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届毕业生规模即将突破900万,这是成就还是包袱?
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
这是12月1日,教育部、人社部两部门在京部署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披露的数据。
这意味着,在半年之后,将有超过900万的高校毕业生“被推出”校门。我想问问各位,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心情如何?估计都是五味杂陈的吧。
如果是其中一员,那肯定就业压力倍增;如果已经熬过这一关,或许会暗自庆幸一番;而如果要面临下一个“新高”,可能一股莫名的紧张感也就上来了。
我还是先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首先,我觉得要肯定这个巨大成就。为什么说是巨大成就?因为我们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连年增长,从2010年的630多万人到如今的即将超过900万人,证明了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越来越多,证明了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从大方面看,这是有利于我们人口总体素质的提高的。同时,我们的大学校园能够支撑得起如此巨大的就学群体,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的强大实力。
其次,我认为我们要切切实实的转变观念。高校毕业生规模大了,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就业更难了,用最近网上常说的话就是,“内卷”更严重了。
那在如今大学生遍地跑的背景下,不要再用以前的思维把职业和大学生这个身份挂钩起来。之前,有名校生应聘外卖员、快递员,被指浪费人才;还有清北毕业生去中小学当老师,或者去考公务员,又被指责追求安稳,没有人生追求。
在现在一年有八、九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出校门的情况下,上过大学只是个经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去做什么工作,一定不能去做什么工作。这个观念我们应该彻底转变过来。
第三,我想说,虽然大学生很多,也确实很难找工作,但这并不是说读书无用,也不能因此就怀疑上大学有没有价值。大学和金钱并不直接等价,这是一定要明白的。另外,这几百万里面,主要还是高职专科为主,本科就要少些,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以及研究生还是比较稀缺的。
2019届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在834万左右,而我们四十年来的硕士学位授予总量也就800多万,从全国整体上看,目前的硕士生都还是比较少的。
第四,建议普通学生早做就业准备,做好充分竞争的准备。大学毕业生规模大了,考研和考公的规模和竞争也就更大,这几个数字几乎都是同步趋势的。对于我们这样一般的学生,真诚建议在大学里一定要早做好就业准备,想清楚要考研,还是就业,然后就业方向是什么,尽早做好准备。
第五,我不得不来吐槽下,有些高校真该调整下招生规模和专业了。现阶段,在整体上减少高校招生来减轻压力基本是不可能的,既然源头不减,那只能在出口上做文章了。对一些红牌就业专业,比如化学、汉语言文学、法学之类的,就不能少办点嘛?但有些学校不仅不在这些专业上缩招,还扩招,这岂不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