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与兵家必争之地,为何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一县无本地特色食物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的吃喝都纷纷讲究了起来,而常追求满足口腹之欲的人也给自己贴上了“美食家”的标签,因此每到外地就和当地的友人说:“吃你们本地的美食!”
说实话,在馆陶生活了几十年,并且也翻阅了相当一部分有关馆陶的书籍,却均没有发现具有馆陶代表性的本土特色美食。(当然为了迎合某些需求,由今人杜撰、还登上了央视的所谓“魏夫人十八扣”则不在本人所说范围之内)
一般是早餐所用的“气布袋”
记得前几年到邯郸,发现当地早餐并没有“气布袋”这种食物,也就是把生鸡蛋磕进炸油条的面里油炸而成,就想当然的以为这种食物有可能是馆陶独有的。可谁知不久就发现邻县也有,甚至人家还有牛肉“布袋”,感觉自己的眼界还是太窄了,做不了考证美食的“工作”。
虽然这样,但是可以从历史上去考证馆陶为什么会没有本土特色美食的传承。这是和馆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有着密切相关联系的。
在地形图上看馆陶,可见处于太行山及山东丘陵中间孔道中心位置
馆陶县在历史上曾经地处大河(黄河)之畔、隋大运河永济渠自县内穿过,并且位于太行山和山东丘陵之间平原地带的中间位置。这样的地理形势除了拥有良好的耕作条件,在农耕文明时期成为粮食主产区之外,也是水、陆交通要道。粮食储量丰富、交通便利,在这里行军既能省时间又能搜集到适合大军携带的粮草,在古代战乱时往往就会被各大势力视为屯兵之所和前进基地。这样的地理状况在我国除了那些险峻的关隘能够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之外,也应该可以视为另一种形式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正因为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馆陶历史上所经历的战事是无数的。可以这么说:除了小的局部离馆陶比较远的战争之外,大的全国性的战争没有缺席。
春秋时期
那时馆陶之名还是“冠氏邑”,地处晋、齐两国边地。晋国打卫国,卫国向齐国求援,齐国就去攻打晋国的冠氏邑,期望达到“围魏救赵”(当然这个词当时还没有出现)的效果。但是却失败了,齐国只得割了土地和村庄赔偿晋国。
春秋战国时的馆陶县(当时名字为冠氏邑)
两汉
西汉汉成帝年间,后来的光武帝刘秀先后派遣吴汉和偏将姚期在馆陶灭檀乡贼、败铜马贼,收编了铜马军数十万人,奠定了其成为光武大帝的基础。
刘秀统一关东之战
魏晋南北朝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战乱和分裂时期的,馆陶一带作为前线以及曹魏以来邺都的京畿之地也不能幸免,
晋武帝元年,辅国将军、刘大安将远将军、鲁利建成将军慕容农自将攻馆陶,收其军资器械。
东晋,孝穆永和七年春三月,魏主闵大破赵王祗将刘显军,追至阳平郡。(时馆陶县城亦为阳平郡郡治)
东晋,孝武太元九年春正月鲜卑族慕容垂称燕王都中山,埀子农自将攻馆陶破之。
十七年(同上,太元年)春二月,燕王垂入渤海平原,翟钊遣其将翟都侵馆陶,屯苏康垒。
馆陶县志里记载的几场战事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的几个战事
唐朝
唐高祖时,刘黑闼为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所追,闼食尽、众多散亡或谷缚其渠帅以降,后夜遁至馆陶永济桥未成不得渡。
隋末的战争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由于距离魏博节度使(驻今大名县)极近,更是战事不断。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宋朝时成为辽、金两朝南侵的通道,并且在澶渊之战中还一度成为宋辽两国的战场前线。
明取代元朝、明永乐皇帝靖难之役所经历的数次战事也是发生在馆陶一带,由于战争使的民众锐减,也才有了从山西省向这里移民的事件。
明朝的灭元之战和靖难之役
明末清初,除了清兵围馆陶县城许久不破之外,闯王李自成还在馆陶设县令,混乱程度可见一斑。
李自成及清军进军路线
清末民初又有黑旗军起义的点火燃烧到了馆陶,亲王僧格林沁在馆陶一带大败黑旗军。
新中国成立之前,馆陶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以上各战事也仅仅是在史籍资料中能够查找到的,并且也是简略表述了一下,没有记录在册、不为人知的战争相信就更多了。
如此多的战争发生在我们家乡,除了百姓被军队裹挟、被乱军及流民、匪兵杀死之外,还会有大批百姓逃离。比如西晋永嘉之乱后,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高邮、泰县一带,在长江之北侨置北济阴郡,郡下治馆陶县;在安徽省灵璧则侨置有阳平郡,郡下治馆陶县。在山东省东平县也侨置了阳平郡,郡下治馆陶县。这些侨置的馆陶县都是外逃的馆陶县人民的聚集区域。
侨置的阳平郡
过了战乱之后,由于战争时间延续长,逃离人们的后代其家乡观念已经淡薄,再加上在古代行路困难,大多数人就不再回乡了。
因战乱引起的迁民示意图
战争结束后,对于无主的空地,朝廷往往就会组织其他地区的人们去垦荒,这些人就成为这一片土地上新的主人。如此一场场战争下来,在馆陶县和周边的其他县内已不知道换过多少地方的人,并且由于移民较多的原因,其风俗习惯无法统一,也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消失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美食当然也包含在其中。
或许我们去南方的一些地方旅游,感觉人家的文化传统比中原还中原,没准那里的人们以及他们所传承的文化,就是从我们这里迁出去的,只是我们已经不知道了而已。
前些天和几个南方人吃饭,他们谈及他们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言谈话语间颇有些看不起我们当地人的意思。忍不住说了一句“你们之所以文化有这样的传承,以及经济有这样的实力,除了你们本身努力及位于沿海之外,是因为有些沉重的苦难由我们这一带的人承受了!”。
或许这样的争执毫无意义,并且还让外来的客人感到好笑,但是我们所能做的真的已经不多了,只能逞一下口舌之利罢了。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您还知道哪些县也是因为战乱断了文化传承,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