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孔子箴言故事】举贤用人

《论语·雍也》记载,孔子的南方弟子子游做武宰时,把那里治理得很好。有一天,孔子问子游:“你得到人才了吗?”回答“得到了。”接着很兴奋地向老师说:“有的人办起事来不踏实,光搞花架子,好耍小聪明。例如有的人走起路来,不怕踩坏庄稼地,好走捷径一样。但是有个人叫澹台灭明,做起事来实实在在,从来不投机取巧,不走捷径,不做那些一时省工夫,给日后带来后患的事。一般人还有个习惯,总爱对上级巴巴结结 送情讨好。往上级那里跑的多,找事干,献殷勤。有个澹台灭明,这个人没事的时候从来不到上级那里闲坐。总是有事就说,办完就走,不吹吹拍拍,不拉拉扯扯,象这样的人不多,这真是个人才啊!”

澹台灭明为人正派,确实难得。孔子听到以后,记在心里,但却没有见过这个人是什么样子。过了不久,孔子见到一个人,相貌长得丑陋难看,一脸络腮胡子,一张大嘴,貌似凶恶,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孔子便以为这个人不会是个什么人才,说不定还不是个好人呢。于是对他表现出轻慢与疏远的态度。后来子游告诉他,这个人就是澹台灭明,字子羽。你对他印象不好,他也不加以解释,人家就是这么个忠厚的人。孔子听后,马上改变看法特地收为弟子,并感慨无限地说:“以前我只从说话上来看人,冤枉了弟子宰予;今天又以相貌看人,以致慢待了子羽。应引以为教训啊!”

澹台灭明成为孔子弟子后,努力学习,提高很快。学成以后,游学到了南方的吴地,跟从他学习的就有三百多人,在继承和发扬孔子学说上起到不少的作用。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在此事上犯过错误。这件事对别人来说,也应是个深刻的教训。

世界上每项事物都有实质与表象两个方面。表象是形式,实质是事物的内涵、本质与表象有时统一,有时不统一。古语说有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俗话说“绣花枕头”,都是说表象很好,实质却很差。但也有些好事物,不注重外部包装,内部却有好货色。人也是如此,澹台灭明就是这样。连智慧这么高的孔子,亦曾一度为其外面不好的形象所误会。一旦认清实质,不禁发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慨叹,对人很有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