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蔡东洲 ‖ 武胜城:一座与钓鱼城对峙的蒙古军事城堡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1期

与巴蜀内陆的众多州县不同,武胜县在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定远和武胜两个县名,皆脱胎于宋元战争中蒙古修筑的军事寨堡武胜城。

武胜城的修筑和背景
武胜城修筑于宋元战争时期,与人们通常的认知不同,这座城堡不是宋朝修建,而是蒙军修筑。
历史上巴蜀地方官府依山筑寨始于唐朝末年。其时,李唐失控,天下大乱,四海鼎沸,藩镇割据。时任昌州(治今重庆大足)刺史韦君靖乘乱聚兵,割据昌州。不久,王建率军入蜀,很快平定西川,兵锋直指东川。韦君靖在龙岗山(今重庆市大足县北山)建永昌寨,修筑城墙,建立敌楼,屯储粮食,聚兵数万,以期长期固守,至今仍存留不少遗迹。
天生寨(作者供图)
不过,真正大规模修筑山城寨堡则在宋元战争时  期。南宋立国东南,根据宋金两朝达成的“绍兴和  议”,双方以淮河到秦岭为界,形成南北对峙之局。但这并不是双方甘心情愿的结局。金朝多次挥师南征,企图灭掉南宋;南宋也多次组织北伐,企图收复中原,然而最终谁也没有得逞。出于国防安全,南宋在今陕南、甘南构筑起“川陕防线”。这道防线又称“蜀口防线”,主要由秦岭各关隘和陕南各州府组成,在沔州(今陕西略阳)、兴元(今陕西汉中)、金州(今陕西安康)设置三大都统司,负责部署、调度、指挥驻扎在川陕地带的10万宋军。在宋金对峙的100多年间,宋军依仗这道防线成功把金军挡在秦岭以北地区。其间,金军虽几度踏入秦岭以南地区,但终无法持久占领而北撤关中。
可这道防线在后来的宋蒙战争中却变  得不堪一击,无法抵挡蒙军沿蜀道南进的步伐。蒙军在这道防线上制造了一系列重大事变。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春,一股蒙军打着“灭金夏”旗号绕道羌域,突袭宋朝边郡阶州,进围西和州,并在皋兰城击溃宋军。时任四川最高军政长官制置使郑损惊慌失措,下令放弃防线上5个州郡,退守内陆,任凭蒙古骑兵在边境5州郡抄掠驰骋,直到七月蒙军才因炎热撤去,这便是“丁亥之变”。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辛卯  春,蒙古为实现“假道南宋以灭金”的战略  意图,由拖雷率领3万蒙军闯入宋境大散关,破凤州,屠洋州,攻兴元,再分兵而西,攻入沔州,撤屋为筏,沿嘉陵江南下,略地至西水县(今南部县境内)而还。此举不仅  摧毁了南宋经营百年的“蜀口防线”,而且深入到巴蜀内陆,史称“辛卯之变”。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秋,蒙古二太子阔端以 汪世显为先锋,再次突破“蜀口防线”,并在大安军(今陕西阳平关)大破曹友闻所部宋军,深入巴蜀腹地。到次年丙申(1236),阔端所部蒙军直捣成都,在数月之内横扫利州、成都、潼川、夔州四路数十郡,史称“丙申之变”。
在国家危亡的严峻形势下,南宋朝野不得不集思广益,研讨应对之策。在朝廷,李鸣复、吴昌裔等提出筑城修寨策略,即所 谓“既要筑城,又要修寨,有城以御寇,又有寨以保民”。在地方,四川多任军政长官彭大雅、余玠、蒲择之等利用巴蜀多山的地理形势修建山城寨堡。在四川制置司倡导和组织下,巴蜀地区山城寨堡陆续建立起来。据统计,川峡四路先后建有山城寨堡100多座,其中重要者亦达20多座,诸如四川制置司(制司)所在地重庆城(今重庆市渝中区),四大都统司(戎司)先后移驻地阆州之大获城(今苍溪县王渡乡大获村)、顺庆之青居城(今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合州之钓鱼城(今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村)、怀安军之云顶城(今金堂县淮口镇云顶村),四路安抚司(帅司)所在地潼川府路之神臂城(今合江县漕滩乡神臂村)、成都府路之凌云城(今乐山凌云山)、夔州路之白帝城(今奉节县白帝村),以及蓬州之运山城(今蓬安县河舒镇燕山城)、巴州之得汉城(今通江县永安镇得汉村)、渠州之礼义城(今渠县礼义村)、隆庆之苦竹隘(今剑阁县剑门关镇)、遂宁府之蓬溪寨(今蓬溪县会新镇螺埝村)、广安之大良城(今广安市前锋区小井乡大良村)等。
武胜城地理位置图(作者供图)
这些山城寨堡确实起到了抵御蒙军的作用,一度造成“宋无后顾之忧,蒙无东下之路”的局面。但在汪德臣、杨大渊等金宋降将引导下,蒙古很快仿效宋军修城筑寨,推行“以城制城”战术,作为应对策略。据不完全统计,蒙元在巴蜀地区利用过的山城寨堡数十座,其大部分是宋军早年修建,被蒙军攻破或招降后再加利用,如青居城、小宁城(今平昌县荔枝乡小宁村)等,少部分则是蒙军根据战略位置创建,如广安一带的武胜城、  虎啸城、蟠龙城、张广寨、东安城、三台城等。
武胜城是蒙元在巴蜀地区修筑的影响最大的一座城堡。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所向披靡的蒙哥  大汗顿挫于钓鱼城下。不久,其弟忽必烈、阿里不哥展开了长达 4 年的汗位之争。这时有人建议忽必烈放弃巴蜀,全力攻打阿里不哥,但廉希宪等谋臣则主张对巴蜀宋军采取守势,抽调部分精锐北上陕甘。忽必烈采纳廉希宪等人策略,继续巩固川东的军事基地青居城。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在青居城设立“征南都元帅府”,任命汪惟正和钦  察为都元帅。但青居城并非固若金汤。按元朝人的说法,青居城有两大不安全因素:一是与其他山城相比,青居山无险可凭,守御难度很大;二是距宋军基地钓鱼城太近,容易遭到钓鱼城宋军偷袭。
于是,汪忠臣、汪惟正叔侄奏请忽必烈,在钓鱼城与青居城之间修建一座新的军事堡垒,既可减轻宋军对青居城蒙军的压力,又可增加对钓鱼城宋军的逼迫。中统三年(1262),青居城主将汪良臣正式向忽必烈提出修筑武胜城的建策,认为“钓鱼山险绝,不可攻。奏请就近地筑城曰武胜,以扼其往来”。可能因当时忽必烈正忙于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没有完全采纳这个建议,应只同意将攻防据点向南推进。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忽必烈汗位完全巩固,并开始了襄阳决战,才同意创建武胜军,行和溪安抚司事,用以防止钓鱼城宋军反扑和牵制巴蜀宋军援救襄阳。至元七年(1270),襄阳决战正酣,忽必烈令汪惟正修筑武胜城。据《元史汪惟正传》,“至元七年,宋人修合州,诏立武胜军以拒之”。这应是在原基础上扩建和加固,达到加强防御和牵制效果。
武胜城的作用和影响
武胜城的作用和影响集中体现在宋元战争之中。从武胜城的地理位置可以发现,蒙古修筑这座山城,就是在宋蒙川东攻防的前沿建立的一处军事基地。
这个基地进攻的主要目标是钓鱼城,战略意图在于彻底撕破宋军的山城防御体系。在武胜城周围数十里有大小山城寨堡10多座,其中最著名是北面顺庆府的青居城、东面广安军的  大良城、西面遂宁府的蓬溪寨、南面合州的钓鱼城。此时的大良城和钓鱼城仍为宋军坚守,阻挡着蒙军向南进攻重庆城,向东进攻白帝城。

宋末巴蜀山城分布示意图(作者供图)

这个基地防守的主要目标也是钓鱼城,战略意图在于完全压制宋军利用水军优势对嘉陵江、渠江流域元军山城寨堡的袭击。当时钓鱼城宋军不时利用水上优势,向渠江东岸的礼义城、大良城提供补给,致使蒙古对礼义城屡攻不下,在大良城则数易其手。宋军还偷袭元军在渠江流域重要据点虎啸城(今广安市前锋区护安寨)、张广寨(华蓥市双河镇境)、东安城(华蓥市永安镇境)等,甚至元军围攻重庆时钓鱼城宋军仍然奇袭青居城,俘获守将刘才。创建武胜城正是为压缩钓鱼城宋军的活动空间,围堵钓鱼城宋军的四面出击。
当时青居城汪氏与大获城杨氏、运山城张氏、大良城蒲氏合称“四帅府”,由于青居城地近合州钓鱼城,并将前沿基地南推到武胜城,对钓鱼城宋军主力形成强力牵制,其他三帅府方可在川东地区大展拳脚,攻城略地,屡建功勋。元人姚燧在《便宜副总帅汪忠让公(忠臣)神道碑》中翔实记述了汪氏屯守武胜城的功劳,从表彰汪氏的角度分析和揭示了武胜城在青居城和钓鱼城之间的特殊作用和战略影响:
第一,蒙军在嘉陵江武胜段“夹嘉陵江东西”而城,江东为武胜城,江西武德城,用以控扼嘉陵江水道,压缩了钓鱼城宋军在嘉陵江流域的活动范围,避免了沿江蒙古据点频繁被袭。第二,蒙军严防死守武胜城,“昼则出逻设伏,常待进战;夜则画地分守,传警鼓柝,篝火照城达曙,以防窃入”,从而遏止了钓鱼城宋军对青居城以南地区的攻掠。第三,武胜城牵制着在蜀宋军援救襄阳,确保元军在“襄阳之役”的胜利。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下令“大军见围襄阳,各道宜进兵以牵制之”。驻守武胜城的汪惟正随即自武胜出兵攻掠忠州(今忠县)、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据当时战报,这次出击取得俘获宋方县令、主薄各1人,破寨7座,活捉守将6员,降户1600有奇,俘虏500人的战绩。第四,限制川东各城堡宋军相互救援,有力配合了投降蒙古的杨大渊、张大悦、蒲元圭三帅府在东川地区攻城略地,“拔敌栅垒,掠敌府库,刘其人民,逞志于忠、涪、夔、黔、万、施、云安之间”。第五,协同川西元军攻下宋军大本营重庆城。宋元战争即将结束时,武胜城转入大规模进攻,时任都元帅 汪良臣与彭天祥调集武胜城、青居城和其他三帅府所部主力,置钓鱼城而不顾,顺嘉陵江而下,参与围攻重庆城。重庆城被破,南宋名将制置使张钰被捕,都统赵安投降。元军  自重庆溯嘉陵江而上,与顺江而下的武胜城元军,共逼钓鱼城,其守将王立不得不投诚谈判。历时50年的宋元战争随即结束。
武胜县旧县乡黄桷坪遗址遗迹分区图(作者供图)
武胜城的历史和现状
武胜城的历史并没有因为宋元战争的结束而结束,在由元而明的数百年间,武胜城一直作为定远州和定远县的治所而存留着。
城墙(作者供图)
宋元战争结束后,地方军政机构随即由军事向民政转化。武胜军不再“行和溪安抚司事”,并改名为定远州,曾经的军事城堡武胜城也随之成为定远州州城,武胜亦改名“定远”,这是元朝对武胜城在宋元战争中所起作用的肯定,也是对武胜城在战后恢复社会经济秩序的期望。至元二十四年(1287),降级为县,仍以定远为名,隶属合州。从宋元战争结束到1914年回改定远  为武胜的 700多年里,一直沿用着“定远”这个名字。
武胜城遗址坐落在今武胜县旧县乡场及其场后山坡上。根据地形地貌可分为沿江台地、台上缓坡、山顶平地三个部分,由嘉陵江边向武胜山顶延伸。这种地形在战争时期便于观察和防守,但到和平时代对治理民事则很不方便,于是衙署、民居等十分自然地由山上向山下转移。明洪武四年(1371),明军完成对巴蜀地区的占领,恢复设置定远县,此时的县治已明确“在河东十里武胜山下”的嘉陵江边。以江边台地为县城,虽然方便物资运转和人员出入,但一直面临水患危害。“江水坏庐”成为定远官府无法解决的问题,多任知县曾提出迁徙县城。明嘉靖三十年(1551),知县胡濂在定远官绅支持下终于把县城迁至庙儿坝,即今武胜县中心镇。一度辉煌、繁华的武胜城从此逐渐被废弃。
时至今日,武胜城仍然存留着不少历史遗迹,主要包括衙署、城墙、城门、哨所、题刻、塘堰等。据之,可加以还原当年武胜城的大致轮廓。
“威灵”题刻(作者供图)
衙署最初创建在武胜县旧县乡黄桷坪,地处第二级“台上缓坡”上部,背靠悬崖。悬崖上面即为第三级“山顶平地”,悬崖上有题刻和岩墓。这里现已是粮田,至今仍称“大堂坝”。或因迷信“大堂坝”风水,民国时有陈姓人家葬墓于田间。至迟在明朝初年,定远县的大堂便由“大堂坝”下迁至第一级“沿江台地”上,清嘉庆《定远县志》明确记载,明朝的定远县城“在河东十里武胜山下”。
城墙的修筑与宋军完全一致,即借助悬崖,补筑沟缺。由于自宋元战争结束后这一带一直为官署或民居,不间断的生产和生活,使城墙遭到不同程度损毁。现存城墙为四段:天生寨段、大堂坝至五挑谷段、水坝段、电塔段,其中前两段原本连接在一起,即两端直接嘉陵江,围绕沿江台地、台上缓坡一周,其内是武胜城军事基地核心区。近代修路上山,挖断了天生寨与大堂坝的连接段,遂呈现为两段。
哨所,后世称作天生寨,又名老鸹寨,位于“台上缓坡”西侧,地处“沿江台地”东侧崖壁之上。此处地势起伏较大,形成南北条状山体,东西宽约100 米,南北长约 700米。天生寨位于山体北端最高处,海拔约 262 米。天生寨东、西、北三侧均为崖壁,近南侧仅有一条道路与大堂坝相通,与江对岸的武德城,共同控扼嘉陵江。寨上视野开阔,寨西面及北面可望嘉陵江;寨东面可望大堂坝及山顶平地区域。天生寨略呈方形,东西宽约80米,南北长约100 米,寨内陆形较为平坦,在武胜城中是最好的观察哨所,也是最险峻的堡垒。和平时期这里被改作教学场所,并以宋代当地名人安丙的谥号为名曰“忠定书院”,动乱时期又被改作避乱场所,名曰“天生寨”。
“普泽”题刻(作者供图)
题刻,在“大堂坝”后方天然崖壁上。不过这些碑刻都不是当年蒙元驻军留下的。现存四方,其中两方为题刻,另两方为墓碑记。第一幅“普泽”,隶书,阴刻,二字由左至右,字径105厘米。第二幅“威灵”,楷书,位于“普泽”题刻下方,字径20厘米。第三幅《重修墓碑记》,碑宽约167厘米、高约115厘米、底部进深4.5厘米。额上横向楷书“重修墓碑记”,碑左右两侧楷书对联:“生成山水多情趣”“□□□冠有□□”。墓碑为陈氏清末子孙为其入蜀始祖重修墓碑时所刻。第四幅《山□水秀》,碑上方为圆拱形,碑宽120厘米、高167米,底部进深14厘米。碑文大多风化无法识读,仅知其为陈氏在清乾隆十八年(1753)刊刻。
综合上所述,武胜城是宋元战争时期蒙军修建最早、影响最大的山城,是蒙元东川都帅府青居城向南推进的前沿基地,其作用集中体现在进逼钓鱼城,牵制巴蜀宋军,在蒙元争夺川东、围攻重庆、攻克襄阳等重大军事行动中都起着十分突出作用。进入和平时期,武胜城变成了成定远州和定远县治所,成为元明在这一区域的政治文化中心,至今历史遗迹存留,是文旅融合的珍贵资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0)

相关推荐

  • 宋夏战争之熙河开边

    河湟吐蕃分裂了,唃斯罗的继承者董毡只占有黄河以北的河湟部分,其侄子木征占有河州,河湟吐蕃与宋朝曾是盟友,两者共同对抗西夏.但分裂后的吐蕃一盘散沙,不仅不再是抵挡西夏南进的屏障,牵制西夏的力量,而是一个 ...

  • 宋夏战争之永乐城之战

    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种谔派大将曲珍率领2万步骑攻击西夏的宥州,大败夏军,阵斩宥州主将.获胜后,曲珍没有停留,进一步夺取了葭芦寨,拿下葭芦寨,横山的制高点就到手了.这让种谔非常兴奋,亲自进 ...

  • 上帝之鞭折戟处,蒙古大汗蒙哥战死钓鱼城

    蒙古攻宋,在忽必烈即位之前,其战略方针一直是企图控制长江游的四川,然后顺江而下,席卷江南.早在成吉思汗举兵南进之初,1210年金降将郭宝玉就献计说:"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蕃,勇悍可用, ...

  • 91南宋四大道场第三篇钓鱼城

    原创蛇从革 蛇从革 昨天 之九十一:攻城续 南水军码头里的宋军战船在蒙军战船逼近之时,就慢慢的移动到了东侧下游的方向,水军统领冉守孝并且还做出了一字排开,准备迎战的阵型. 王坚看到蒙军战船进入到铁锁横 ...

  • 武胜荣耀地 定远长升天

     武胜白坪乡村风光 武胜荣耀地 定远长升天 此语出自当今武胜县陈杨两位文化名人在"武胜城"申遗过程中的互应之言.其意深长,其境神往.道出了心声,弥漫与浸透着对武胜这块热土厚爱之真切 ...

  • “川中八柱”之行,钓鱼城,一生必去的地方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今天继续咱们的"川中八柱"之行. 中国有句古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历史爱好者,我也想说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胡金平 ‖ 四川平武报恩文化与梅文化

    平武县报恩寺 四川平武报恩文化与梅文化 胡金平 平武县报恩寺(胡宇摄,图片来源:平武县人民政府网) 挖掘平武历史.宣传报恩精神是弘扬本土文化,提升民族意识,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文化建设大繁荣必不可少的一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陈天宁 ‖ 武胜县域文化初探

    武胜县宣传片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1期 武胜县域文化初探 陈天宁 武胜,位于嘉陵江中游,古属巴国辖地,在巴郡(今重庆市巴南区至忠县一带).巴西郡(今阆中一带).巴东郡(今云阳.奉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刘畅 ‖ 蜀汉“五虎大将”的来历和座次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蜀汉"五虎大将"的 来历和座次 刘 畅 最懂你的交友平台,一秒匹配和你最契合的人 广告 三国时期,猛将人数众多,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杨雪 王应槐 ‖ 抗元老泸州 英雄神臂城(二)

    杨雪 王应槐 英雄军民 血染疆土 南宋淳佑三年(1243年),泸州知州曹致大奉命将泸州府迁治合江神臂山,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依据险峻的山势筑城磊寨,抵御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 曹致大到神臂山后,立即率领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肖定沛 ‖ 古江油人族属及变化考

    古江油人族属及变化考 肖定沛 一.古江油系氐族人 氐(dǐ),古族名.殷商至南北朝时就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交界处,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并从事畜牧和织布:语言与羌.杂胡的相同,多知汉语,采用汉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李文洪 ‖ 金鸡关的前世今生

    金鸡关的前世今生 李文洪 2019年3月,交通管制通告:成雅高速金鸡关互通项目施工,因开挖金鸡关,进行封道管制,为期两年半.一时间,消息刷爆媒体.金鸡关开挖,希冀一抹亘古雄关阻隔,推进雨城.名山两区一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杨艳萍 ‖ 支离的记忆和脉络

    支离的记忆和脉络 杨艳萍 这条街,不起眼,与中国无数个边远小县城改造后的街道并无二致,还有着一个在百度上一搜索便会跳出成千上万个相同词条但内容不同的名字--民主路.街道狭窄,两边从原址上进行改建和重修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谢学成 ‖ 巴中雷辅天“将军墓”考(下)

    巴中雷辅天"将军墓"考 (下) 谢学成 三.墓园中的几个疑点 (一)诏书之疑点 按照<清史稿>卷108(选举五.封荫.推选)载:顺治五年定制,凡遇恩诏,一品封赠三代,诰 ...

  •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董代富 ‖ 纳溪竹海巫氏保留的客家文化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8年第2期 纳溪竹海巫氏保留的客家文化 董代富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大旺一带的12万亩竹海,形成于清代,是由客家人巫氏.林氏.王氏.龙氏.钟氏.邹氏六大家族为主所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