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新闻传播研究·技巧篇
或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稿子编辑采用率更高呢?我一不是期刊编辑(虽然担任某些期刊学术顾问),二是每个编辑喜爱不同,因此很难给出具体的意见。但作为论文发表“专业户”,我认为无非取决你的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两者必有其一。而这些价值编辑往往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和文章开头就能看出来,说白了就是选题好不好。所以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论文的精华拎出来,力求短时间吸引期刊编辑的眼球,你的论文刊发就成功了一半。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选题除了学术价值之外,应用价值是重要的考量。上至世界潮流、国家大事,下至学科发展业界走势,都是确定选题的重要参考。所以说投稿的时机很重要,但一味跟风缺少创新也是不行的。笔者用稿率较高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学科交叉和新兴领域中较易取得突破,如我写的《基于物联网的传播学跨学科研究》、《伦理应该成为互联网治理的基石》。
投稿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青年学者不妨先从一般刊物开始,然后核心、C刊,高水平的论文才投给权威期刊。投稿不要怕失败,要善于找原因,要经历投稿——失败——修改——再投稿,要把每投一家刊物看成一次论文水平的检验。在此,我要号召大家抵制买卖版面,收钱才能发表的刊物一定不是好刊物。
二、写作
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课程论文的写法不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是写给老师看的,前者需要全面论述,让老师了解你的整个学术水平;后者主要是一种学术训练,侧重学会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论文发表则不同,一则篇幅有限,通常在一万字以内;二是写给研究者和从业人员看的,诸如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往往可以省略或者一笔带过。文献综述、框架设计这些工作要做,但不必都写在论文里。
权威期刊和高校学刊对学术规范要求比较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清晰、逻辑的严谨以及引用的规范,尽量采用直接引语的注释而非参考文献。业界的论文大多是实务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一定要接地气,要有新问题新观点新思路。有些问题不一定是学术问题,例如新闻立台、媒体融合等并非学术概念,但要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以提高学理性和论文水平。
我认为写论文要从读论文,不仅要多读多借鉴,还要找优秀论文来读。论文写作要少用意义模糊的文学语言,多用更为精确的学术语言。但也不要故弄玄虚,有话要好好说,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论文还要多写多练,不然会造成眼高手低。结合平时的读书心得、学术随笔,养成多思考多成文的写作习惯。有些论文写得不理想,不妨放一放,等有了新材料新灵感再写。在此,我也重申一下坚决反对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论文写作刚开始的时候最好与老师合作,一是提高发表的几率,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步会更快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就可以考虑独立写作独自投稿。论文写出初稿之后,还要反复修改,精心打磨,力求完美,我引用率较高的论文大多都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写作。论文写作就是要在合作中学习,在修改中提高。
三、交流
我常说功夫要下在文章外,许多论文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学术讨论和学术活动交流中,如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作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要尽量多参加学术活动,通过与资深学者、传媒精英的交流来迅速提高自己。当然,不是参加活动越多越好,参加学术活动一要选择参加高水平高质量的讲座和论坛,二要提高有效性,要主动提问和积极互动,名师不如明师,通过这些活动给自己找到良师益友。参加学术活动也是积攒人脉的机会,不仅可以认识学术大伽,还可以结识期刊编辑。或许有人认为认识主编和编辑就容易发稿,其实并非如此,你的论文写不好还是发表不了,重要的还是了解期刊用稿要求,获得更多的投稿反馈信息。
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在网上拜师交友,还可以设法进入微信学术群去讨论问题。通过用好互联网,解决周边缺乏学术资源等问题。我刚开始做研究写论文时就曾通过邮箱、微博求教国内知名学者,获益匪浅。或许有同学会说,大师不理我怎么办?诚然,大师都很忙,要他理会你,首先你提的问题要够好,其次你的态度要真诚,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求教者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老师的辛勤付出,有的人缺少基本的礼貌,有的人提的问题很大,难以简单的用几句话来回答他。不过,现在有了一个好的途径,就是可以通过付费问答来向专家学者计教。只要你在微信或APP上注册分答,并在上面找到某一领域的专家,花一点点钱就能让他来指导你,专家用语音回答你的问题(你还可以免费追问一次,不回答不收费)。手机上给自己找一位好老师,这种互联网新服务新产品你体验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