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399 | 文化之旅98:五男二女凤河晚渡宋溪寻三江楼【陈辚王晓忠胡家为吴志跃林进挺陈瑞绒陈剑虹】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登上宋溪头村后山眺望宋溪。
沈洛羊 摄
寻访宋溪
◎陈辚
初春,看了文友发来的微信,方知汕尾有条开凿于宋末的运河叫宋溪,是南宋末年君臣南狩的遗存。在感叹自己孤陋寡闻之余,我不由浮想联翩:一条“宽8米,长2里许”的溪流,缓缓从一片沃野经过,流经眼前,沿岸蒹葭苍苍、树草葳蕤,溪上舟楫穿梭、桨声灯影。
6月11日,艳阳高照,我和文友结伴从汕尾市区开车前往海丰县可塘镇寻访宋溪。车行约30分钟到达可塘镇陇东村,走进村狭小又长满苔藓的巷道,许多旧房子已倒塌破败了,荒草爬满围墙,墙壁灰砖青苔斑斑。向村中一位老妇女问及宋溪去处,意外得知该村是我省著名作家王曼的家乡。陇东村依山傍水,村前池塘畔的凤凰树正开得火红灿烂。宋溪就在村前田洼处,白水茫茫;宋王山在村的西侧,相传宋端宗曾在山上安营扎寨。同时流传下来的还有当地百姓用在可塘东溪捕捞的“白仔鱼”煮汤敬奉宋端宗的故事,当时适逢白仔鱼的鲜肥季节,鱼汤泛起一层金色的油珠,鲜甜可口。宋端宗吃后赞曰:“此真乃玉饭佐金汤!”
绕着村道行车,沿途绿林遍布,满眼山水苍翠,风光旖旎。山坡上荔枝结果,还开满了红、白、黄、蓝、紫各种颜色叫不出名的花朵,五彩缤纷;散发着醉人心扉的芬芳,田野里小河环绕,稻谷飘香。抵达宋溪渡口处,但见一小块空旷的晒谷町上植有一株葱郁的榕树,树下有一小庙。溪岸边是新垒建的堤坝,宋溪绿水荡漾,波光粼粼,宽敞的水面没有一只船的踪影,几只白鹭掠着水面飞过,偶尔有鱼儿跃起搅出一片水花。沿溪而望,仿佛像一幅山水田园画卷:远处林木郁郁葱葱,小溪星罗棋布,蜿蜒在田野、山坳上,给人以美景入怀的舒畅。一纸心事流转在溪流和烟云之上,飘荡在历史的天际……
驻足宋溪畔,沧海桑田,草长莺飞,当年浩浩荡荡的宋溪因泥沙淤积和村民截流围成几个鱼塘,已全然没有往昔烽火连天的踪迹了。我静静地凝视宋溪缓缓流动的绿水,从溪面吹来的细细微风抚摸着流汗的额头,又吹进心窝里,所有的感觉似穿过七百多年前的宋溪,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诗句油然涌上心头,伤感于宋王朝的灭亡。便有些淡淡的忧伤弥漫,引领我走进《海丰县志》去翻阅这段被岁月尘封的旧事: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端宗兵败南逃到此,所渡兵船从今陆丰县甲子镇随东溪往西溪至此,见水路不通, 宋军便开凿2里长的运河连接东西两溪通往丽江浦,后人称为“宋溪”。或许,我们还可借助思维的羽翼,穿越时空隧道,遥想当年开凿宋溪时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场面,甚至与宋军将士促膝谈心,或许还可以向一位劳动间隙抽着水烟筒的宋兵借抽一口,品一品宋烟的味道。
此时,请给我一段返古的时光,在溪边绿荫下,摆一张茶凳,泡一壶老茶,对着一溪烟云,慢慢品读宋溪每一次因风吹起的涟漪,古韵悠荡。我也可以保持与宋溪“相对亦忘言”的姿态,在这条曾经流淌700多年后又被截流的运河畔站成一棵树,守候这片宋末王朝曾厉兵秣马,吹角连营的土地。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想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时,多少怀古的心思似宋溪的水草繁盛地生长,我用手去掬棒溪水时,水从我指缝快速地滑落下去,水面泛起一圈圈的微漪。在溪水眩晕的光芒里,心灵格外空灵起来……
“水碧无穷,山青未了。”山一程,水一程,身在宋溪畔行,芳草萋萋碧连天,聆听着流入宋溪的流水声,逐梦山水间,我那颗访古寻幽的心思穿越了700多年风雨沧桑的时光,仍不见当年开凿宋溪时宋王山上那轮静静的明月……
文化之旅91:石鼓山十八洞还是十八巷【林映美赖丽梅吕珠满陈辚元一一茗】
凤河晚渡
◎王晓忠
历史总那么相似
凤河,我来过
也渡过,我没有厌倦
奔赴一场亲情或爱情的盛宴
站在渡口外的栈道上
那么富有诗意地,目送
幸福与不幸福的人们
坐上最后一条船,慢慢离去
我要倾听,那些被风雨阻隔的行人
从羊蹄岭一路下来,埋怨天气
河水一直在忙碌,只有风才是寂寞的
它没有溢美之词
偶尔焦急地走动,徘徊
与一个异乡人的忧伤,擦肩而过
乱蓬蓬的傍晚,夕阳要落未落
无法描摹的美,凌乱
横卧在一段抒情的文字里
这与红尘早已无关
正在消逝的时光,内心升起巨大的荒凉
谁是那个跌跌撞撞的赶路人
在暮色里,空手而归
寻找宋溪旧风月
◎胡家为
一个王朝的只言片语此刻,随溪水静静流淌时光深处,分明有人喧马嘶刀光剑影
还有一个帝王辽阔的悲伤
尘埃掸尽所有的故事,收归
一条溪水一个村庄一座山丘微风掠过,有踏足者无奈的唏嘘
千年古渡千年情
◎吴志跃
凤河义渡,山青、水绿、风轻、雨润,千年的风霜千年的情。
晋隋拓疆的跋涉、唐宋烂漫的诗篇,华夏灿烂文明您一渡传承。
百万农运,东江抗日,共和国的壮丽史诗有您起承转合。
凤河义渡,往的是壮志豪情,归的是无尽乡愁,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恩情义爱。
这一渡,叶高标金榜题名酬壮志,这一渡,黄汉宗科场得意笑人生,这一渡,彭湃引来马列,唤起农民千百万,这一渡,马思聪一曲《思乡》饮誉环球。
掬一泓凤河水,品读凤河的盛世华章。
凤河听雨
◎林进挺
仿佛是打开了大地的琴键,天空里是谁的手灵巧无比,弹奏出这黄昏时刻的动听舞曲。
怦然心动,说不出哪一种奇妙的感觉。跳跃着,舞蹈着。
雨水从天而降,落在河上,顺流而去。
凤河因此而广阔,而辽远。我闭上眼睛,感受这来自远方的召唤,打开紧闭的心门。
天空之手,大地之琴,撩拨远处的青山,也撩拨安详的村庄,撩拨随凤河流动的心。
仿佛拉长了时光,仿佛长出了一双翅膀,迎风飞翔,撒播出自由与爱恋的喜悦。
凤河听雨,就在心里。捧出杯盏,品一壶温茶,且把深情款款注入于雨中凤河。
梧桐已栽凤凰来
◎陈瑞绒
去年,同事的宝贝儿子入读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我问同事对这所学校感觉如何?她抱怨路途遥远,没有直通车接送孩子有点不方便。是啊,从海丰县城到陆丰甲子镇,一百多公里的车程不算近。5月13日,当我应邀走进这所坐落于莲花山山麓下的学校时,觉得这个遥远的路途似乎可以忽略。
我经常有一种感觉,走进一所优秀的学校,会感受到校园笼罩着一股隐隐的无可解释的灵气,眼前这所学校也不例外。不是我迷信,你看,远处学校的背后,莲花山麓连绵起伏,团团白色云雾缭绕山间,如梦似幻。雨后的天空悠远,空气清新,白蓝相间的楼群井然有序,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整个校园与远处的群山近处的旷野相融相合和谐统一,自然环境幽静空旷,灵气自成,多么适合莘莘学子学习和生活啊。
校园的建筑极具岭南风格,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各有特点。校园里的树木初吐新芽,点点葱翠。花坛姹紫嫣红,花儿在绿叶间摇曳腰肢。红色的田径场格外显眼,篮球场足球场占据了操场半壁江山,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学校初露锋芒,渐成规模。
文友的女儿有意报考华中海丰附校,我特意陪她去看了女生宿舍:淡绿色的铁床,上下两层,共六个床位。靠墙一个大衣柜,分成六层好几个抽屉。与门相对的是一个大阳台,卫生间和浴室分隔并列于阳台一侧,干净宽敞。即使是阴天,二楼女生宿舍也是光线明亮,我转头问身边的女孩感觉如何,小女孩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走出宿舍楼,临近中午,路过餐厅,餐厅里飘出一阵阵饭菜香。循着香味,我们走进餐厅,还未到用餐时间,餐厅里还没被学生占满,餐桌整齐,桌面干净清爽,整个餐厅相当的宽阔。穿过餐厅中间走道,我带着小女孩去厨房窗口看看饭菜,鱼肉菜摆满盘子,菜式多种多样,汤冒着白烟,热气腾腾,惹得因为早起赶路肚子早饿得咕咕叫的我直咽口水。
看起来,学校的住宿条件和饮食大可放心。学习固然重要,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校的后勤也必得让家长放心。
教室里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每张书桌都堆满了书,教室一侧是一个大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都是书。古代的学子苦读是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现代学子学习条件好了,不用凿壁偷光不用囊萤映雪,可也得一头扎进这书山书海方有竞争力,寒窗苦读自古如是。教室这般状况,华中海丰附校的学子肯定也沉浸在书海里。
华中海丰附校发挥学生兴趣爱好的场所还不少,他们的口号是: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学校很重视素质教育,也注重核心素养。学校开设了书法、美术、体育等课外活动,让学生锻炼体魄放松心神。这样有效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也发展了个人兴趣。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的音乐室,一个合唱团正在排练,一群少女穿着白色短袖衬衣天蓝色短裙,眉目清秀站在舞台上,年轻的女音乐老师在台下指挥,舞台旁一位年轻的男教师弹着钢琴在伴奏。琴声叮咚悠扬悦耳,女孩如百灵鸟般轻快吟唱,歌声如山中潺潺流水如林中啾啾鸟鸣,像清风掠过竹林,像松涛在风中起伏,美妙极了。
学校晨曦文学社的一群孩子,围着参观校园的作家们提了好几个问题。这群清丽稚气的学生,对文学满怀憧憬,对未知充满探究。他们像一群鸟儿振翅欲飞,飞向辽阔的天空,飞向美好的未来。
莲花山下,一株魅力独特的梧桐树正在挺拔生长!
义渡“三江楼”(外一篇)
◎陈剑虹
我曾去过两次“三江楼”,每一次都是文友带的路,轻而易举的就从小巷子里穿过去了。可要我带路前往,就踌躇在没有标志的小小巷口。巷口处坐着几位老人,正悠闲地聊着家长里短,看到我们徘徊的脚步,先给了我们带笑的眼神,鼓励我上前问路。听说我们要去“三江楼”,老人脸上的笑容绽放开来,他们告诉说这个地方就是“三江楼”,要去河边看古楼,就要穿过小巷。几个人纷纷指路,指引我们步入细小的巷子中去。
小巷细小,数量却多,房与房之间,便是一条巷子。几排房子过后,在横竖交替的巷子里,我们很快便不知方向了。正讨论该往哪条小巷走时,一妇人端着咸茶碗步出家门欲往邻居家而去,看到我们停住了脚步。我询问“三江楼”的准确路线,妇人指路:往前,再往右……她端着咸茶碗有点为难地说想带我们过去,却拿着东西。但最后,为了怕我们走错路,她还是端着咸茶碗陪我们走到小巷的转弯处,告诉我们往前,前面的那条巷子直走便是,看我们胸有成竹的样子,她准备往回走时又想起什么似地回过头:要不,先去我家喝碗咸茶!
“三江楼”面向凤河,灰沙夯筑的寨墙有着年代的质感,黑灰黄白交替的色调没有艳丽的色彩,但在相机中迸发着最夺目的光彩。风雨洗刷不去的是人民的智慧,让一座楼,挺着胸膛站立百年。但挺立的筋骨却护不住肌肤的风化,楼已老,斑驳的寨墙唯剩门楼充当着门面。有文友上了二楼,从门楼的二楼处往外看,不知他是否能看到凤河流淌千年的秘密,也不知他是否能看到古时渡口人来人往的景象……楼里的人家却早已散落,大红的春联贴在门口,门却关闭着,冷清的晒场看不到孩童嘻戏老人闲话家常妇人忙进忙出。一座冷清的楼,似一位孤寂的老人,看着儿孙一个个发展进取立业离家,而他,守着等待,百年千年。
凤河两岸,青山倒映,山光水色。“三江楼”前为渡口,河上有船,解缆上船,摇一摇浆,顺河而下,便出了大海。据闻凤河旧时渡口,过往行人免交渡费,有“义渡”之称,岸边竖有“凤河义渡”石碑。我们并未沿河寻觅义渡石碑,坐在岸边,想象傍晚时分,夕阳西照,彩霞满天,摇一叶小舟,河风轻吹,想象美丽的“凤河晚渡”。
而同坐在河边老榕树下的老人,看到生人,在他们习以为常的风景中欢呼雀跃,拍照留念,他们保持着脸上的笑容,似看喜欢的儿孙在眼前。熟悉或陌生,对他们来说,也许都是归家的游子,在渡过凤河时,用他们质朴的笑容,递给我们一张免费的船票,
其实,在我们一路寻找风景的时候,最好的风景,莫过于风景里面的人。
溯溪而上
听过宋溪很久了,虽然曾经在可塘邮电局工作过两年,分捡信件时在信封地址上看过无数次的“宋溪头村”,但却从来未曾去过,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专门去寻找它。
在“苗柏”来临前一天,最闷热的中午时分,8人分乘两辆小车赶往宋溪头。我们到达宋溪头村后,在当地朋友的指引下,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宋溪。
可是,面前的这个带着拐弯的长形鱼塘就是宋溪吗?宋末宋端宗兵败南逃,所渡兵船从今陆丰市甲子镇随东溪往西溪至此,凿通连接东西两溪2公里的宋溪,最终浓缩成短短的一个鱼塘。“深4米许,溪面宽8米,两边河床各20米”的景象已经无从追寻,面前的这条所谓宋溪,不知深几许,溪面却远远不止8米,而两边各20米的河床早成了庄稼地,有些后来又成荒地了。宋溪两头受堵,东西两溪在人为的连通后,又被人为或自然之力截断了。
溯溪而走,未见什么别的景象,所有的车迹船痕都在岁月中烟消灰灭了。这段宋溪,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不过是小小的几颗水花,只留给后人追溯时的翩翩联想。
溯溪而上,是宋端宗南逃时曾驻扎的小山,后人称那个圆形的小山包为“宋王山”。记忆中看过的图片山上有松树,凭着记忆的模样而去,在宋溪头村后的一个小山包上,有疏落的松树站在蓝色的天空下面。一天中最热的高温天气里,气喘吁吁地爬上小山顶,俯视宋溪,想象当年宋端宗至此的模样,捕“白仔鱼”煮“金汤”。在宋溪头村前,宋溪是一小片水域,安静地倒映着蓝天白云,当年挥洒着汗珠开凿河道、车马船纷纷扰扰的景象,都成历史中的点滴记载。后人看到的,只有这一片广阔的田野,只有这一小片河面。
在我们感叹着这样的山这样的水、那时的人那时的事时,却猛然发现自己站错了山头。“宋王山”其实立于宋溪头村的左前方,站在错误的山头,望向“宋王山”,那座小山包上并没有松树,光秃秃的小山包越发显得矮小。山下的妇人喃喃诉说,山上的松树她们砍了,而山,据说有宝藏,宝藏来自于皇帝或神仙,藏在山里的某个角落,有闻宝而来的寻宝人,在山上转悠,却从未听说曾寻得什么。
一样的山,因为有了传说,就有了神秘的色彩,吸引着一批批的人前来探秘。在那些传说中,总会有宝藏藏在某处,等待着有缘人。我们溯溪而上,两手空空,只收获了夏日里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转自:汕尾日报17.06.25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文学看台394 | 文化之旅97:三美女凤河晚渡遇见三猛男【黄俊杰洪小兰童晓燕黄本长一茗林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