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 | “开天辟地”神话的科学新解
“开天辟地”神话的科学新解
顾景林
━━徐整著《三五历纪》
地球脱离冰期后,得益于温度升高,冰穹开冻,融水蒸发,清气上升为天,混杂在冰穹中的沙石,岩土等重于水的物质下沉为地,混沌渐开,天地开辟,气成风云,大气暖湿,雨泽充沛,滋润大地,创生万物。
人们通常所说的“天”,除了运行着日月星辰的遥远的太空外,实际上是指孕育风雨雷电的大气圈,地球上风雨雷电的产生都要归因于太阳的辐射热和大气中水汽的存在。在混沌初开的大气层形成早期,空气干燥,蒸汽压低,水汽蒸发作用强烈。相当大厚度的冰穹融化的水量蒸发上升到大气中,直到建立起一定温度条件下汽液界面的蒸汽压动态平衡。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头顶上的天(气象)也是有开始的时候的,是由于水汽蒸发悬浮于地球大气层而创生的。大量融水转化成水汽悬浮于空中,降低了地面水体水位,露出水面的岩土,形成了陆地。
相反,假使失去了太阳赐予的热量,地球重回冰期,随着气温的降低,悬浮在大气中的水汽遇冷将大量重新凝结成液态水,返回地面,提高地面水体水位,淹没陆地,从暴雨时节,江湖满溢可见一斑。先是雨,后是露,再是霜,一步步把大气中的水分“挤”干。这种降水不同于大气暖湿条件下的天地之间的水汽循环,而是大气层中水汽的最后谢幕。经过一段时间的冰凌与水共存的混沌期(类似黄河封冻前的流凌期的状态),地面水体将最终完全凝固成冰,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冰壳,形如“鸡子(鸡蛋)”。
没有休眠机能的生物将在严寒中冻死,有休眠机能的生物将因超过休眠期,营养耗尽而死,最后可能只剩下一些能够耐受极低温的微生物在冰封中孱弱地生存。
地球表层的所有热量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热,其它都是次生、次要因素。在与太阳的距离和地球相当的月球上,受阳光直射的地方,表面温度可能高达127℃,一旦脱离阳光照射,表面温度很快就会下降到-183℃,温差高达310℃。地球因为有海洋巨大热容量的恒温作用以及大气层对阳光的衰减和温室效应才获得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不然就和月球差不多。
2009年7月22日,亲历过一次发生在炎热夏季的6分半钟的日全食,深深地被阳光的伟力所震撼。当太阳刚被完全被遮蔽,食既黑天的瞬间,温度立时降低了几度,霎时一股不大的阴风袭来,气温变得比阴天还低,顿生凉意。太阳刚一生光未及复圆,温度迅即回升到了日食发生前的状态。
推荐全网最值得一看的公众号!
讲地又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