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心传》虚劳说

经云∶虚者补之,劳者温之。

古人以阴虚、阳虚为纲领,

于是以八味治阳虚,六味疗阴虚,

致温补之风满天下。

又遇高谈五行者出,创立新方,

百病皆从虚治,以成议药不议病之世界矣。

夫扁鹊云∶

一损肺,二损心,三损脾,过于脾则不可治矣,是上损之因也;

盖下损之由,以一损肾,二损肝,三损胃,过于胃则不可治也。(前后脾胃当互换)

《金匮》云∶

极虚者为劳,调以甘药,如复脉汤、小建中汤之类是也。

又云∶肌肤甲错,内有干血,以大黄 虫丸主之。

由是观之,

《金匮》治虚劳,以虚、实分治,

而用方以攻补兼施,当补则补,应攻则攻,不拘一格,往往有桴鼓之应也。

然而咳嗽、骨蒸、吐血、食减、咽疮等症,

当审其所因,

于初候之时,分虚实而药之,

亦可转危为安,几微于反掌间矣。

若用近人方法,温补横于胸中,

养痈为害,百难一治。

呜呼!

是非虚劳之不可治,而为温补误投之不能挽也。

余每治骨蒸劳极、肌肤甲错者,用大黄虫丸法,出入加减,攻其宿瘀,廓清积血,应手取效。

惟有曾服腻补者,如油入面,病根深痼,延宕日久者,正气已伤,百难救一。

况世人不知保惜其身,自恃药石为补助,

乐于温补而恶于攻逐,

犹如飞蛾扑火,甘蹈灭烈,

自不知其身已入于鼎沸之中。

余虽具不忍之心,是亦末焉者矣。

澜按∶

虚劳一病,五脏皆有,

不得专以阴虚立论,以六味滋阴、八味益阳为秘方。

或用知、柏暂平浮火,切勿多投,惟恐脾阳受侮,中土失运,每致食减、便溏之患,

所以《金匮》用复脉、建中等汤,是步步照顾脾胃为主。

先生宗仲景法而扩充之,绰有余裕,

又阐明虚实之因,用药之理,经权达变,以示人卫生却病之源、理,岂不懿欤。

(0)

相关推荐

  • 肖老师讲课1

    ​癌症,肝硬化等病晚期,之所以"恶闻食臭,不欲进食",是因为脾胃虚弱至极,但是补益之剂难以接受,即所谓的不受补,此时用生脉饮不受者,用保金汤.用归脾汤不受者,用资成汤.用六味地黄丸 ...

  • 中药大全-白芍

    什么是补血药? 凡能补血,主要用以治疗血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血药. 血虚的基本症状是: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经闭等.凡呈现上述症状者,都可用补血 ...

  • 那我们再来看它治肺痿。肺痿用炙甘草汤是有...

    那我们再来看它治肺痿.肺痿用炙甘草汤是有机会的哦,所以你们咳嗽不要忘记有这个药可以用.肺痿看下269页第25条(14-25).他说"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qu ...

  • 《证治心传》治病须明阴阳虚实论

    盖人身本阴阳二气化成, 二气平调, 人无疾病: 二气一有偏胜, 则疾患生矣. 自古及今, 方治虽多, 总不出补偏救弊而已.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矫其偏胜, 归于和平, 则疾瘳矣. 然阴阳者, 天地 ...

  • 临证400法——虚劳八法

    虚劳八法 虚劳,是阴阳气血极度亏损的证候.古代文献中有五劳.七伤.六极等说法.究其成因,不外禀赋不足与劳伤过度两类.前者为先天禀赋不充,后者实属积劳成疾,多见于各种长期慢性疾病中.兹分气.血.阴.阳, ...

  • 【中医】《证治心传》

    序 一介之士,苟存心济物,于物必有所济.虽蓬累而行,与得其时则驾者,不可同年而语,而其志则足尚矣.幕宾袁子体庵,顾影无俦,居珠湖之 .喜读书,达通塞.其才如五石之瓠,不适于用,然济人利物之心,未尝去怀 ...

  • 《证治心传》温热温疫辨

    <伤寒论>分六经见证,方有发表攻里之异,注述甚多,皆随文释义,或各鸣一得,彼此辨驳. 若究其源理,有顾彼失此之嗟,何也? 岂知时事有更代,地土有南北,人体有强弱. 近世以来,四时感症,类伤 ...

  • 《证治心传》胸胁腹痛肝胃气逆辨

    胸腹.胁肋.胃脘诸痛, 古人立九痛之名, 其要不外寒热.虚实.气血.痰食.虫之因. 惟寒能凝结,热能消烁, 寒甚厥逆上冲,热甚熏灼上炎, 必使寒热平调,脏腑自能通畅, 何有于痛哉. 其间夹杂各症, 总 ...

  • 《证治心传》幼科治验记

    古人以小儿为哑科, 最为难治矣, 因其不能自言疾苦, 体弱易变, 以及痘疹之异耳. 余为不然. 惟小儿之病, 虽不能自言病状, 惟无七情之扰, 其所患者不过外感风寒.暑湿之邪, 内伤不越乳滞.饮食而已 ...

  • 《证治心传》中风肿胀辨

    经云∶风气善行而数变,又为百病之长也. 亦随人身之盛衰为转移, 假如西北地土凛烈,人体刚劲, 外风骤入,卒然倒仆,昏不知人,口眼涡斜,频吐涎沫, 有真中.类中之分别, 中脏.中腑.中经.中血脉之殊证, ...

  • 《证治心传》疟咳嗽记

    尝读<内经·疟论>,治法独详, 分十二经见证,以荣卫为纲领, 以气血分阴阳,而察外感.内伤之偏盛. 若其人阳盛则发热,阴甚则恶寒. 以膜原居表里之界,入于卫气所行之度数, 互相争拒,则寒热 ...

  • 《证治心传》侍疾应知论

    医为人子,所当知古人有<儒门事亲>之书,良有以也. 第医理邃深,而知医之理难为庸人律也: 惟侍疾之道,是贤愚当共晓应为之要也. 若父母偶染疾病,为子者当慎择良医,亟早调治,毋待病邪深入,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