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这一次赴华考察,击碎了我身为韩国人对中国的自豪感
《后汉书》中批评道:“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指的是将道理歪曲,来佐证自己的偏见。偏见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明确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一旦抱有偏见,就往往会采取错误的方式应对和处理,因而也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国家之间往往也存在一些偏见,这是由于一段时间的历史或国家强弱之间的对比造成的。然而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形势总是在变化的,如果固守成见,就很容易贻笑大方。
01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中国人民最屈辱的一段历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挣脱了这个“泥潭”。但是国家的发展并非一时之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又占据着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的位子,但是经济并不发达,甚至被周边的很多小国压在了下面。尤其是中国坚持自己发展,相比于某些依靠大国支持发展起来的国家,在速度上的确要落后一步。
▲韩国首尔夜景
韩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在美国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国家。在近代史以前,朝鲜半岛一直是统一的,没有南北之分,在我国历史文献中,自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朝鲜”的记载,《尚书大传》中记载朝鲜是周天子给予箕子的封地。公元前1世纪,朝鲜被纳入汉朝版图之中;公元7世纪又败于唐太宗之下。在古代史上,朝鲜半岛多为中国领土或藩属国。
▲朝鲜战争旧照
“韩国”之名最早来源于1987年成立的“大韩帝国”,然而1910年就被日本划为“保护国”,直到1945年,朝鲜半岛都是日本的殖民地范围。日本战败后,朝鲜半岛原本归于美、苏、中三国共管,实际上是苏联、美国南北分治,这成为了朝鲜半岛分裂的前奏。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建立。
▲中国首都北京夜景
在经历了朝鲜战争之后,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增长,并在70年代时创造了“汉江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这样的成就使得韩国迅速跻身发达国家之列,也的确值得韩国人骄傲。同期,东亚的“庞然大物”中国还没有实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韩国人逐渐有了一种对中国的刻板认识,并在心理上有了相当的优越感。
02
然而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来了腾飞,迅速超越一众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很多韩国人并没有来得及转换自己的认识,在他们的印象里,中国依旧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甚至有些韩国学者试图抢夺中国的文化遗产,如“端午节”、“孔子”等,并频频用中国的文化遗产“申遗”,令人瞠目结舌。
▲韩国金兰都教授
韩国人的这种自大,来源于他们的偏见——他们认为中国还是远远落后于韩国的国家,认为他们一些无耻的行为,中国人没有反抗之力。但是,韩国教授金兰都为了写作曾经在2015年左右特意赴华考察,而中国的新貌令他大吃一惊,他也终于意识到,很多韩国人实际上在思想上并没有足够开放,他们甚至没有发现一水之隔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高铁照片
在韩国的一档纪录片《明见万里》中,金兰都教授说出了自己考察后的结论:“这一次赴华考察,击碎了我身为韩国人对中国的自豪感”。在节目里,他明确指出,韩国超过中国不过是这几十年的事情,但已经陷入了一种过度的傲慢中。他举出了中国的移动支付、电商、高铁等例子,并指出韩国人引以为傲的三星集团曾经在中国市占率遥遥领先,但如今已经被小米等品牌相继超过。如今三星在中国的市占率已经跌破1%。
结语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我国发展落后于世界的起点,也给所有的中国人上了惨痛的一课:想要发展必须要向远处看,只停留在自己的成就上自以为得意是行不通的。然而,这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很多人并没有学到这一课,他们在取得了一定成绩后,开始在思想上“闭关锁国”,固化了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看法。以史为鉴,以邻为鉴,虽然如今的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需要时刻自省,切记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