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夺天下的最后机会,却被一湖南渔夫搅局,从此不再可能成功

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的百万大军在洪秀全和杨秀清的领导下,攻克了南方重镇——江宁。之后,洪秀全将江宁改为天京,使之成为天平天国的中心。很快,洪秀全拜伏于温温软软的江南风气,过上了腐朽而堕落的生活。但鲜为人知的是,洪秀全最理想的都城并不是天京,而位于天下之中的开封。

影视剧中的洪秀全

据《李秀成供词》描述,洪秀全发动起义后,第一步的目标就是攻占河南,之后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克了武昌。一个名叫卞三娘的女头目主张,应直接进攻襄樊,然而直取河南,进取中原心腹。

据史料记载,这个卞三娘是洪秀全的亲信,不过是他的传声筒,她所描述的,不过是洪秀全自己的意志。然而对于这个主张,当时掌握军政大权实权的杨秀清却明确提出了反对。为了压服洪秀全,杨秀清甚至不惜祭出“天父下凡”的绝招,随后带着全军水陆并进,最终攻克了南京。

1864年法国画刊刊载的洪秀全与天王府图

洪秀全为何想定都开封呢?这是因为在洪秀全看来,开封为天下之中,四达之地,土厚水深,乃是“斩邪留正”“一统天下”的理想根据地。毕竟在宋朝时,东京汴梁的名号可谓是享誉世界,粗读史书的洪秀全自然是知道的。

然而时过境迁,往日繁荣、富裕的中原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经过金末乃至于明末的战争,开封城已经数次被毁。

与洪秀全不同,对于河南地区的状况,杨秀清是初步了解的。根据《李秀成自述》,在攻打江宁前,为杨秀清驾船的一位湖南渔夫就曾向他提议,绝不可建都于河南,其原文如下:

“河南河水小而无粮,敌困不能救解。尔今得江南,有长江之险,又有舟只万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余,尚不立都,尔而往河南何也?'他又云:'河南虽是中州之地,足备稳险,其实不及江南,请东王思之!后东王复想,见这老水手之言,固而未往。”

在这个渔夫看来,相比于开封,南京更富裕、更险要,实乃帝王之都。同时,太平天国之所以进展如此迅速,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而迅捷的水师。所以才能顺流而下,连续攻克九江和武昌,直趋于南京城下。若定都开封,必要舍水而就陆,无异于自取其短。

影视剧中的杨秀清

对于这位世外高人的看法,杨秀清很快便予以了认同。于是他才会不惜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强迫洪秀全放弃以中原为家的梦想,改而定都天京。

在短期来看,以南京为根据地,确实可以与清朝长期相持。然而占据南京,绝非夺取天下的上上之选。历史上以南京为都的政权,大多为偏安政权,除了朱元璋外,还没有哪个王朝能从南向北一统华夏。在长期的偏安政策下,统治集团很容易意志消沉,得过且过,最终为北方政权所颠覆。因此,建都于南京的,都是短命的王朝。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攻取天下,是因为他们与元廷之间,还隔着韩林儿的龙凤政权,不是第一打击对象,所以才能一点点积攒实力,最终毁灭元朝。而太平天国与朱元璋不一样,他们是清朝头号打击目标,根本不会给他们安心发展的机会。

因此,太平天国只要定都于南京,必然会用重兵加以防守,难以抽出机动兵力,从而被钉死在这里,难以发挥以往流动作战的优势。过了一段时间,清朝必然会调集天下的资源围攻天京,而天京也必然很难坚守。

因此,在许多学者看来,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应立即北上,攻占天下之中,然后继续进取北京,直接颠覆满清的统治。虽然开封并不能成为长期的帝都,但作为攻取北京的桥头堡,却是相当合格的。当年朱元璋北伐时,便是首先攻占开封,然后兵分两路攻占大都。洪秀全完全可以效仿。

从实现条件来看,北方的清军实力非常弱。在定鼎天京后,杨秀清派林凤祥和李开芳,率领2万精兵北伐,竟从天京一直打到了天津附近,连克数十座城市。即使面对号称的精锐的僧格林沁部,作为孤军的北伐军仍能坚守数月之久。

由此来看,一支孤军尚能打穿清军防线,直取京师,更何况全军北上的太平军?对此,清方的杜文澜也不无后怕地说:

“ 洪秀全陷金陵,欲长驱北犯, 斯时河以北未设防, 一无坚城,大局几不堪设想”。

曾经参加过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人呤利也说:

“ 如果天王不让敌人有时间喘息,从惊慌失措中恢复过来挽回颓势,而集中兵力直捣北京, 那么毫无疑问,他的光辉灿烂的胜利进军就会使他几乎不遇抵抗地占领满清京城。”

从历史的结果看,杨秀清定都天京的方案是短视而错误的。而洪秀全建都天下之中,再横扫天下的战略是正确的。只能说,洪秀全唯一夺取天下的机会,却被一个湖南渔夫搅了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