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押注什么:趋势、极强或混乱?
我带大家读书的方式会有些特别,我不会“拆书”罗列“知识点”。这种“快餐”会剔除掉有助于你理解的那些“废话”。你只会机械的做出认同或不认同的简单判断。认同的收藏,不认同的直接关掉。如此反复会加剧你的思维固化,不会让你产生“咦,还可以这样”的认知提升。
我会分多篇文章逐一深入讨论书中涉及到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你如果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可以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原书,阅读更高效,也会更有收获。即便你没有时间去读原书,单是阅读这一篇文章,相信也会对你有所帮助。我的目标是:不读书也能有收获(激发你的读书兴趣)。
第一本要带大家读的书,并不是什么交易名著,而是我之前答应小伙伴要讲一讲,但一直没有填坑的书。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均线”的认知。作者是戴若顾比,书名是《趋势交易大师:工具 方法 策略》。
顾比在这本书的一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如果趋势得到确认,应该在什么位置加入趋势?
在上图中,价格触及到趋势线后获得支撑并向上反弹。顾比标识出ABC3个位置,试图讨论交易者在哪个区域入场做多最为合理。
顾比的决策基础是“尊重你的分析”。
这个决策基础很巧妙的规避掉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既不需要纠结价格是否真的获得了趋势线的支撑,而是假设你认同这个分析,你该如何入场。
A处是低于趋势线的价格区域。顾比认为打算在A处买入的交易者,其交易行为与分析不一致。
B处是受到趋势线支撑形成强劲反弹的K线收盘价下方的一个区域。顾比认为这种策略仍是A策略的变异。价格受到趋势线支撑后会引发更大程度的反弹,如果计划在B处买入,可能无法保证成交。
顾比认为尊重自己分析的交易者应该把买入指令设定在C处。期望价格反弹延续与自己的交易行为相一致。
顾比展示了ABC3个区域可能的成交机会:A处是45%,B处是60%,C处是90%。
顾比没有说明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也没有展示出不同区域买入后交易结果的差异。因此,这组数字只能做为参考。
大多数技术分析文章只是含糊其辞的告诉读者趋势线附近买入,却没有深入讨论,该在趋势线附近的什么区域买入。顾比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
我虽然不画趋势线,也不交易趋势线,但我使用均线和水平线。这两个工具和斜边趋势线的区别只在于角度不同,算是“变异”趋势线。
我有一个常用的策略是价格回落到均线带内部开仓押注趋势将延续。经常有小伙伴问我,价格回落到均线带内部什么位置才开仓?是一回落到均线带内部就开仓,还是等到价格触及均线带边界开仓,亦或是出现确认信号之后再开仓?这些问题跟顾比的讨论异曲同工。
顾比给出的交易决策依据是尊重分析结论,既交易行为要与分析结论保持一致。
但是,顾比的分析决策中隐藏着一个比较极端的逻辑基础,既“趋势大于一切”。他完全相信趋势对价格的推动力量,为了坐上趋势之车,会不惜一切代价。
认同这一点的交易者,毫无疑问应该在C区域买入,因为这里上车的几率最大。并且,趋势力量的信仰者不应该要求价格在趋势启动后出现调整和深度调整,所以必须追高买入。
然而,这正是我想要提出质疑的地方:顾比基于趋势得到确认的分析,进行了趋势将表现出极强特征的押注。
顾比或许是无意的,他的交易行为与分析结论其实并不对等。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对价格波动有过分类,大类是震荡和趋势。震荡中又分窄幅震荡和宽幅震荡。趋势也分为强趋势和弱趋势。
强趋势的特征就是单边不回头,能不能上车全凭胆量,中途跳车,就再无上车机会。弱趋势若不及时止盈,顺势持仓也会备受折磨。
顾比基于“价格触及到趋势线后获得支撑并向上反弹”这一价格表现,得出的分析结论是趋势将延续(或说趋势得到确认),但依照他给出的未经证实的买入几率可以证明,即便趋势得到确认,也存在强弱之分。难以买入的是一触即发的极强趋势行情。并非是趋势一经确认就难以买入。
顾比将每一次趋势确认,都假设成了趋势将表现出极强特征,并进行押注。
交易者应该明确自己的交易行为,究竟是押注趋势将延续,还是押注趋势将表现出极强特征。
显然,两种押注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只有将两种押注混为一谈时,才会出现应该在ABC哪个区域介入的选项争论。一旦区分出两种押注基于不同的逻辑,选择的冲突就会消失。
当你想要押注趋势将表现出极强特征时,必然要选择以不低于C点的区域买入。因为C点是趋势将表现出极强的必经之路。
但如果你仅仅是想要押注趋势将延续,当价格接近趋势可能被破坏的临界点时,就是你押注性价比最高的区域。这个位置其实就是A在图表中的前移区域。
趋势表现出极强的前提是趋势将延续。所以押注极强趋势的机会少于押注趋势延续的机会。扣动扳机需要更苛刻的条件。而押注趋势将延续,却有可能享受到趋势表现极强的宠幸。
据我的经验,股票市场尤其是小盘股在形成趋势之后更容易表现出极强特征,某种意义上说,比特币也符合这种特征。
股票市场交易的是股权,股权总量稳定且有限,部分股权处于锁定状态。资金只能对存量有限的流通股权进行争夺,供需极易失衡,导致无量上涨,既极强特征。
期货市场交易的是合约。合约理论上可以无限供给。多头想要推动价格上涨,必须吃掉该价位所有的空头合约。而手握现货的空头如果觉得价格合适,可以大量抛售空头合约锁定利润。合约无限供应,无限流通,会平衡买卖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价格趋势运动的爆发力,造成更多的假突破。
意识到这一点后,再去读《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中对礼佛摩尔的操作描述,会发现,他其实不是趋势交易者,而是押注极强趋势的交易者。他不会在趋势得到确认时入场,也不会等到趋势确认结束才离场。礼佛摩尔通常是在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趋势毫无阻挡时才开仓入场,极强的趋势动能一旦表现出衰减的特征他就平仓。他最成功的那些交易,都是在极度耐心的等待很久之后给出致命一击。
这种手法,本质上做的是价格在买卖力量极度失衡状态下的极强波动,这种失衡受到趋势力量的推动。借助趋势的稳定性,押注转瞬即逝的极强波动。
在所有市场中,价格出现极端强势的共同特征是突破大周期的终极阻挡。趋势力量推动价格创下历史新高或新低时,买卖力量极度失衡,价格运动表现出极强状态。例如美油今年在跌破20美元之后谁能想到竟然直奔负值而去。
顾比仅凭价格对趋势线的反弹确认,便激进押注价格将出现极强波动,我个人觉得有些草率。
有小伙伴跟我抱怨,单子做进去不能迅速脱离成本,觉得非常难受。一难受就拿不住单,结果事后看,很好的一笔交易没赚到,自己又非常懊悔。
这种矛盾源于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是押注极强特征还是趋势将延续。押注趋势延续,就在趋势调整期入场,降低押注的资金成本,对持仓给予更多耐心。如果要押注价格走势的极强表现,就要空仓保持耐心,等待价格运行到买卖力量极端失衡的临界点,降低押注的机会成本。
我们在复盘策略或者看交易书籍的时候,会带有学习“交易策略”的功利性需求。我们被那些提供绝佳交易机会的策略所吸引,或许是我们的主观倾向,又或是作者的故意引导,对那些“废掉的”的机会,我们会选择性“失明”。
还是顾比给出的这幅图,我给顾比进行交易决策的前几个K线标上了序号,一起复盘看看。
可以推论出, 这条趋势线并不是基于图表上有限的价格信息绘制的,应该是此前的一轮升势行情形成的上升趋势线。
K1是最先接近趋势线的K线。趋势线提供了支撑,但没有以当天最高价报收,顾比可能会质疑反弹的力度。我很好奇,次日价格升破K1最高点时,顾比是否会产生“力度转强”,或“反弹延续”的判断,并依此开仓买入?
K2以当天最低价报收,如果有买入,崇拜趋势力量的顾比会不会在趋势线上方因反弹力度不足而果断止损?
或者他会等待跌破K2低点止损,K4会触发止损。
如果他选择以跌破K1低点止损,或跌破趋势线止损,则不会触发止损。但这两种止损方式是否尊重了他的分析逻辑呢?
K4跌破K2低点,但没有跌破趋势线,又以当天的最高价报收。是否可以认为K4是对趋势线的确认,并促使顾比在次日再次尝试追高买入?
K5低开高走,但没有突破K4高点。顾比可能不会买入。
K6跳空高开,顾比会放过这个暗示强势反弹的做多机会吗?
结果K6当天高开低走,但收于K5高点附近。假设顾比第二次买入,他该如何设置止损。
顾比为什么要选这么一副极具戏剧性的走势图做案例说明呢。
K7平开下探考验趋势线,顾比的心里应该会很纠结要不要止损吧。
K7的低点比K1和K4更接近趋势线,顾比的心理会恐慌吗?
万一,秉持强势思维的他果断止损后,眼睁睁看着当天又以最高价报收,触及灵魂的拷问终于来了:
两次止损后,他还敢尊重自己的分析在C区域买入吗?
如果他迟疑了,他就错过了。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交易都经不起这样严格的推敲。交易中充满了“不敢做”和“没看到”。
我用这个案例,只想说明,当你看到一个完美的策略展示时,一定要问,“这次”虽然很好,但为什么只是“这次”?K2和K5时,依据顾比的策略应该怎么做?
反复尝试入场,却触发止损,刚一陷入自我怀疑,行情就跑了。这种情形我们经历过太多次。许多策略展示只告诉我们这次有多完美,却隐藏掉了把握住“这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懊悔与苦恼之余,一定要厘清你的交易倾向:究竟是追求极强波动,还是只想坐上趋势之车。
如果仅仅是上车,K1靠近趋势线时买入,止损设置在趋势线之下,耐心持有就行了。
如果K1迟疑了,K4和K7你还有上车机会。但你的脑子里不能去分析价格是否强势,因为你是在押注趋势将延续,而不是押注价格将在趋势方向上爆发性上涨。
你不能对趋势报以极强的要求。如果趋势极强,凭啥给你上车机会。凭啥等你上车之后,才表现出极强。买卖力量极端失衡才能表现极强,凭啥你能买到?
如果你追求极强波动,那么趋势线附近肯定不是你的机会,因为短期的卖盘大于买盘才能推动价格回撤至上升趋势线。只有价格脱离图表左侧K线构建的区间上沿时,买卖力量才会转化,才有可能表现出极强特征。
极强的特征无法持续太久。押注极强波动,就要做好迅速止盈的准备。趋势会依靠惯性延续,押注趋势延续,就要做好长期持仓的打算。
两种押注策略不分好坏,各有利弊,选择适合你自己性格的坚持去做就能有所回报,痛苦往往来自于一笔下注,却全都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