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传奇故事:八岁女孩今生再续前世缘,惊动康熙


不止现代有此类听闻,在古代也有人能够记得自己的前生,有些人再生后还能再续前缘。

清朝人在这方面的记载有不少。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为官清廉、声誉很好的广东高明知县县令,名钮琇,字玉樵,江苏人。从政期间,他还喜欢搜集民间的奇闻轶事,并记录下来。他所写的《觚剩》正、续二编皆作于广东高明知县任期。正编完成于康熙二十九年(1700年),分为八卷,有《吴觚》三卷、《燕觚》一卷、《豫觚》一卷、《秦觚》一卷、《粤觚》二卷。自序一篇。续编完成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共四卷。有《言觚》一卷、《人觚》一卷、《事觚》一卷、《物觚》一卷。自序一篇。

在其著作《觚剩》卷四中记载了一桩曾惊动皇上的轮回事件:

八岁女孩续前缘

北京城东部有一户普通人家生了个女儿,这孩子刚出世就与众不同,能说话。女婴说:「我是工部郎中郑濂的妇人,怎么在这里呢?我想回家了。」女婴的父母听了她的话,便让人寻找郑濂的住所,原来郑家离女婴家只相距二里多路。

女婴父亲虽然知道了郑家在哪儿,但却觉的此事太过怪异,因此告诉家人要严守秘密,不许告诉女婴郑家在哪里。

到女婴长到能走路时,有时竟跑出巷外,说是要回郑家。她的父母因此常抱着她、看管她,严防她私自出去。女孩越来越大,可她坚决要去郑家的强烈愿望竟然丝毫未变,看管已不是个好办法。

女孩八岁那年,实在不得已,她的父亲只好去郑家,一打听,郑濂的夫人确实已离世多年,于是说出这件匪夷所思的怪事。郑家一听,赶快派车轿来迎接她。

八岁女孩来到郑家,毫不生疏,虽然郑家面积很大,房屋众多,可她竟轻车熟路,直入内室,坐到床上,面朝南对众人说:「我的儿子和媳妇在哪里?还不快出来见我。」

众人见这小姑娘摆出夫人的谱儿,都偷偷掩着口笑,虽不遵命但也不敢正眼看她。

正好郑濂从外面进来,女孩站起身来说:「我与你分别已经很久了,难道你不认识我了?」

于是,她又指点自己前生的衣服放在哪儿,鞋放在哪儿,与郑濂夫人生前的习惯丝毫不差。郑濂觉的这事太怪异,当天又把她送了回去。但是听到看到的人觉得此事太新鲜,于是到处传说,很快京城内无人不知了,就连皇宫内的人都纷纷议论,最后惊动了康熙帝。

康熙帝听闻此事,感到好奇,于是召郑濂进宫询问此事。那时候谁对皇帝撒谎,可是欺君大罪,要满门抄斩的。郑濂双膝跪地,嘴唇哆嗦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详细禀报给康熙帝。

康熙帝听后,认定此事可信,就恩准他续前世姻缘。

女孩到了十多岁时,郑濂就奉旨与她结了婚,俩人恩爱如前。

《榆巢杂识》、《池北偶谈》卷二十一等著作中还记载着其他清朝人转生的故事。

念佛老妪转生成官员

清朝官场有一个官员叫蔡之定(1745年—1830年),也是当时的四大书法家之一。蔡之定,字「麟昭」,号「生甫」,晚年号「积谷山人」。他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考中进士。后来担任高宗实录馆总篡官、侍讲学士等官职。

当时人们称呼蔡之定为「蔡老妪」,姓蔡的老婆婆。怎么会这样称呼他呢?据说,蔡之定生来就带着前世的记忆,他曾说自己的前生是一个念佛的老妪 。

蔡之定刻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四个字「黑桥佛妪」,意思是黑桥念佛的老太太。因为记得前生,所以今世没有泯灭善根。他还是坚持每天诵经念佛,常年吃素,不吃荤腥之物。蔡之定的容貌清奇古朴,人们就以「蔡老妪」称呼他。

周西水与僧人

清朝初年,官员周西水也是生来就带着前世的记忆。小时候他不能说话,但是他知道自己前世是某个县邑的人,经常到什么地方去玩。他还记得曾在院子里放了一个案几,庭院里种著红蔷薇。今生他还经常梦到那个地方。

周西水七岁时,在门前玩耍。有个僧人路过他家门口,对他说:「我和这孩子有夙缘。」

僧人一说完,周西水应声立即能说话了,周西水的父母都很惊讶,也非常高兴。

周西水十四岁那年,再次遇到那名老僧。

僧人法名「宝蕊」,福建人。宝蕊很有才华,懂象纬、律历、勾股、洞章等学术。

不到半年,周西水就学会了这些知识。

宝蕊离开之前,曾对周说:「十年之内,天下必会大乱。你是下一朝的人物。」

当时是明崇祯九年(1636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大清入主中原。周西水也经过科考入仕,成为清朝的官员。

清朝初年,周西水以明经的资格成为候补官吏。他常常想到宝蕊临别时赠送给他的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元夕灯前寻贾子,秋风台下拜邹生。」

他百思不得其解。当他候补成为房山令的时候,时值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他和同僚们在贾公祠宴饮。周西水问:「这是谁的祠庙?」

同僚们告诉他:「这是唐朝诗人贾阆的仙祠。」

周又问:「他有子孙吗?」

小吏回答说:「有个贾某,是他的后裔。因拖欠税款,被押在监狱里。」

听到这,周西水便下令放出了贾某,自己代他交了拖欠的税款。

当年秋天,周西水又调到平谷县做县令。上任的当天,他便出去勘察田亩。夜晚,他住在山村古庙。等到早晨天亮时,他起来看那祠庙的匾额,竟是邹衍的仙祠。

至此,他才悟出宝蕊在「元夕灯前寻贾子,秋风台下拜邹生」这句诗中早已有预言。

后来,他记述了宝蕊传授的知识,撰写出《三才儒要》三十卷。

推荐一款寺院里自用的酥油灯
采用无味环保的植物酥油制作
无任何化工添加 火光柔和
是敬佛供佛之佳品
需要的师兄可扫描二维码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