清代名医马培之的曾孙;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爱新觉罗·显琦)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他的妹夫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山东五老”之一的蒋维崧先生则是他的表弟。
马万里的绘画艺术,早在他青年时期,就得到了海上诸师友的奖掖和赞誉,吴昌硕曾谓之“活色生香”、“活泼生香”;曾熙则评他的画“触处春生”;及至盛年,广历四方,壮游天下,画坛诸大家更是对他推崇备至,徐悲鸿认为其“画格清丽,才思俊逸”;钱松喦对马万里的构图、笔墨亦极为称赏; 张大千最喜爱他画的竹,邓散木称“竹奇佳”;徐邦达认为他的画堪为“艺林三绝”之首;李苦禅则说他的画不在谢稚柳之下。
既要使得物象传神精准,又不能影响中国画那种独有的、厚重的文人情怀和传统文化韵致,马万里也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要想解放笔墨,使之展现出西画所具有的色彩层次感、空间结构及透视关系等优点,马万里下足了功夫。他主张学习西画应当“藏而不露”,将西画的优点融会于传统技法之中;立足于中国画技法,通过借鉴其他传统艺术如书法、篆刻的特色,丰富技法,弥补不足。
多年的锤炼和自小打下中国画技法的扎实功底,让他能够适当通过勾、皴、擦、染、点的组合运用,色彩的精心调和搭配,蘸墨干、湿、浓、淡及笔锋提顿开合的巧妙变化,熟练营造出与西画元素异曲同工的画面效果,同时保留了传统国画当中疏密构图、位置经营、错落有致的特点,题跋和钤印的位置也极其考究,这些都契合了徐悲鸿先生“古法之佳者,守之”的观点,也透露出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自信。这种对待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坚守的态度,是“中西融合”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