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重疾险,这4个误区要当心!
买保险不像买其他的东西,实实在在的钱和保障都会受损。尤其是重疾险,因为它的保障功能强,很受大家的青睐贵!因此,很多人在买重疾险时,迟迟不敢下手,就怕自己万一买错了,没带来保障反而带来的是损失。其实,买重疾险也没那么难,重点避开以下4大误区,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经济情况挑选一款产品还是非常靠谱的。误区一:盲目追求返还型「有病理赔,无病返本」,出险了能赔保额,不出险还能拿回已交保费甚至更多,这种不让钱打水漂的保险看起来很实惠啊!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很多返还型重疾险保障很基础,吸引人的就是满期返还或者身故返还。和低保费、高杠杆的消费型重疾险相比,保费是它的2-3倍。「无所谓啊,多交的钱也是可以多返还给我的。」如果你这样想,图样图森破了吧!按照返还型保险的满期返还来计算,到最后多交的保费不少,但实际按照收益来算,恐怕2%都不到。虽然现在利率不断下行,但找一款收益率大于2%的理财产品还是很轻松的。
所以——预算有限朋友,有房贷、车贷的年轻人,小开实在不推荐大家盲目追求返还型保险。毕竟,购买保险主要是为了获得保障,而不是为了那点收益,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想了解更多,可参考:《线上消费型VS线下返还型,重疾险选哪个?》>>误区二:喜欢「大而全」的产品有个现象很常见:买重疾险的时候,身边的销售会推销一些捆绑了其他产品的重疾险。比如捆绑了意外险、医疗险等,看上去一张保单把什么都保障了。实际上,这样大而全的保单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例如主险为重疾险,附加了意外险、定期寿险和医疗险的保障内容,看起来保障很全面。
事实是,如果重疾出险了,那附加的定期寿险、意外险、医疗险保障也会随主险合同的终止而结束。如果我们单独投保这些险种,比如单独购买重疾险和定期寿险,赔付重疾后又发生身故,那定期寿险还可以再赔付一次,保障彼此独立不受影响。一张保单「大而全」有时候这是让我们觉得很「方便」,而往往对方也是抓住了我们这种心理。可是买保险,毕竟不是去菜市场买个菜,怎么方便怎么来,买之前用心一些,不仅保障更合适,关键钱包也不吃亏。针对这个问题,单独看重疾险的话,还有小伙伴会纠结一个问题:重疾险保障的病种越多越好,选择更多的附加责任才更全面?重疾险种类多是各大保险公司产品竞争的一个卖点,但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规定的25种重疾(重疾新规又新增了3种必保的高发重疾,共28种)已经包含了高发疾病,占了95%左右的重疾理赔。而其他的病种发生概率比较低,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疾病种类越多,保费自然也会高,很多人为了买那些病种多的产品,最后不得不降低重疾保额。小开一直强调,买保险最重要的就是买保额。购买重疾险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如果保额不够,就无法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就失去了购买重疾险的意义。所以,买保险不要贪图「大而全」,而是应该挑选出性价比最高、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把钱花在刀刃上。误区三:以孩子为先有孩子的家庭,普遍观念都是“可着孩子先来”。买保险也如此,所以会优先给孩子买上保险。一些经济有限的家庭,家长给孩子买了充足的保险,自己却没有一点保障。但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如果父母的保障不足,一旦遇到重疾风险,孩子未来的生活谁来照顾?即便给孩子买了保险,以后的保费谁来承担?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先大人后小孩。先给大人配保险,如果大人不幸患病出险了,就算最后想放弃治疗,还可以把这笔钱留给家人用,不至于倾家荡产。误区四:重疾险确诊即赔我们总是能听到一句话「买重疾险,确诊就给赔钱」!实际重疾险不是全都能确诊即赔的,那什么情况是确诊即赔呢?重疾险按照理赔条件,可以分为3类:确诊即赔、实施了某种手术、达到某种状态。以国内重疾险必保的25种重疾为例:
其中,「确诊即赔」的重疾一共有3种。比如我们常见的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基本上就是确诊即赔的。而有些疾病还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理赔,比如说脑中风后遗症,心脏搭桥等疾病,要根据保险合同当中对该项疾病的条款来进行赔付。可能有的人会说:什么?生病了却不一定能拿到钱?这会不会是骗钱啊,其实不然,重大疾病保险本身保障的就是重大疾病,而重疾险的又一个名称为:收入损失补偿险。它的作用是用来补偿患有重疾后不能工作的收入损失的。生病了,但对生活和工作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要赔偿保险金,那理赔率就会变得很高。理赔率变高,我们的保费自然也会升高,这样最后重疾险的杠杆变得很低,也就失去了重疾险本身的意义。所以,千万不要听信一些误导谣言说,买重疾险只要得了病就能赔钱,那你就太天真了。写在最后最后小开想说:买保险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更要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更风、甚至随便选。
重疾险是保障型产品,目的就是在我们面临重疾风险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金钱帮助我们治疗、康复以及弥补收入损失,避免家庭陷入经济困境。选择时不偏离最终目的,才能不至于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