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果然价值不菲
青铜剑,是青铜时代的代表兵器,它的铸造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青铜时代的兵器制造水准。
西周时期,有很多贵 族用地名或官名来作为自己的姓氏,比如郑、魏、宋等是以地名为姓的,司徒则是以官名为姓。而“裘”的原是皮衣的意思,在这里可能类似《周礼》中的司裘。司裘的职责为,“掌为大裘,以共(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 王乃行羽物。季秋献功裘, 以待颁赐……凡邦之皮事掌之。”
商周时期,极大部分青铜器是用陶范法铸成。也就是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都有数块陶范拼合浇铸后留下的范痕,即范线。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有所变化,范痕会随着变化,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熟练的工匠也难免做到。有的铸器表层纹饰不多,合铸面较大,合范痕迹容易忽饰,但在隐蔽处,如鼎的耳内和腹下部,还会遗 留痕迹的。后代伪者不知道占人铸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讲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表面较精细,无需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却往往与原器物的时代特征相去甚远。另外,陶范所铸铜器为控制器壁的厚度,往往会在内外范之间垫一垫片,因材质跟铜液有异,锈迹也就不同,而失蜡法铸器却无需垫片,锈迹自然一致。
青铜剑是青铜时代主要近战和防身兵器,不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有青铜剑出土。以下是世界上出土的六把青铜剑,但从造型、铸造水平及锋利程度来看,西洋三把剑算不上是世界上最 好的,而中国的三把剑,无论从造型、铸造工艺还是锋利程度,都是世界一流,秒杀西洋剑。看了中国三把剑,西洋剑不必看!西洋剑和中国剑相比,真不是一个档次!
一般讲竹节柄、喇叭筒剑均属于两次铸造,其格部到首是整铸,因此格部位于剑体所构成夹角必须符合铸造圆角理论,否则会出现脱范困难甚至无法脱范的问题,所以真品的这个角度是大于90度的;但是对于同心圆剑就不一样了,同心圆的格是单独铸造后插接进去的,因此不存在脱范问题,就发掘的实物看,同心圆的此部位夹角基本上都会小于90度。
在铸剑工艺中接铸格时,也存在同一问题,如果浇铸时铜液温度高,很容易造成接口处被熔化成整体,这就需要多角度看问题,而不是某一种科学检测能够定论的。从模范关系角度看,如果是铸造成尖锐内角的器物,其范只能是更为尖锐的外角,这从制模及制范角度看,都不大可能实现。首先制模不容易制作成剑格与从那么尖锐的内角,即使制作出了尖锐内角的模, 翻范时泥料也不可能将尖锐内角处处填充实, 并且脱模时泥范很容易被夹掉或被粘掉尖锐部位。
从青铜器的锈蚀辨别真伪,众所周知,青铜锈具有层状结构,紧贴青铜基体有一层红色的氧化亚铜,在这上面是黑色的一氧化铜,再在上面是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孔雀石。无色蜡状的氯化亚铜横穿铜锈各层,在表面层中又与孔雀石和土粘结在一起,在此中间还分布着灰白色的二氧化锡。由于青铜器的腐蚀环境不同,原始表面存在的情况也不同。青铜器的原始表面一般存在于黑色一氧化铜层中,这可以从铜锈密度的差别判断,但这种差别很细微,判断需要经验;如果青铜器的绿锈形成过程很慢而且很均匀,那么就会形成一层“贵绿锈”,它美观、光滑、往往还闪闪发光,对于这种有“贵绿锈”的青铜器,“贵绿锈”层的表面即为原始表面。原始表面也可以从器物的X光片上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