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或许还有野生老虎

真正的老虎正在渐渐远去,随着人类文明的扩张,在地球上生活了200万年的老虎失去了它们的森林,失去它们的高山,它们被迫退缩到深山密林中苟延残喘。在最后的山野间,残存的老虎却依然是人类最值得炫耀的猎物,遭到残酷无情的杀戮。这个大自然创造的最凶猛的杀手,山林之中的王者,在人类的屠杀技艺面前不堪一击。徒留一个个悠远的传说。
在汾水流淌的山西,一代又一代的老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些记忆渐渐成为我们屑片的文化基因, 到现在犹在流传,但在今天,已经难以听到野生虎的消息!在巍巍的太行、吕梁间,在最悠远的山林中,今天还有野生虎么?在大片山林被砍伐后,山西虎能够幸免么?它们究竟藏身在什么地方?

山西虎迷踪之山林篇:历尽劫波深山或可闻虎啸
“如果时光倒退30年,我一定会把山西到底还有没有老虎的问题查个水落石出!”作为我省屈指可数的野生动物保护权威专家——原山西大学生物系教授,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起草和论证人之一,年已八旬的王福麟老人以他数十年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和踏实不懈的野外调查研究,得出他个人的看法:直到现在为止,山西的野生虎可能并没有绝迹,它们也许正处于低数量的濒危阶段,等待人们再去发现、去研究、去呵护。
寻虎,寻虎,还是寻虎。既是一种痴迷,又是一种信念。几十年以来,王教授先后访问了上百位猎户、采药人、放牧人等,搜集有关山西老虎的历史资料几十宗。时间长了,哪里发现了虎迹,人们就会主动告诉他。

八旬老教授:山西老虎可能并没有绝迹!
透过虎皮看老虎
“山西历代都有虎,历代都有猎杀老虎的记录。”根据我国皮毛市场每年虎皮收购量的不完全统计,1951年至1960年,贵州、江西、湖南、湖北、云南、河南等省收购虎皮达292张;1961年至1965年,这几个省收购虎皮109张。到了1966年之后,许多省份每年还能收购到几张虎皮,而云南省1971年到1979年尚可收购10—50张。
王福麟教授从他收集的这些详实数据分析,山西在那个时代里,收购的虎皮一直都少于其他省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西的老虎被猎杀的数量并不多,意味着可能保存的数量要相对多一些。
另外,由于老虎主要以野猪、狍子、青羊、野兔等动物为食,而另外一组数据也说明在山西这块土地上,老虎的食物曾经非常充足。
山西虎可能分布区域
尽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二三十年大规模的猎杀,再加上外省到山西高价收购野猪、狍子、青羊、黄羊,使老虎的食物急剧减少,对老虎种群的繁衍造成了影响,老虎饱受食物短缺、森林砍伐的困难,“但老虎不可能因此就完全灭绝,还有野鸡、野兔、麝等一些动物可以作为老虎的食物,老虎也会向更远更偏僻的深山转移,以避开人类的捕杀。”
幸运的是,到上世纪70年代,老虎开始进入国家保护视线。1989年,国家颁发《野生动物保护法》,终于在法律上明确:老虎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2年5月,我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规定每年3月15日至10月15日为山西省禁猎期。
“有林就有虎”,近些年我省新增的森林中,大多为次生林,品质并不高。真正的参天大树,往往只有在非常偏僻的山区才能见到。而老虎,恰恰喜欢隐藏在深山老林,古人云“深山古树出猛虎”,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即使这些品质不高的森林,也往往被公路分割开来,变成一片片破碎化、互相无法连通的地带。这些,都使得可能残余的野生老虎呈“孤岛”式的生存状态,它们的繁衍和迁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在位于沁水县、垣曲县、翼城县三县交界处——历山,还保存着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水量流沛,林木茂密,野兽出没,人迹罕至,近百条山谷纵横交错,极易迷路。
1998年9月,我省率先发布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浩大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拉开帷幕。“天保”工程实施,使我省的森林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得到缓解和控制,特别是工程区野生动植物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大,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大天鹅、金钱豹等50多种野生动物明显增多。
我省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众多努力,给老虎在山西留下繁衍的可能。另外,山西是中国金钱豹的集中分布区,全省11个地市都有其踪迹。由于早期数量较多,而且金钱豹颇具危害性,所以与狼、野猪等一并被列为“害兽”而遭大量捕杀。金钱豹也属于生物链顶端的高级哺乳动物,由于它独来独往,昼伏夜出,行踪诡秘,要在大片有林地带或灌木丛才能生存。而且它的食物与老虎接近,金钱豹在山西的大量分布也成为老虎在山西可能存在的佐证之一。
“除了森林,老虎还可以把大片芦苇塘,甚至普通山峰作为它的隐蔽地。”王教授分析在我省管涔山,朔城区的莲花山,五台山一带,和顺县、榆次区一带,吉县人祖山(海拔1700多米)等地的一些山头可能有残余老虎分布。
寻虎需要多条途径
“要落实山西到底还有没有老虎,必须得有真凭实据。”依据多年从事野外动物调查的经验,王教授认为,可以从多条途径入手。其一,把调查任务交给省内各个自然保护区,给予经费支持,组织人员收集当地的“虎闻、虎情、虎踪”。其二,组织有经验的野生动物研究专家,对认为可能性较大的地点,进行实地核查,通过比对卧迹、足印、粪便、残饵、动物毛、“树挂”(动物在树上留下的抓痕)等实物资料,来分析证实是否存在野生老虎,特别区分与金钱豹的不同。其三,发动各地的采药工、牧羊人像报“矿”一样报告有关老虎信息。“岁月不饶人啊,身体和资金不允许我再出去搞野外调查,但我一直没有放弃调查山西老虎的念头。只要听到有关老虎的任何消息,我还想去走访落实。”

山西:一部人虎相争的历史
康熙五台山射虎
历史上的山西曾经森林茂密,草丰水足,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如野猪、狍子、獐、麋鹿、马鹿、梅花鹿、麝等动物较多,有着老虎赖以生存繁衍的良好条件。自唐、宋、元、明、清、民国,一直到解放后,山西各地历代的郡、府、州、县志中,对当地老虎(如白虎、黑骊虎)的记载就屡见纸端,在一些地方甚至有“虎患成灾”的记载。
清康熙年间,一次,康熙帝为祖母礼佛祈愿专上五台山,住在台麓寺行宫。当日黄昏时分,见一只猛虎从对面山上一步一步走下来。康熙见了,问随身侍卫:“老虎吃人不吃人?”侍卫答道:“吃人是老虎的本性。”康熙听了,便从侍卫手中取过弓箭,射死了那只老虎。老虎死后,康熙有点懊悔,责备随身侍卫:“你们遇事就是不动脑子,一般老虎是从山上蹿下来的,而这只老虎却是一步一步从山上走下来的,很明显,这只老虎是前来迎驾的,你们怎么说是伤人的?”
这段故事记载于《山西历史地名录》:康熙二十二年,帝西巡经此(指台麓寺),忽遇一虎,亲挽雕射之,虎应弦而毙,因名射虎川。
在虎患的日子里
其实,在我省,不少地方就是以“虎”命名的。如兴县的恶虎滩,平鲁区的阻虎乡、败虎,右玉县的残虎堡、破虎堡、宁武县的黑虎庙等。位于今天霍州市、洪洞县和古县三地交界位置的霍山,有着伏虎岩、龙虎山等著名山峰。顾名思义,历史上可能曾是老虎经常出没之地。右玉县杀虎口,就是历史上勇士杀虎之地。坐落于临县碛口镇的卧虎山,面对滚滚黄河,山峰奇伟壮观,现在是人们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清乾隆四十四年,乡宁县县令葛清因为当地为虎所患,遂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当地猎户集体出动除虎害,当时还提前为猎户死、伤制定了抚恤标准。不到三年的打虎行动,该县共打死老虎10只,其中有两只母虎分别怀胎4只、2只,剖开见小虎已基本成型。另外,还打死一只黑骊虎(骊指纯黑色的马之意),8名壮汉都无法抬动此虎。打虎行动结束后,乡宁县在山神庙立碑铭记此事。
王福麟教授分析,我省其他县在历史记载中没有像乡宁县如此大规模猎杀虎,可以想象别的山区县在当时也可能同样存在一定数量的老虎。首席记者张晓华

博主:上面这一段基本描绘了一些现状和期望,对于探索老虎是否存在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在可能分布的区域这一段里面提到了一个地方:历山。王卜平老大和我聊天的时候也说到这个地区,他去考察过,他也认为如果还有老虎那就应该在这一地区。另外,上面说到的黑骊虎和下面“胡贵旦用斧子砍伤一只黑骊虎头部”,这个黑骊虎我认为应该是当地人说的“黑狸豹”。根据我在当地的了解,和老王跟我说的一些情况,山西人一般不说“虎”,例如叫老虎为黄棒。而“黑狸豹”的叫法很普遍,至少在山民的观念里这就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和老虎(黄棒)、金钱豹(老豹)都不一样的大型猫科动物,比豹大一些,但比老虎小。究竟是老虎的变异个体还是豹的变异或某些亚种还是别的未知动物,这个现在无法确定,但“黑狸豹”现在还存在,这一点在当地山民那里却是共识——如果这是一种老虎,那么意味着这种老虎还存在。

七十多年来山西虎踪目击记
1932年12月,有外国人在晋南白坊村(今属永济市)猎杀一只虎,王教授有这只虎的照片。外国人曾怀疑此虎是由外地蹿入,1990年王教授走访当地老人证实,白坊村一带在60年前有大片芦苇地,老虎多出没于其中。
上世纪50年代初,张润小的祖父曾在管涔山打死一只老虎,虎爪传给了张润小。至今虎爪仍保存在王景龙家。
1957年9月29日,原平县一位民兵队长张三虎,在云中山石佛寺一带,与一只猛虎搏斗,最后老虎重伤逃走,张三虎则全身受伤90余处,成了一个血人,住了一个多月医院。后来,张三虎参加了华北地区和全国民兵表彰大会,分别得到一支半自动步枪的奖励,并被誉为“打虎英雄”。
1962年阴历三月初二,朔县神武乡保全庄,胡贵旦用斧子砍伤一只黑骊虎头部,后来这只虎死在将军墓山。
1970年阴历十二月十一,中条山舜王坪药材厂有头牛摔死在山崖下,厂里人将牛肉吃完把牛骨扔在厂门前。第二天即看见一只老虎在啃食牛骨,该厂厂长兼支部书记侯銮玉遂操土枪击中老虎的腿,老虎负伤逃走,地上只留下一摊血。后来,有人在雪地上经常发现老虎留下的爪印。
1976年12月15日,宁武县车道沟放羊人亢三三放的羊被老虎吃了两只,亢三三把受伤的羊抢回来,回到村子里,嘴里不停念叨“黄棒、黄棒”(当地把老虎称做“黄棒”),回家后连着病了几天才恢复正常。就在事情发生一周之后,王教授走访了亢三三和他的家人。
1979年,原平县道佐大队张全财用茶壶装上炸药炸死一只老虎,该县药材公司收购其3.6公斤虎骨。经王教授查阅,收购虎骨的发货票据号为8007—3。
1984年7月28日,五台山林局林业调查队队长侯占魁率5名队员,在五台县铜钱沟遇见一只老虎站在那里望着他们。听见人们的高声喊叫,那只虎才慢慢从草丛中走出,缓缓远去,结果林业调查队员们安然无事。侯占魁立即写信将此事告知王教授。
1986年5月11日,宁武县一位王姓老汉在自家地里除胡麻,在相隔三四十米远的地方,清楚地看到三只“黄棒”,其中有两只幼虎。
1987年8月27日18时许,繁峙县伯强乡狮子坪村党支部书记郭思树等4人勘察林地时,看到一只黄棕色的大虎。
1990年10月,朔城区王化庄王茂成在莲花山上干活时,看见一只约半米长的小虎。“能见到小虎,意义非同一般,说明还有母虎在繁殖。”
2001年,两名拉煤的司机晚上途经榆次阔地时,在车灯前看到两只老虎急行而过。
……
博主:这段文字比较有价值。刨除里面有一些虚假成份和把金钱豹当成老虎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认为里面有些纪录是可靠的。从时间上来看,6、70年代的记录可靠性较高,因为均有较可靠的记录,80年代的3次纪录均为目击,但84年的目击者为专业人士,且不止一人,因此也比较可信。90年代仅有一个记录,2001年的纪录是在晚上,这两个记录均不能视为可靠纪录。也就是说90年代以后可靠的记录基本断线。当然这只是这篇报道里提到的记录情况,根据三北猫科的一些调查,山西民间的纪录远不止这些,但这些记录里面究竟有多少真是老虎(事实上我们找到的很多纪录是黑狸豹的),还是要打上折扣的。

90年代之后的情况有分析一下的价值,因为对于老虎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而言,记录越近价值就越大。因为90年代后出生的小虎,如今也就10来岁,虽然年纪不小了,但也应该还活着,90年代以前的就不好说了。90年代以后,在山西的环境面临一个复杂的情况:一方面对煤炭的开采加剧,尤其是不规范开采的小煤窑到处都是,这可谓是对环境的毁灭性打击(用老王的话说就是凡是能找到煤的地方都挖开了)。另一方面,国家对环境保护开始重视,退耕还林也逐步开始进行(一开始的成效很差,近年来已经颇见成效);而农村人进城打工也逐渐使得农村开始空洞化,人口的迁移为环境留出了喘息的空间。两者相结合,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开采煤矿的地方,环境基本毁了,但山西一些没有煤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偏远经济不发达山区,环境却得以保存,如果那些地方曾经有老虎幸存,那么它们应该能够活下来。
从另外的角度出发,我们用通常的方法来看看山西的老虎。
首先,如果山西有老虎,是什么虎?
从动物地里的角度上看,山西主要属于季风气候区,从暖温带一直过渡到寒温带北缘,是南北方动物和季风区、蒙新区动物交织存在的地区,动物种类曾经非常繁多。从老虎分布的历史情况看,山西北方,从太原到五台山一脉,过去的老虎接近北方老虎,应该属于西伯利亚虎分布的南缘或者就是现在不能证实的亚种:华北虎(分布于北京、河北等地的老虎);而从太原往南的区域,则可能是华南虎或者也是华北虎(这就要看历史上陕西、河南这些地方的老虎属于什么类型,个人倾向于还是华北虎)。如今秦岭的老虎是否存在比较悲观,相邻的几个省早已没有老虎,如果山西还有虎,那么很有可能是证实华北虎存在的最后证据。(北京过去有虎,现在只剩下豹了,即便是豹也鲜有证据,但博主曾经偶然得到一张驴友出行游玩时拍摄的照片,虽然很小,却能看出照片上的大猫既不是虎也不是豹,颇似传说中的黑狸豹)
其次,如今的山西是否还适合老虎生存?
一般来说老虎生存所需要的区域相当之大,一只雄虎的领地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如果要确保老虎种群的繁衍,则至少需要数千平方公里的合适区域。用这个标准衡量,现在山西估计找不到这么大的地方了。但我们回头看看上面的纪录,有些记录就是在公路边上看到的,也就是说,如果把条件放宽一些,不认为公路、村庄已经彻底将栖息地孤岛化,老虎仍能穿越于不同的林区和山地的话,那么划出够大的栖息地倒是仍有可能。就拿三北猫科调查的豹来说,其分布密度也大于一般意义上的认识(甚至活动区域的环境属性也不同于一般认识上豹出没的环境)——动物并非按照人规定的准则生活,它们也会根据环境来改变自身的习惯,这或许就是生命的适应性。
但无论如何,现在就算有老虎还存在,其面临的情况也非常危急。经济发展带来的对环境的压力与环保可谓是个长期的矛盾,而栖息地的孤岛化也还是会很大地影响大型猫科动物的活动。从三北猫科的调查来看,老虎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来源也是问题,山西地区的很多大型食草动物均已消失,现在比较多的,一是狍子,一是野猪,这两种动物的数量还有一些,野猪正好是老虎的主要食物(山西的豹也经常捕食野猪,很强悍)。但从对豹的研究来看,近年来豹袭击家畜的事情时有发生,这说明豹的食物来源也不是很充分,至少在某些季节是这样。豹尚且如此,老虎的问题就会更大。山西不少地方鼓励农民养牛,而且现在一些地方牛群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山区。就像非洲一样,牛群挤压了食草动物,同时也给大型猫科动物提供了一种不该出现的食物,从而导致人与大猫的冲突。
上面这些都是坐在家里的凭空想象,实在提供不了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但是探究老虎是否在山西还有残留,或许是我们三北猫科今后也应该关心一下的问题。老虎的出现,将比豹更加有力地证明环境的好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