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度设计 无界观点 | 王晨:养老的设计维度
王 晨
Joe Wang
时生福祉/时生设计 品牌创始人
日本二级建筑师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 无障碍设计顾问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化养老产业(新思维)高级研修班 特聘讲师
2012 年起,王晨就开始专注于养老设施设设计,8年来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完成国内80多个养老项目,几乎涵盖目前国内所有养老设施类别。
自2018 年起,王晨开始带领团队尝试开展定制化居家适老改造业务,并在 2018 年配合政府部门完成上海市内整体改造 10户,局部改造30户,王晨希望能够借助设计的力量,从居家改造开始,推动中国社会的无障碍化的普及,让所有人都能在一个真正和谐的美好的环境中生存。
那么作为养老设计师来说,养老规划应该如何照顾到社区需求?社区型养老院又该如何将空间结构打散重组?无障碍的适老居家改造难点何在?《有度设计半小时》的直播课上,养老设计师王晨带来了关于他的思考。
01
平安合悦江南综合养老社区
这个规模大到将近4万平方的大型养老规划项目并不像个传统养老社区,更像个“游乐场”,设计师王晨当时思考的是“为什么养老设计一定要是死气沉沉的东西,而不能更有活力?”,因此王晨决定通过设计规划让整个社区都更加有活力。
王晨认为,一个老人在原有居住环境中的生活要素是十分丰富的,也会跟邻居、社会有很深的接触,而正是这种接触机会和丰富程度才能组成一个人的完整度,传统的养老社区或养老院的生活是达不到这种丰富层次的,因此王晨一直提倡“原居养老”——在原有生活环境中养老。
但需要考虑的是,还是很多人选择社区机构养老,而王晨希望这些人生活在机构社区内,也能够同样拥有丰富的生活,大多数人理解的养老就是去养老院,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的误解,老人并不是特殊群体,也是一个社会的自然人,设计师一旦将其当做特殊群体来对待,在设计时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因此要将养老与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结合。
在建筑设计的规划上,设计师王晨将商业综合体与老年大学结合一起,上下交错,老年大学上完课,教室门口打开便是商业街,把日常生活场景都结合在一起,打造更复杂更多样性的日常生活可能性。
同时,王晨发现已有的老年公寓形态相对封闭,只考虑了安全维护方面,甚至将老人封锁在里面,尽量不让里面的老人与外界接触,但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将下方架空层旁边都设置了开放的出入口,室外的老人也可以穿梭交流。
在这个项目里,设计师王晨想要传达的是,设计师需要通过设计让养老群体能有更多与外界沟通的机会,保证生活和自我的完整性,一旦完整性被忽略和切割,老人会真正迅速步入衰老。
02
爱照护社区长者照护之家
这个项目是一个小型的社区嵌入式机构,体量在49张床位以下,因此是养老机构而不是养老院,保留了社区养老的优势,设计师王晨曾经接到业主发来的一张设计风格参考的图片,与当下许多养老机构的风格截然不同,更有生活的气息,这也是王晨希望设计的方向,养老机构设计应该更加倾向于居家的氛围。
这个项目的平面图能够给看到与一般养老机构不一样的地方,当下养老院一般是按照医院的逻辑——方正的结构加上中间一条走廊或者靠边一条长走廊,但这个项目的结构王晨尝试用居民楼的平面逻辑进行布局,动线也十分迂回,需要穿来穿去,但这正是王晨想要达到的效果。
这个项目是在一栋居民楼的二、三层进行改造的,每个两人间、四人间中就会有一个活动区,共同组合成一个单元,这是日本流行的一种养老设计的单元式做法,这种做法更有利于老人间的沟通交流和老人情绪的稳定,一旦形成单元式的,人与人沟通会更加紧密。
这个项目走廊的墙面采用了手绘画的方式,可以提高每个房间的识别度,以便于老人区别自己的房间,朝走廊侧也设置了可以拉帘的暗窗,方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观察到老人的情况,设计师王晨分享了个很有趣的故事,天花板上的管道本身是没有纳入设计的,但当时画背景墙的插画师灵机一动也涂上了颜色,现在反而成为一道风景线。
很多人会认为这个项目不像个养老院,而更像个幼儿园,其实就是因为项目打破了原有养老院的概念,以单元结构促进老人间的沟通,跳出原有模式化的空间构成,建立在使用和运营的基础上,在这种思维体系下的养老设计堪比医疗空间的设计。
老人从健康到丧失行动自由是很漫长的复杂过程,行动能力会很迅速的衰退,有些老人还可以自由活动,但有些老人可能已经半自理的阶段,所以设计师王晨认为首先要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然后再去区分和决定什么样的老人需要居住在什么样的机构。
同时对王晨来说,做养老设计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工作,很多设计师不愿意做养老,因为养老设计的本质不在于追求视觉感官,而在于了解人性,人性是设计的本源,视觉是抓住本源后才需要考虑的东西,养老设计需要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达成最好的效果。
03
设计师王晨在2013年参与了《非常惠生活》空间改造节目,所要负责改造的业主夫妻是一家失独老人,38岁时女儿因肾癌去世,40多岁时男主人突然中风下肢截瘫,后期康复也并不理想,因此一直坐在轮椅生活,妻子照顾了他20多年。
原始空间模型
老夫妻的空间改造诉求正是“无障碍的居家养老设计”,当下房屋情况无法让身体有障碍的男主人能够生活自理,一楼有天井可以晒太阳,但2个阶梯的高差阻碍了行动,厨房也根本进不去轮椅,生活照料基本上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
设计师王晨2018年开始做“居家适老改造”,他发现即使再发达的国家,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只占10%,还有剩下90%的老人会不得已选择居家养老,随着老人身体每况愈下,结合各种生理或者病理情况,原有居家环境不具备养老生活条件,同时不具备专业条件对家庭进行改造,所以很难以专业的角度了解到进行什么样的居家环境改造,才能够在家里独立和自由生活。
设计师王晨主要针对亮点做了重点改造,第一个是男主人能够自由出入天井晒太阳,而且可以出门与外界交流,另一个就是让男主人能在家中独立生活,这也是王晨认为养老改造中很重要的点——尽量利用人体的残存能力,因为人的衰老和退化都是从肌肉开始的,每年约有1000万人次会在卫生间跌倒,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卧床生活的开始,但卧床人群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两年半,原因是因为常年卧床肌肉萎缩造成内脏衰竭,所以在设计上王晨看来,为残障人士设计改造的重点在于“能够更多利用自己的能力”。
项目改造第一个动作是室内隔墙全都拆除,使整个空间可以畅通无阻,并且利用室内拆掉的墙体将天井填平,第二个动作是将家具都做了架高的处理,这样轮椅的轮子和踏脚可以更加方便的进出,也方便男主人更加自理的利用家具进行正常的活动,同时尽量减轻妻子的负担。
卫生间取消了挡水条,转而使用条形地漏,这样没有高差,可以将轮椅直接推到浴凳的地方,结合扶手后,男主人可以自己独立洗澡;厨房改成开放式厨房,灶台和水槽下方都是有轮椅行动空间,更贴近橱柜,可以方便从事力所能及的动作。
男主人喜欢养花,设计师王晨便在天井设置了花坛;为了能够让男主人出家门与别人交流,对室外坡道也进行了改造,而且为了调整大门高度,王晨当时与节目组、居委会一起一户户敲门,召开业主会进行沟通,最终将项目完成。
项目改造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教老人如何去使用设施,居家养老设计会直接面对使用者,因此要分析对方当前的身体状况,以及预设几年后的身体状况发展,再去做出相对应的判断,并进行一系列的合理改造。
在设计师王晨看来,养老设计要对适老改造的点准确把握,养老设计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对于空间视觉的构思,而是真正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可以改变一个人或一家人日常生活的动作,养老设计师需要承担的是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来源:《有度设计半小时》第七期:《养老的设计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