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武夷山卖茶的异乡人
《1》
李麻花在武夷山新认识了一个朋友。
叫大河。
他很谦逊,见到我会立即站起来打招呼。
大河显然不是他的全名,算是个艺名吧。
他是很聪慧的,知道用这样带点憨气的昵称,可以增近跟别人的距离,毕竟,他是一个在武夷山卖茶讨生活的,异乡人。
放眼中国的各大茶区,本地人占据了核心的茶叶资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如果身为异乡人,想来分一杯羹,是很难的。
入门的门槛很高很高。
要么,就乖乖拿真金白银去茶农那里买青叶或者成品茶;要么就老老实实地做个“搬运工”,满武夷山跑着淘性价比高的茶。
只有这样才能在武夷山茶圈里活下去。
大河就是这样一个茶叶搬运工。
他是三明人,本来在建瓯跟朋友们合伙开火锅店,因为疫情关张,只好到武夷山另谋出路,他觉得最快速能维持生计的事儿就是卖茶,趁着这波岩茶热,说不定还能有所作为。
大河说,“我有两个孩子,家里老人年纪大,没办法帮搭手带孩子,老婆就把工作辞了,专注照顾家里的一切。”
“在建瓯的时候,也有顺带帮外地朋友带点岩茶,从火锅店跳转过来卖茶倒也挺顺的,只是根据地要转战到武夷山来。”
这是一个清醒的,懂得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
《2》
大河很热情,才见面聊了一会,便要带我们去他熟悉的朋友那里喝茶。
他打开车的后座门,有些窘迫地把座位上的一整箱礼盒茶往另一边挪,给我们腾地方坐。
咦,这么大箱家伙,干嘛不放后备箱里呢?
他不好意思地说,说后备箱是他随身的行李和冬天的衣物。
看来,这位异乡人在武夷山还是居无定所的状态,并没有融入这里。
李麻花拍了拍他的肩膀,大方坐上车。
在路上,他主动跟我们聊茶,并且发愿说,他要加快速度学习岩茶知识和销售技巧,目前已经物色好了两个“老师”,一个懂茶,一个懂销售。
我很好奇他找的是谁,就问他,“都是武夷山当地人吗?”
他摇头说,“都不是!唉,不被武夷山人忽悠就好了,毕竟我们在这里要仰人鼻息生活啊。”
说起跟武夷山人打交道的过往,他两眼汪着热泪。
半年之前,朋友托他买一斤慧苑坑肉桂。
然而对于一个没有真正切入武夷山正岩茶压的异乡人来说,真正的慧苑坑肉桂并不好买——要么价位不合适,要么茶叶品质不行。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买到满意的,却被懂行的人揭底,说里面拼了高山肉桂。
这成为了他心头永远的痛,也是他下定决心要拜师学茶的导火索。
他说,这个懂茶的朋友在武夷山待了十年,每年都买青做茶,从采摘到制作都亲力亲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防御系统,一款茶的端倪他是可以看出来的。
言语当中,尽是对这位“老师”的景仰与祟拜。
《3》
他准备带我们去的地方,是武夷山角亭村,是正岩区茶农的拆迁安置村,拥有核心茶叶资源的、从三坑两涧拆迁出来的原住民,有一部分住在这里。
他开着车在村子里拐了两个弯停下,指着左手边的一栋房子说,“就是这里,这栋房子被我朋友买了下来。”
刚才在车上他也简单介绍了他的这个朋友。
一个女生,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几年前来武夷山感觉挺好,一挥手买了楼房,再挥手收了不少核心山场的茶。
怎么感觉有点李麻花的范儿?
我扭头去看李麻花,被她瞪了一个大白眼。
走进这间豪华装修的房子,满鼻子的钱味。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人并非是只管花钱的主,人家还懂销售——一间10来平方的仓库里堆满了等待发货的茶礼,有两个工人还在忙碌地包装茶叶。
看来,她的销售能力确实不错,短短几年就收拢了一批优质客户。
当然,也有可能是她原生家庭积累下来的人脉。
我们到二楼茶室,她已经烧好水等着了。
清爽的短发,笑容很开,的确是个好相处的女孩。
不过,她对大河说的一句话,立马让我对她的印象分,大大打了一个折扣。
那是一句商人味很浓的话,“大河啊,不要一直卖低端岩茶啊,真的要多发展一些高端客户。”
《4》
这位家境良好的妹子,性格大方。
不停地从仓库里拿好茶来款待我们,一会儿是慧苑坑肉桂,一会儿是金交椅肉桂,居然还有牛栏坑老丛水仙。
突然想起前几天,有个武夷山茶农A先生,跟我交流了他对外地人卖岩茶的看法。
A先生说,觉得外地人比武夷山当地人懂得卖茶。不像本地人,就知道傻卖。
本地人哪里傻了?我脑补了本地人那穿金戴银、赚得盆满钵满的样子,看上去精明得很好吗?
A先生说,我们本地人,是靠分到的茶山在卖茶。家里有什么山场的茶就卖什么茶,比如马头生产小队的人分到的基本都是马头岩山场,而他要是卖了牛栏坑肉桂,别人就觉得奇怪。
而外地人就没有这些困扰。
外地人在武夷山卖茶,可以什么茶都卖,反正他们也是先淘茶再卖茶。
客户想要什么山场的茶,他们去寻找那个山场,进回来提点价卖出去,客户也能欣然接受。
我当时听了,深以为然。
现在,看到这位能随便拿出各大山场的岩茶出来招待我们的妹子,更加觉得A先生的话,极其地有道理。
妹子跟我们边喝边聊。
听闻我们在外地有些纯粹交流和分享的茶友,立马眼里放光,说,“如果他们有卖茶需要,可以推送到我这边,我们可以提供服务的。”
懂得营销的女孩,笑容是必备行当,智商是有效利器。
而她很懂得灵活运用这些行当和利器。
我看了看傻傻的李麻花,感觉她如果跟这位妹子PK,估计一点胜算都没有。
被卖了还要帮忙数钱的那种。
不由得有点替她的未来担心。
《5》
离开角亭村,大河看了下时间,说他要去高铁站接人,就不送我们了。
我们从善如流地跟他告别,自己打车走了。
在车上,李麻花说,大河应该是有客户来武夷山了。
果不其然,后来听说,他的客户来武夷山过了一夜就走了。临走,是大河开车把他们送回福州的。
还听说,这位客户大半年才找大河买点工作茶。消费金额不过千元。
对比这么殷勤的服务和微薄的消费金额,我们替大河感到唏嘘。
在武夷山,像大河这样任劳任怨、干劲十足的外地人应该还有不少。
并且,日子都不怎么好过。
对外,要忍受客户的挑剔与苛责,并且动辄被别人怀疑茶叶来路不正;对内,要接受茶农的误会与排斥,别人可能总觉得他们在武夷山分走了一块大蛋糕。
但是,他们的真诚和勤劳,还是打动了一批顾客,并且,这些顾客的群体,还在慢慢累积中。
也许过个三年五载,我们再见大河的时候,他已经鸟枪换炮了。
有了房,有了更好的车,有了自己的店。
真正成为了一个武夷山茶农。
不再是,飘在武夷山的异乡人。
《6》
祝愿在武夷山打拼的大河们,一切安好。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难处,都不要迷失了本心。
不要欺骗客户自己在正岩村承包了茶园,也不要编造自己在武夷山拥有几千亩茶园的童话,更加不要胡诌说自己在武夷山的茶厂有一千平方....
要知道,谎言终归是谎言,一时不破,并不代表能蒙骗一世。
真相终究是会爆出来的。
到那时,就连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看完这篇文章
#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作者 | 村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