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于奁内待时飞”,薛宝钗和贾雨村之间不得不说的隐秘关联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红楼梦赏析持续征稿中……

作者:闲月玲珑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原标题:《薛宝钗VS贾雨村:钗于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第一回,中秋之夜寄居在葫芦庙里的穷酸书生贾雨村,面对前路茫茫,感怀身世,顾影自怜不觉口出狂言,直抒胸臆,对月口占一联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脂砚斋在此处有两条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可见此钗乃是宝钗之钗。
这联诗从表面上看是期待雄飞高举,一飞冲天,可堪玩味的是后面的那三个字“待时飞”,时飞正是贾雨村的字,曹雪芹关于书中人名及所涉诗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安排,绝非是草率为之,相信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是另有一种深意在里面的。
读到这里,心中不免一惊,难道薛宝钗与贾雨村会有某种关联不成?他日宝玉悬崖撒手弃宝钗而去,宝钗最后的结局究竟是怎样?

1

红楼梦中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期待大展宏图的不但有贾雨村,还有薛宝钗。“钗于奁内待时飞”,这不但是贾雨村的报负,更是宝钗的心愿。
宝钗曾经写过一首柳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的豪言壮语,与雨村的那联诗有异曲同工之处,雨村若是看到宝钗的那首诗,定会激赏万分,而宝钗看到雨村的这句,相信也会心有戚戚焉,这二人成不成夫妻的不好说,恐怕会彼此惺惺相惜。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雨村来访,宝玉不耐烦,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湘云一派天真烂漫,如何懂得这样的话,想来是宝钗说与她听的。宝钗日常时时规劝宝玉,留意仕途经济,不要总在内帏厮混,这一点上相信宝钗与雨村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宝钗这支金钗是要待时飞的,而不是雪里埋的,宝钗嫁给宝玉是明珠暗投,金钗雪里埋,失去了宝钗的光华。宝玉与宝钗的婚事从头至尾都是一个错误,宝玉未等到自己心中的白月光,抱恨终生,而宝玉也并不是宝钗今生的良人佳配。“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一曲终身误道尽了二人的多少心酸苦楚,宝玉有多少的意难平,宝钗就有多少的情不得已,委曲求全,这二人过得都不幸福。
顾城曾经评价薛宝钗是真正性空之人,她是看不上宝玉的。是不是性空的不好说,但是宝钗的确是看不上咱们这位宝二爷的。
红楼梦第四回宝钗出场,只为京城选秀而来,“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宝钗是有着大志向的,宝钗此番进京是为了选秀而来,期待着一朝选在君王侧陪王伴驾,这一点与雨村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其初衷是一样的。所以贾元春才是她向往的偶像,以她当时的雄心壮志实在是看不上这个整天在脂粉堆里厮混的贾宝玉。
薛家不同于贾家跟林家,贾家已历经五代,虽说内囊已尽上来了,但毕竟还袭着官,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又有元春加封贤德妃荣宠一时,整个家族进入到一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全盛时期。
林家就更不得了了,林家祖上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便从科第出身。所以林家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这一点,连贾家都比不了,所以黛玉出身尊贵,是真正的千金小姐,宝玉说的一点儿没错,“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这一点宝钗如何比得?
黛玉是既不缺钱,又有身份地位,又有贾母的呵护,宝玉的深情陪伴,没事儿,吵吵小架,发发幽情,看那大燕子回来,教鹦鹉念诗,这日子过的神仙惬意,所以黛玉的日子除了诗还有情,宝玉跟黛玉都是浪漫的诗情画意,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是诗与远方的组合,不谙人间烟火,宝钗却没有这份闲情逸致,她要忧虑整个家族事务,无暇顾及儿女私情。
薛家虽说也位列四大家族,但是在四大家族中的地位是最低的,到了薛蟠这一辈只担了一个紫薇舍人之后这样一个虚名,薛家是皇商负责替皇家采办货物,只富不贵,薛蟠摊上人命官司摆平仰仗的是贾政跟王子腾之力。

富而不贵,一直是薛家的一个隐痛。一直以来薛家都在极力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极力要挤进贵族阶层,薛蟠不成器,这个重担就着落在宝钗身上。
书中说当日她父亲在日,就极力培养她,如今父亲去世,宝钗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看她协理荣国府那一份成熟老到恐怕是早在薛家就已经经过一番历练。
可以说,宝钗一人身系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所以纵使知道入宫之路的艰险与曲折,她仍然义无反顾。世事苍茫,宝钗并非不懂得这个道理。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为宝玉讲解《寄生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可以说宝钗是勘破生命机关的人,在大观园一众人等尚处于混沌无知的状态,宝钗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她对于末世有比宝黛更为深刻的领会。
但是看破而不觉悟,就像她体内蕴藏的那一股热毒,她对名利地位是追逐的。宝钗生得肌骨莹润,如雪堆出来一般,体内却有一股热毒,需要用“冷香丸”来克制,这就构成一种矛盾,看起来如山中高士一般清心寡欲,内心却有对名利地位的狂热追求。
她像一只荆棘鸟,要不停的飞,以期摆脱命运的桎梏,曹雪芹对宝钗用了一个“叹”字,“可叹停机德”,可叹二字,充满着深深的悲悯与惋惜,宝钗是有德之人,她是符合传统道德的。
这世上有出世的,也有积极入世的,有淡泊明志的,就有热衷功名利禄的,你不能说谁高谁低,只能是人各有志,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价值观,是由其身份地位出身环境所决定的,人人都做陶渊明躲进自己的桃花源中,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未必是一件好事。

2

相比于宝钗,贾雨村升腾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这“贾雨村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发现没有,贾雨村的初衷与宝钗如出一辙。
虽出身没落,然雨村胸中有丘壑,绝非池中之物,书中写贾雨村容貌,“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脂砚斋评论其是“莽、操遗容,”说其行为豁达,气象不俗,一口一个奸雄、英雄,评价贾雨村的诗是“奸雄心事,不觉露出”,写甄士隐赠银,雨村坦然接受,说“雨村真是个英雄”。奸雄并不完全是贬义词,无论是奸雄还是英雄,都是能够搅动风云的人物。
贾雨村是有见识的,他懂得宝玉的不同凡响,不应以世俗常礼的眼光看待,所以才有了那一段正邪两赋论,“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段论断堪比警幻仙子的“意淫”论,最懂宝玉的居然是贾雨村,后来雨村每过贾府必要见宝玉,怕是也有这种原因。
他又是黛玉的老师,想必黛玉那飘逸的诗风也出自雨村的严传身教,真的很神奇,这个人物与位于金陵十二钗冠首的两个人物都有所交集,她是黛玉的老师,似乎又与宝钗有某种关联。
书中开篇就提出本书的立意主旨是真事隐去(甄士隐),假语村言(贾雨村),所以贾雨村是本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人物,第一回就出现了,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二回与冷子兴谈论荣国府,第三回送黛玉进京,直到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几回堪称是雨村正传,前几回贾雨村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雨村当然是一个见利忘义之人。毫无疑问贾雨村对甄家是背信弃义的,但对于娇杏是有情意的,坦白讲,娇杏的平凡是配不上贾雨村的才气与野心的,娇杏也并不是那个巨眼识英雄的红拂女,所以曹雪芹才说她是“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只不过是偶然的一次回顾,令在困顿中的贾雨村感怀,给他带来寒夜里的一丝温暖,令他永世铭记。
所以多年之后,当他衣锦荣归,在路边望见当年的那个掐花的丫鬟,想必多年的飘泊娇杏日早已不再有当日的眉目清明,但仍毫不犹豫一顶轿子就把她娶回了家,终生供养,所以说贾雨村这个人物其实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并非不知道甄家于他的恩情,但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与运势他只能舍弃甄家。
同宝钗一样,他同样是勘破了命运的机关,宝钗是看破世间的虚无,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却仍然有一份热衷名利。雨村又何尝不是。
第二回,他在“智通寺”门前看到的那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无异于当头棒喝,他能看出这副对联是翻过筋斗来的,但是仍然执迷不悟。
这世上有太多是看不破的,然而这二人是看破而不觉悟。二人都是极度聪明之人,却又不觉悟的人,他们对于世俗名利保持着清醒的,冷静狂热的追逐,因为二人心中都有执念。

所以宝钗后来嫁给贾雨村并非空穴来风,这二人是一路人,二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即使二人最后没有结合,恐怕这样的设置也并非巧合,而是有着某种意味深长的意味在内。

1、《红楼梦》:如何面对欲望,决定了你的结局
2、到贾府里“打秋风”的刘姥姥真有那么穷吗?我们都被作者骗了!
3、《红楼梦》:懂生活的女子,如何经营人生?
4、《红楼梦》赵姨娘:野草一样的人生,不肯轻易就范
5、林黛玉的六大扮演者:陶慧敏仅排第二,只因第一位太经典!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