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瘀带下...四物汤加味...班秀文案
7.四物汤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学习和运用体会
肝藏血,脾统血,肝脾亏虚,则藏血统血功能失司,经行前后,相火偏旺,扰动血海,离经之血挟带而下,故经行前后带下挟血丝,即前人所言“赤白带”也。
肝肾同源,肝脾不足,日久及肾,肾精虚,骨失其养,故腰及髋部作胀。
肝失疏泄,经气不利,故小腹不适。
一诊从调理肝脾入手,养血化瘀,健脾涩带,方中当归、川芎、白芍既能补血又能化瘀,补肝血而不滞。
白术、茯苓、泽泻淡渗健脾利湿。
海螵蛸、茜根止血止带,湿瘀并治。
病例:杜某,34岁,工人,1991年3月15日初诊。
10个月来每于月经前后约4~5天出现带下挟血丝,持续3~5天自止。
月经周期尚规则,经色偏黯,经量中等,末次月经为1991年2月19日。
现带下挟血丝,量少,伴腰及两髋部作胀,小腹不适,纳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诊断:湿瘀带下。
辨证:脾虚肝郁,湿瘀下注。
治则:健脾养肝,化瘀利湿止带。
处方: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茯苓、白术、泽泻、海螵蛸、茜根各10克,甘草5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991年3月19日):3月17日经行,量中等,色暗红,伴腰脊作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
经行之际,拟养血为主,因势利导。
药用:鸡血藤20克,丹参、熟地各15克,白芍、当归各10克,川芎6克,川断、益母草各10克,炙甘草6克。3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
三诊(1991年3月22日):月经基本干净,但仍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腰胀而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经后胞脉空虚,虚火内灼,最易损伤任带,故治拟养血清热,壮水以制火。
药用:地骨皮15克,丹皮10克,丹参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生地、怀山药各15克,麦冬10克,甘草5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1991年3月27日):药已,带下仍有少量血丝,腹胀肩痛已消失,纳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仍用健脾益气化瘀之法。
药用:党参15克,茯苓、白术各10克,陈皮5克,海螵蛸、茜根、益母草各10克,煅牡蛎20克,炙甘草6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1991年4月19日):4月15日经行,经前6天仍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但较前减少。经量中等,色暗红,现量少欲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仍守上法,湿瘀并治。
药用:党参15克,茯苓、白术各10克,陈皮5克,鸡血藤20克,丹参、扶芳藤各15克,茺蔚子10克,炙甘草6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六诊(1991年4月23日):月经干净已2天,本次经后无赤白带。现有少量带下,色黄,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药用: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土茯苓20克,白术、泽泻、苍术、黄柏各10克,薏苡仁15克,牛膝10克,甘草5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七诊(1991年6月25日):5、6月份行经,经行前后赤白带下消失,经量中等,经行时腰胀痛。现夜难入寐,寐则多梦,纳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转用滋阴补肾,调理冲任法善后。
药用:熟地、怀山药各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丹皮、泽泻各6克,北沙参、麦冬各10克,夜交藤20克,茺蔚子10克,甘草6克。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正值经行,治用四物汤加味养血化瘀,兼以补肾,因势利导。
三诊经净后血去阴伤,防其虚火损伤任带,方用地骨皮饮去川芎加怀山药、麦冬,意在补血滋阴清热,壮水以制下焦伏火。
四诊、五诊仍守健脾益气化瘀利湿止带之法,体现了治带不忘瘀的宗旨。六诊赤白带消失,但湿瘀久化热,湿热未清,治除湿瘀并治外,更注意清热燥湿以清余邪,方用当归芍药散合四妙散治疗。
七诊以补肝肾,养阴血,调冲任的六味地黄汤加北沙参、麦冬、夜交藤、茺蔚子善后;全案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药随证转,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