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今年3月27日的成都双遗马拉松是我个人的首马, 4小时37分完赛。我第一次感受到在草长莺飞的时候三万跑者和数十万参与者在青城山和都江堰共同创造出来的那种万马奔腾般的心灵震撼,同时感受到从未如此强烈体验过的互利共生法则的美妙。
我是一个比较愚钝的人,直到63岁,才开始尝试跑马拉松。
我出生的年代,正是国家百年战乱刚刚结束,社会秩序刚刚恢复的时候。多种因缘际合,使我未能及时摆脱“东亚病夫”的阴影,长期远离文体活动。那时候,多子女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同许多同龄人一样,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大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六人,总排行,我第三,男孩儿排行,我第二,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自然成为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啥都不缺,而是啥都缺。既吃不饱也穿不暖,人自然也就懒得动弹,更不要说健身娱乐了,因此我打小就形成了矮小体弱的身体和好静不好动的性情。我九岁那年,因为吃野菜中毒差点丧命。当时医院已经通知我父母准备后事,就在父亲回家备车的那个夜晚,我突然大口吐血,第二天清晨又苏醒过来。从那以后,我的身体更弱了,显得更加愚钝。家人聊天时,常说起我愚钝的笑话。姨妈曾打趣说,我小的时候,她每次到我家里,都看到我坐在炕上一动不动,屁股都粘到炕席上了。每次把我抱起来的时候,都能听到皮肤从炕席上撕开时发出的呲啦啦的声音,看到炕席印到屁股上的图案。妈妈也多次回忆,在我不满三岁的时候,妈妈怀里抱着吃奶的弟弟,领着七岁的姐姐、五岁的哥哥和我从赤峰市坐火车回玉田县老家,一时没顾过来,我就跟着别人上了另外一列火车。如果不是恰好碰到了熟人,我可能那个时候就被丢掉了。姐姐也开玩笑说,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啥事都不管,总躲在墙旮旯里看书。有一次,姐姐责怪我“油瓶子倒了都不扶”,我还傻呵呵地抬起头来问,“油瓶在哪儿”?
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包括后来有机会到大学读书, 我在文体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差,没有养成任何爱好和特长。
十六岁的时候,随大流下乡插队。老乡们至今还记得我是知青中最瘦最小的一个。那时农活儿比较累,每天干完活,累得倒头就睡,什么都不想,和文体活动更无缘了。
由于青少年时期失去了系统接受教育的机会,再加上自己天生愚钝,1971年参加工作以后,经常感到力不从心。自己只好使笨法儿,靠加班加点弥补差距。业余时间大部分都用于读书和加班,几乎和文体活动绝缘了。
2008年,我56岁,一次出席与外商合资合同签约仪式的时候,突然感到眼前一黑,差点儿摔倒。紧接着,感染了带状疱疹。这时,我才意识到,身体可能透支了,搞不好要出大毛病。开始有意识地挤时间锻炼身体,晚上加班一般不敢再超过午夜。当时的司机小刘师傅建议我每天晚上早一点回家,如果不超过晚九点,可以顺便到健身中心学学游泳。经过一年多的游泳锻炼,加上后来到政府机关工作,工作压力明显减轻,身体逐渐好转。我也由此开始喜欢上了体育运动,除了游泳,走路,还尝试打太极,练瑜伽,俯卧撑,举哑铃等,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等,也曾偶尔接触过。2013年春离职待退,到北京元大都公园附近的女儿家住了一小段时间。公园里跑步的人比较多,看样学样,也开始跑跑步。开始跑得很慢,一般一次跑二十多分钟,三公里左右。最远的一次跑了十公里,大概用了八十多分钟。从未敢想跑马拉松。
2015年9月,我办完了退休的各种手续,陪老伴儿到西藏旅游。可能是全然放松的原因,一路感觉身体很好。我们住在珠峰大本营的那个夜晚,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加有了信心。恰好这时从微信中得知了清华EMBA同学彭明田以三小时二十四分的成绩跑完北京国际马拉松全程的消息,感到倍受鼓舞,突然冒出了尝试一下马拉松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压抑不住了,在珠峰营地帐篷里宿营的那个晚上,总是失眠,一次又一次跑到帐篷外边,望着久违的银河,反复思考着和马拉松有关的事情。该不该跑? 能不能跑的下来?怎么训练才能跑?跑不下来又会怎样?思来想去,给自己定了一个相当保守宽松的五年计划:第一年争取做到一次跑完十公里,第二年争取做到一次跑完半马,第三年争取做到一次跑完三十公里,第四年争取做到一次跑完四十公里,到第五年报名参加马拉松的正式比赛,完赛即可。如果到那时还跑不下来全马,也就算了,这样至少跑五年。
趁着在西藏旅游的好心情,向老伴儿透露了这些想法,立刻得到了老伴儿的支持,她马上说,至少要买一双好鞋。回到北京,老伴儿就把我的计划告诉了女儿女婿,他们也非常赞成支持。女婿告诉我,如果训练得法,一年就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女儿通过快递送来的第一双跑鞋New balance。我试了试,脚感确实好,不仅弹性强,而且各个部位都贴实合脚。乘着女儿孝心鼓起的兴头,我试着一次跑了十三公里,累得在沙发上坐了三个多小时,一动也不想动。但心里也比较有底了,自觉可以从十公里起步开始锻炼,有可能提前一两年完成全马完赛的目标。
恰在这时,清华EMBA同学在长城脚下公社举办班级活动,许多同学交流了健康运动的想法和体会。班级活动一结束,王重坤同学就牵头在微信上建立了清华EMBA08C班健康快乐运动营。同学们经常在这里交流健康运动的方法和体会,许多同学直接给我一些鼓励和帮助。按照同学们的引导,我在微信下载了跑步指南、跑步学院、乐动力、悦动圈、微信运动等,逐步学到了一些跑步方法,从2015年11月初开始有计划锻炼。早晨或傍晚沿着小区道路跑圈,一周坚持跑四到五次,周跑量五十公里左右。每次跑步都把安全放在首位,强度控制在可以边跑边说话的程度,跑前热身,跑后拉伸,既不轻易放弃,也不急于求成。跑了一个多月,自然产生了挑战半马的念头。11月23日,在悦动圈里的网上马拉松挑战了一次半马,用时两个半小时跑完了21公里,由此增强了跑全马的信心。
12月中旬,北京的雾霾越来越重,女儿女婿安排我和老伴儿到三亚躲霾。到了三亚,立刻被三亚湾洁净的空气和宜人的海滨椰林步道吸引住了,产生了强烈的试跑一次全马的意愿。经过十多天的适应锻炼,一点点地加大日跑量, 12月28日,用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咬着牙连跑带走地勉强撑下来42公里。我在微信圈里和同学们分享了这个成果,立刻得到了所有同学的热情鼓励。彭明田、林建、王重坤和李军等班级的运动大咖们都鼓励我报名参加正式的马拉松比赛。当时我对马拉松赛事一无所知,既不知如何报名,更不知如何备赛。林建同学当即明确表示替我报名并陪同我参加三月底的成都双遗马拉松比赛。彭明田很快就通过微信介绍了备战马拉松比赛的有关知识,并每天关注我的训练情况,有针对性的提示训练要领。当我流露出急于提高速度的倾向的时候,彭明田及时提示我,首先应加强耐力训练,逐步加大跑量和延长跑步时间,并亲自示范LSD训练。当耐力提高以后,彭明田又及时提示我通过加快步频提高配速。跑前如何热身,跑后如何拉伸,跑中如何控制心率,平时如何进行核心肌群锻炼,临赛如何调整储备体能,赛中如何补水和补充能量等,彭明田和其他同学都会通过微信发来一些具体的指导。
临赛前一周,彭明田几乎每天都会给我一些重要提示。林建不仅替我做好了报名、交通、食宿、结识跑伴、领取赛事包等都各种具体的赛事准备,而且和夫人一起提前两天从两千多公里之外的福州飞到成都,对我参赛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全程呵护。在成都和都江堰安排了最好的宾馆,和成都的朋友一起精心安排了既有成都特色又有利于增强体能的饮食,并和夫人一起陪我游览武侯祠、宽窄巷子和都江堰等著名景点,以缓解赛前的紧张情绪,还特别约请了清华EMBA的运动大咖贾锋夫妇一起帮我制定了保证完赛的具体策略,有意安排我和一些马拉松的资深爱好者进行互动交流。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开赛那天,林建自始至终照顾着我。不仅起跑前亲自带着我热身,鸣枪后还亲自带着我跑了十五公里,完赛后又亲自带我做伸展放松活动,并且安排了跑伴儿们的庆祝晚宴,直到连夜坐飞机飞回福州。
实实在在地讲,没有林建、彭明田、王重坤等所有清华EMBA08C同学的热情鼓励、全力支持、科学指导和无私帮助,没有细雨般的家人亲情滋润,我不可能在半年内实现马拉松全马完赛。
在都江堰完赛现场,我发自内心地对林键夫妇说:你们不仅帮助我实现了首马完赛,而且帮助我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将影响我的后半生。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通过首马完赛,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在这之前,每当跑累、跑酸、跑胀、跑疼的时候,每当掉速、撞墙的时候,每当和亲友谈论跑步的时候,都免不了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要跑马拉松?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如果说是为了健康,运动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跑马拉松呀,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或许更适合中老年人。如果说跑步是最简单方便的运动,走路不是更简单方便吗? 如果说跑步可以战胜孤独和恐惧,登山岂不是更有效?许多文章都说,跑马拉松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战胜自我的能力。但我觉得这也很难说是马拉松特有的魅力,似乎很多高强度的极限运动都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世界著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写了一本关于跑步的书,确实给人很多启发。但是老老实实地讲,在参加成都马拉松之前,我确实还是没有真正想明白为什么要跑马拉松。直到亲身来到了成都马拉松的赛场,亲自加入了三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和成都的组织者、承办者以及数十万志愿者、医务人员、安保人员、啦啦队,亲友团、媒体团、赞助商、广告商等所有参与赛事的各方面力量共同搭建起来的盛大平台,亲眼看到了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和充满人类智慧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人追求健康快乐生活的完美结合,我才仿佛悟到了马拉松独特的魅力。马拉松运动不正是互利共生这个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法则的具体体现吗?
优胜劣汰和互利共生是自然界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化的最基本法则。遗憾的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人们更多地体验到的是优胜劣汰这个法则的残酷,忽略了互利共生法则的美妙。几乎每个历史时期的列强和或霸主都崇尚暴力统治世界,排斥和消灭差异和弱者。不仅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战争,而且积累了物种减少,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贫富差距扩大,极端恐怖活动频发,核武器扩散和慢性病增多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在这些需要整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面前,人们不得不反思优胜劣汰的片面性。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感受到了优胜劣汰法则的缺陷。许多深陷各类恶性竞争的人,越来越厌恶丛林法则的残酷,人们越来越努力寻求更美好的存在和发展方式。
马拉松恰恰可以给予人们重要的提示:互利共生更美好!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体育赛事都奉行优胜劣汰的原则,只有城市马拉松奉行互利共生的法则。大家都知道,马拉松运动源于公元前490年,取得希波战役胜利的希腊军队,为了尽快让家乡的人民共享胜利的欢乐,派了一名士兵跑了42、193公里传递战胜侵略者的喜讯。这名士兵以生命为代价诠释了分享欢乐的互利共生精神。正是这样一种让更多的人分享欢乐的互利共生精神形成了城市马拉松具有独特魅力的赛事规则。城市马拉松用不同于其他体育赛事的独特的赛事规则搭建了一个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当时社会动员能力,最大限度地包容差异和关爱弱者的共享快乐的运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马拉松运动的创始人愿意与更多人分享胜利喜悦的互利共生精神;在这个平台上,没有民族和国度的名额限制,无论你是来自富裕的欧美和日本,还是来自贫困的亚非拉,都可以平等的报名参加;在这个平台上,没有性别和年龄的限制,帅哥美女同一赛场,花甲老人和弱冠少年同显雄心;在这个平台上,没有地域和文化限制,不管你是信仰上帝,还是信仰真主或者看空一切,奔跑在同一跑道上;在这个平台上,不同职业背景的人,无论你是高官和巨富,还是农民和打工崽,在赛场上都是平等的跑伴儿;在这个平台上,不同的能力和水平,世界冠军级的专业运动员和菜鸟级的业余爱好者可以同场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组织者、承办者、志愿者、安保人员、医护人员、啦啦队、亲友团、媒体团、明星团队、政商精英、供应商、赞助商,广告商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最美好的形象。总之,各种各样的不同、不同、不同……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自由地展现自己,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他人传递爱心和分享快乐。
成都首马完赛让我切切实实地体验到了,参加马拉松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锤炼意志,还可以强化对互利共生的美好追求。
利己利他利社会,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