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之中,名将叶飞冒着风险果断出击,取得彪炳军史的胜利
1941年夏,日军为了对付新四军,特地抽调了以精通兵法著称的南浦襄吉少将,让他率其精心操练出的独立第十二混成旅团,进逼江苏北部的阜宁、盐城地区,发动所谓的“大扫荡”,号称要采取“闪击战”的手段,“一举摧毁”重建起来的新四军军部。
7月下旬,南浦襄吉经过一番筹划,调集了17000多万人马,先后进犯盐城、上岗等地。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新四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扫荡”之战。
就在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之时,原本坐山观虎斗的蒋军顽固分子韩德勤却来个趁火打劫,竟调集兵力突然袭击新四军的侧后。
这样一来,新四军军部就隐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形势万分危急!
当时,新四军名将、第一师第一旅旅长叶飞(1955年成为开国上将),带领部队到达郭村一带,虽然一心想去解军部之危,但苦于离军部太远,鞭长莫及,只能干着急。
不少团营干部得知韩德勤趁人之危的消息,个个又气又急、义愤填膺。
众人如坐针毡,都为当前的危局忧心如焚。
众所周知,新四军的老军部就是毁在卑鄙无耻的蒋军手里,如今新军部好不容易才重建起来,万一遭到他们袭击,后果真不堪设想!
是可忍,孰不可忍!众人越想越气,越想越急,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决定不管克服多大的困难,也要尽快去解救军部。
可是具体该怎么实施这次救援行动呢?
主将叶飞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很快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既然飞奔过去直接解救军部已经来不及,那就不如借鉴古代兵法中的智慧——围魏救赵。
这一招的要点在于攻敌所必救,也就是攻击日军兵力空虚的后方。
当时长江沿岸密布着很多日伪军据点,但这些兵力绝大部分已经被南浦襄吉抽调过去进行“扫荡”了,如果我方采取突然袭击其个别重要据点的方式,就有可能逼得南浦襄吉回师救援。
经过反复研究,叶飞决定把这个攻击目标选定为敌人设在古溪的据点。这里驻扎着伪军一个团,兵力有1000多人。
为什么古溪有不少兵力还要打它呢?因为这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据点,它靠近华中重镇黄桥,如果攻克古溪,就将形成对黄桥的威胁,使日军的战略布局受到影响,南浦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叶飞断定,一旦我军向古溪进攻,南浦极有可能回师救援。
另外从兵力上看,当时叶飞手下有两个团,对古溪之敌也有兵力优势。
叶飞与干部们商定,事不宜迟,当晚就采取行动。不过,他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向上级汇报。
没想到就在叶飞向师部发出电报后不久,就得到粟裕师长的回电,明确指出不同意叶飞去打古溪。
粟师长给出的理由是:根据敌我双方的态势,一旅不一定能攻克古溪据点。万一出击不成功,很有可能对一旅带来不小的伤亡。
其实这样一说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八个多月前的曹甸战役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战例。
一旅众将一心想打,师长却不同意,这让叶飞左右为难。
他知道师长不同意打的关键点就在于认为一旅不一定打得下古溪,可是他再三研究,断定以两个团对付伪军一个团,这一仗完全是有把握的,于情于理都应该打。
可是师长不同意,总不能违抗军令吧?这时候手下众多大将的全力支持促使叶飞下定了决心。
一旅二团团长廖政国指出:“古溪跟曹甸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里的工事并不坚固,攻克它并非难事。”
一团团长王萱春也认为:“我们过去跟这些伪军多次交手,一旦突破了前沿,他们就很容易垮掉。”
其他团营干部也纷纷表示,我军完全有把握攻克古溪。
在这样的情况下,叶飞断然决定:“决不能眼看着军部被敌人打掉,这一仗就算是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也非打不可!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就由我来承担全部责任!”
众人都说:“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承担责任!”
当天晚上,叶飞率领一旅果断出击,结果战斗非常顺利,只用了两小时就全歼了古溪守敌一个团,而我军两个团只有不到10人的伤亡。
师首长不同意打的这一仗,叶飞却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断然采取行动,率领一旅将士轻松取胜了!
夺取古溪之后,叶飞决定趁热打铁、乘胜进军。在他的亲自指挥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一旅将士先是一举攻克黄桥,随后又包围泰兴城。
为了彻底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叶飞又亲自率领一旅主力部队进逼南浦襄吉的“老巢”——泰州城,对其旅团司令部所在地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叶飞这一连串的动作,让南浦襄吉气得暴跳如雷,他不得不放弃摧毁新四军军部的计划,把主力从阜宁、盐城一线撤下来,火速回师泰州。
当南浦只差半天就能回到泰州时,叶飞又采取“敌进我退”的战术,将部队从泰州、泰兴及时撤出。至此,叶飞与南浦襄吉的“斗法”,以叶飞大获全胜、南浦襄吉的阴谋完全失败而告终。这无疑是一场彪炳军史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