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6日原创微头条
亲密关系中一定要明确“不能拿付出来换取爱”。有的人认为自己为一个人付出了很多,这个人就应该爱她。
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付出很多时候对应的是感恩,而感恩和爱关联性不大。我们在对一个人付出的时候,是应该发自内心的,是自愿为了你喜欢的人去做事,而不是想换取他的爱。
假如抱着这样的认知,那失望就是大概率上的事。
亲密关系中我们要明白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一个你爱的人你会幸福,假如没有了你也会活得很好。
失去所爱是痛苦的,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一个人活得更好的能力。这是必须。
《我的前半生》中,贺涵和唐晶是男女朋友,在贺涵爱上罗子君的时候,贺涵就开始对唐晶说道:“我们两个都忙。”
但是,只要罗子君有事,他即便工作很忙,都是能抽出时间的。他可以让重要的客户在办公室等着,他都是要去杭州陪子君和孩子过生日的。
所以,当你有事的时候,男人老说没有时间,那就是男人不爱的一种表现。
男人的世界中,我爱你,你就是对的;女人的世界里,没有对错,理太无情,有爱就好。
说白了男女其实是一样的,在爱的世界里,不分对和错。所以,假如一个男人揪着一个道理不放,刻意的给你讲大道理,那只能说,他变心了,厌倦了。
君许国,我许卿,在书中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头脑中开始构造女主人公的模样。构造出的人物不管长相如何,眼神一定是卑微的。
假如一个男人爱你的话,他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因为他担心即便赢了,万一失去你怎么办?他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面对出轨,与其呐喊“要把出轨者浸猪笼、让出轨者净身出户,如何借助外力让狗男女受到惩罚”,还不如把被背叛的痛苦转化为脚踏实地修炼自我的动力,把精力放在让自己拥有足够离开一段腐朽婚姻的底气和实力。
要知道从内改变你会看到阳光,从外改变你会疯掉。
一种生产力,决定一种生产关系。现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产也越来越专业化,人对他人的依赖程度也变得越来越小。
婚姻的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合则聚,不和则散,也成为了现如今的主流婚恋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大家越来越自由。
至于说到孤独,我觉得还真不一定,因为有人就喜欢一个人独处。
生产力和经济越发达,婚姻的意义就会越小,婚姻的作用也会显得越发不重要。
最近看了很多的实录文章,我发现出轨现象是阻挡不住的。与其去呼吁法律惩罚出轨者,还不如呼吁出轨方给受害方更多的经济赔偿。
我就在想:你即便给出轨者了一定的惩罚,你能保证他回归家庭以后还继续爱你吗?如果不能,还不如得点实惠比较好。
急躁虽然不等于愚蠢,但是急躁可以让人变得愚蠢。
急躁因为内心是追求快的,所以它会不思考,不思考催生下的行为大多是愚蠢的行为。
我很久之前感觉到急躁很不好,急躁的人做事毛毛躁躁,现在才知道是没有脑子的结果。
急躁让人愚蠢,假如心开始急的时候,不妨慢下来,假如还不能做到静下心来,就写作。
写下分析后的动机,揣摩出的人心,预测事件会发生的几种结果,面对每种结果你的应对方案……
写完你的心基本也就静下来了,就是这个时候你去做什么,也肯定知道如何理性的去做了。
这些写下的内容也是可以用在三思里面的,先用写的方式让自己的头脑形成习惯,之后,估计一遇事,你就会三思了。
读和看,只是入门。衍生、思考、辩论、沉淀,才是阅读后属于你的东西。
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很多的书,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也解释了为什么读了很多的书的人,思维,认知,对问题的看法依然集中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中。
读书不思考,不衍生,不辩论,不沉淀,其实书中的东西还是作者的,它不会因为你曾经看过它,读过它,就变成你自己的了。
这个就如同你去商场看到的物品,它不会在你没有付钱的情况下成为你的东西。
所以,看书是要做读书笔记,要写心得,感悟,还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让它沉淀,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只有这样做它才会属于你。
真正的读书人读过很多的书都忘记了,但是他却变成了睿智的人。
看法总会陈旧过时,而事实不会。
同样的一个人,你现在对他的看法是这样,可是,过了几年,你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还是他,为什么?
我想应该是因为他做的事情。
事情是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看到的事情改变了你的看法。
知道这个道理后,你就不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了,你只关注你做的事。
马云最初筹资的时候,被人以为是骗子,可是,现在呢?马云说的话是名言。
大家对他的看法因为他做的成绩改变了,假如马云一直纠结别人对他的看法,而不去关注自己的事业,会是什么样子?
大家脑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