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斟细语】难以承受的医疗之重(下)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难以承受的医疗之重(下)
作者:火烧彤云
药难得
除了药品的价格贵,好药还和良医一样稀缺,难以获得。今天的人们礼尚往来,谁也不会以药为礼物馈赠他人,因为不讨喜。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药是珍贵的,赠药是非常客气的表现。刘姥姥游完了大观园,要回家了,贾府从钱财到各种物品,赠送了大量的离别礼物。刘姥姥头一回来,凤姐送了她20两银子零一吊钱,这一回大大加倍,凤姐和王夫人一共送了她108两银子。此外,贾府众人还送了她高级点心、成窑茶钟、大量衣服和高级布料、御田粳米、大量水果和干果、金银锞子等等。在这些礼物中,有一类礼物很特别,那就是一些名贵药物,它们是: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和催生保命丹。
这些药能治些什么病呢?梅花点舌丹能消肿止痛,主治疔毒恶疮、口舌糜烂。紫金锭也是解毒的药,主治由湿温引起的呕吐、恶心、下泄和腹泻,还有小儿痰堵、受惊。活络丹能活血祛瘀,主治半身不遂,风湿疼痛。催生保命丹能安胎,主治难产。这些药的药用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口腔科、风湿科和妇产科等多个门类的疾病。
这些药物并不是贾府主动送她的,而是她在贾母面前提起才送的。说白了,就是刘姥姥点着药名,向贾府索要的。如果说这些药只是贵的话,贾府送了她那么多钱物,贾瑞家买不起的人参,刘姥姥都买得起了,何况这些药?那么她为什么想要得到这么多能治各种疾病的药?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些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治常见病的药物,在当时即使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所以刘姥姥才想得到这些药,作为宝贝收着,以备生病所需。可见当时不仅医疗水平落后,而且制药能力也落后。人们对药物的需求远远大于它的生产量!
药品又昂贵又稀少的状况吸引了不少无良商家的眼光,假药应运而生。这里说的假药不是以劣等物质假冒药材的假药。因为这种假药如果被人服用,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商家将面临重大的经营风险和法律责任。所以,商家采取了另一种制假贩假的方式,就是以次等药物与上等药物掺混在一起,按上等药物的价格来售卖获利。患者花了上等药物的钱,但没买到上等药物的药效。当然,人吃了,肯定不会死。凤姐久病不愈,要用上等人参二两来配调经养荣丸。荣国府的人参库存都用完了,贾母给的人参又因为年代久远失去了药效,王夫人于是命人去买人参,宝钗连忙阻拦:
宝钗因在坐,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得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过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第77回
一枝完整的上等人参被参行截做两三段,镶嵌上次等人参的须枝蔓叶。光这一手,就能获利好几倍。那么其他的药物以次充好的情况恐怕也不少,这肯定是参行及其他药行的普遍潜规则。即使是贾家这样的有钱人家,也没法在市面上买到好药,这是多么冷酷的现实!
病致贫
看病不易吃药难,沉重的医疗负担之下,不少家庭像鲁迅先生的家庭那样被拖垮。《红楼梦》里更是较多地反映了这种情况。书里写到的第一个家庭甄家就是如此。甄士隐夫妇丢失了独生女儿英莲后,深受打击。一月之后,夫妇二人相继染病。再过了一个月,甄家遭遇葫芦庙火灾,被烧成了一场瓦砾场,田庄里也不太平。甄士隐只能和妻子封氏来投奔岳父封肃。封肃除了哄着甄士隐、赚取他的银两以外,还总是对他们冷嘲热讽。甄士隐不堪忍受,再度病倒:
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第1回)
书里写得很清楚,甄家是姑苏城里的望族。对于贾雨村这么一个非亲非故的人,甄士隐出手就是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甄家财力雄厚。虽然遭遇了火灾,城里的房子被烧毁,但是甄士隐把田庄折卖了,还是有不少银两。如果不是久病不愈,如何会陷入“贫病交攻”的境地呢?甄士隐出家了,封氏的生活困难到了日夜和两个丫鬟做些针钱发卖来度日的程度!这和以前观花修竹、酌酒吟诗的生活已经是两种人生了!
被甄士隐资助的贾雨村也是因为生病改变了命运。他被罢官后,把自己做官赚下来的钱和家属送回到原籍胡州,自己则到处旅游散心。当他游到扬州的时候,得了风寒,一病就是一个月。风寒就是着冷感冒。贾雨村病了一个月,估计是得了重感冒,好得比较慢,但是毕竟不是什么大病,居然也使得他的经济渐渐窘迫起来!
他“身体劳倦”、“盘费不继”,急着想在当地找份工作来维持生计。“身体劳倦”和“盘费不继”是因果关系,说白了,就是因病致贫。假如贾雨村没有生病的话,他就会估量着剩余的盘缠,要么继续旅游,要么回老家胡州,绝不会急着在扬州当地找工作。可见,对于一般人而言,稍微久一点的感冒都得不起!当然,贾雨村很幸运,在扬州正好有两个旧友,帮他谋得了林家教师的职位,由此他重返仕途,投身贾史王薛政治集团,这是后话。
再看贾瑞。贾瑞死了,贾代儒料理丧事。贾瑞“家道淡薄”,幸好贾氏宗族上上下下和贾家学堂里的学生们都送了不少银子的丧礼,贾代儒才风风光光地办完了丧事。读到这里,笔者不禁想问,贾瑞家到底有多穷?穷到了办不起丧事的地步吗?
贾瑞家只有祖孙三口人,贾代儒是贾家学堂的掌塾。掌塾不是私塾的经营者,仅仅是上课的老师,由族中年高有德之人担任。贾家的学堂由贾氏宗族中有官爵之人出钱供给,实际出资方就是宁荣两府。作为掌塾的贾代儒不受学员多寡的影响,拿固定工资。贾家给他每月开多少工资呢?书里没有写。但是,作为年高有德者被推选为掌塾的贾代儒的月工资总不可能和宁荣府里的奴才的月钱一个水平吧?要这样的话,这对贾代儒这位族中长者来说,岂不是一种羞辱?所以,贾代儒的月工资不低于少主子们的月钱水平,也就是不低于二两银子。
五两银子的月供能让尤二姐一家主仆十来个人过得“十分丰足”,二两银子当然也能让贾瑞家过得“十分丰足”!贾瑞家也有仆人。当贾瑞被凤姐再次戏耍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家的开门人为他开门,他与开门人还有两句对话,这个开门人就是仆人。
贾家学堂不收学费,但是外姓人入学,还是要送贽见礼给贾代儒的。秦钟入学,秦业凑了24两银子的贽见礼送给贾代儒。此外,贾家学堂至少还有两个外姓学员,那就是金荣和薛蟠,他们入学的时候一定也各送了24两银子的贽见礼。这样算来,贾代儒不仅有工资,还有不菲的额外收入,他家的日子应该是过得相当不错,根本不属于什么“家道淡薄”的家庭。可结果贾代儒夫妇不但差点没钱给贾瑞办丧事,连给他治病的顶多六十两银子的人参都买不起!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看贾瑞的病程:
(贾瑞)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于是不能支持,一头睡倒,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话,惊怖异常。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代儒也着了忙,各处请医疗治,皆不见效。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第12回)
贾瑞于秦氏死亡的那年腊月病倒。在接下来的近一年时间里,他越病越重,各种虚弱无力的症状越积越多。这一年多来,请医生看病、几十斤的药材费,已经把这个中产家庭变成了“淡薄”之家!腊尽春回,在贾瑞病倒的第三个年份,贾瑞家的家底已经消耗殆尽,人参买不起了,后面的丧事也差点办不起了。
林家空
因病致贫最严重的家庭不是甄家,也不是贾家,而是林家。林家是封袭了四代的列侯门第,笔者在《从文本视角看林家的境况》《林贾相交往事》两文中对林家的财富状况进行过分析,种种状况都已表明,林家到了林如海这一代,家境已经衰落;而林如海本人也非卡拿索要的“轻薄仕宦”,所以林家的财产状况也就一般。家境一般就一般吧,但是林如海去世后,林黛玉的境况可不是一般,而是到了一无所有的程度!她对宝钗毫无保留地推心置腹: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第45回)
而黛玉的丫鬟紫鹃说得更直白,她说林家已经是“贫到没饭吃”的地步了(第57回)。秦家的境况也很差,秦业凑24两银子的贽见礼都还费了一些劲,但好歹还是凑出来了。林如海毕竟还当了几年巡盐御史,就算和秦业一样,只凭着俸禄过日子,也不至于这么糟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本原因还是因病致贫。
林黛玉四岁时,她的弟弟死了。林黛玉的弟弟究竟是怎么死的?书里没有说。但是一个官宦家庭的三岁孩子,又是林家承祀香火的独苗,肯定是如赖嬷嬷所言,“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养在深宅大院,他发生意外事故死亡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极有可能还是染病身亡。即便是染了急病,没有像秦氏、贾瑞那样病得很久,但在当时,林如海夫妇肯定也是急得请花大钱请医买药。林如海本人就是独生子,四十左右才生了这么一个儿子,三岁就死了,可想而知,这个打击对林家是多么沉重!
没过几年,黛玉的母亲贾敏又病了。黛玉侍奉母亲,端汤端药,连上学都差不多停了。从黛玉跟贾母等人细叙贾敏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发丧的情节来看,贾敏应该是病了较长的时间才死去。儿子去世给了林如海一重打击,妻子去世又是一重打击,他深感家庭再难有欢乐,不再续弦。贾敏去世的当年,黛玉被接入贾府。同年冬底,林如海病重,写信要见女儿。第二年九月初三,林如海病逝。关于林如海病重来信与去世的时间不在一年这一点,笔者在《梳理<红楼梦>第二回至十八回的事件顺序》一文中进行了论述,此处不复述。
短短的四五年里,林家去世了三个人,其中能明确确定是因病去世的是林如海夫妇。林如海病重的时候才写信要见女儿,从生病到病重还有一段时间,所以他至少是病了九个月之久。林如海在扬州任职,扬州不是京都,没有太医院,林家不可能像贾家那样常年包养太医,林家人生了病,只可能是一次次地请当地名医去看病。林如海是巡盐御史,一样不可能太失面子,请一回医生估计也得要一两银子。夫妻二人久病不愈,请了多少次医生?开了多少服药?花掉多少银子?这都不难想像。
林家比甄家贾家的医疗负担更重,因为林家本身就有一位慢性病人,那就是林黛玉。林黛玉从会吃饮食起就以药相伴,而且她吃的药还不便宜,是人参养荣丸。人参的价格前文已述,所以林如海即使身居要职收入高,林家也经不起一位慢性病人、三位病人、其中两位还是久病之人的沉重医疗消耗!到了贾琏南下帮助表妹理丧的时候,林家连给贾琏买一件大毛衣服的钱都没有了,贾琏还不得不派小厮千里迢迢地赶回京都,取自己的大毛衣服来。而林黛玉如果不是投奔了贾府,估计也活不了多久!
《红楼梦》里的这些医药故事如一幅幅生动的绘画,从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了当时社会看病和吃药又贵又难的沉重现实,甚至有钱都未必能请到好医、买到好药,读来令人唏嘘感慨!由此也折射出贫富悬殊巨大、人们的医药科普知识普遍较低等状况。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积贫积弱。真正要改变缺医少药负担重的医疗现实,唯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物资财富丰厚了,社会才有能力培养更多的好医生,生产更多的好药,降低民众的医疗负担,这在任何时期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火烧彤云,湖南省长沙市人,建筑工程造价工程师,自幼喜欢《红楼梦》,爱思考,爱写作,追求美好高尚的精神世界。

隆 重 推 荐


欢 迎 来 稿

(0)

相关推荐

  •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21:第二回精读③

    021 第二回精读③ 原文节选 批注精读 [批注]写完贾雨村发迹的事迹后,倒叙贾雨村进京科考的情况,交代贾雨村如今做得太爷知府的缘由.这样写作让小说显得更加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同时贾雨村和甄士隐的故 ...

  • 红楼梦他是阴险狡诈的双面人,谁帮他谁倒霉,贾元妃也未能幸免

    红楼梦中贾雨村这个人物形象,是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人愤慨的角色,可是曹公却浓墨重彩在故事一开头就提到他,而且它几乎就是甄士隐家以及贾府兴衰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并且在<红楼梦>第1回的回目就提 ...

  • 贾府究竟从林黛玉那儿要了多少钱?说出来你都不敢信!

    林家的背景放到现在都十分强大,世代为官,既是钟鸣鼎食之家,又是书香之族,且人丁稀少,林家很有积攒财富的可能.且不说先祖功绩,且说林如海本人.中了探花到兰台寺大夫,再升迁到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官职越来越高 ...

  • 林黛玉父亲去世后,她能继承多少遗产?那些钱又哪去了?

    林黛玉有钱没钱,是不是富婆,一向争议颇大.就算林黛玉亲口说自己一无所有,也总有人替她算账,说林家有多富贵. (第四十五回)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 ...

  • 趣侃红楼04:黛玉妈身死莫名其妙,林如海送女表现反常

    贾雨村踌躇满志去到金陵甄家,却被甄宝玉折腾得灰溜溜而去.本想借机求助甄家复职,却反而被一小儿戏耍受辱.不好说是否受到打击,贾雨村来到扬州就病了.而这一病就给他等来了成为林黛玉老师的机会.这一次他将把握 ...

  • 林黛玉家,才是真正的贵族之家

    都说贾府是贵族之家,殊不知林黛玉家才算得上真正的贵族之家. 贾府的江山是马背上获得的,一朝富贵,只能算是暴发户.而且,贾府才繁华了两三代,就没落了. 林家就不同了.书中写道: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 ...

  • 【浅斟细语】难以承受的医疗之重(上)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浅斟细语】王熙凤——当之无愧的“脂粉英雄”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浅斟细语】丧葬花费知多少?(上)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浅斟细语】丧葬花费知多少?(中)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浅斟细语】浅谈红楼梦里的传统文化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浅斟细语】丧葬花费知多少?(下)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浅斟细语】浅谈《红楼梦》里的悲喜人生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浅斟细语】“尴尬”之解(下)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

  • 【浅斟细语】“尴尬”之解(上)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