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东阁与小西门
本文作者:史成先
东阁和小西门是科布尔东西街的两个连接点,同在一条线上,相距不到一公里,两旁商铺林立,形成了科布尔最早的东西走向主街道(现察哈尔大街)。
东阁坐落在现旗政府东马路(团结路)和察哈尔大街丁字路口交汇之处。据《察右中旗志》记载,光绪十二年(1868年)陶林建造关帝庙(老爷庙),东阁就在老爷庙前,同期修建。
东阁占地面积大约四十平方丈,拱形门洞,一色青砖,高约两丈多,宽能走两辆牛板车,石条铺路,拱门上面建有阁楼。在模糊的记忆里,它的格调是古式建筑。四根红漆大圆柱支撑着阁楼,浅黄色油漆涂刷着尺寸一致的椽檩,排列有序地衬托着天花板,四根红色圆柱之间由四根枋木联系,四个榫头把整个框架紧紧地衔接,地面是厚厚的木板铺垫,四条长凳木钳在四柱之间,离地面仅有一尺多点儿,可供人们坐在上面休息,观赏顶部容颜。用各色颜料配画在各种物件上面的花、草、人物、兽形也都栩栩如生。
阁楼顶部,灰瓦飞檐,檐下彩绘望板,四角雕刻龙头昂首眺望,灰色圆瓦飘然起脊。因年代之久,油漆脱落,彩画褪色,看上去古色古香,十分壮观。
从阁楼外侧登石台阶就可进入阁内,顽皮孩子们常上去玩。夏乘凉,冬避寒,掏麻雀,踢毛毽。
小西门位于现在旧财政局后面,察哈尔大街西端,占地约十平方丈,高二丈多,宽一丈多,古式青砖砌成。门洞呈拱形,上面有城门垛子,很坚固。门洞上面镶有一块石条,石条上镌刻着“康衢”二字。
陶林县治属地叫过“陶陵”、“康堡”、“科布尔”,这“康衢”没有考证。追塑至乾隆年间设口外通道厅到光绪十三年(1889年)设宁远驿站,“康衢”既然不是陶林县治属地之名,那么就应该是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了。从中看到当时这“小西门”是车水马龙,商客熙熙攘攘,人群往来不绝的繁华景象。由此联想起一句陶林民间流传的谚语:“康堡(儿)隆胜庄爬场好地方……”,这不就形象地道出陶林曾是一个交通便利、地域广袤、水草丰美、垦荒种地、放牧养畜、养活穷人的好地方。
五十年代初,随着察右中旗经济、交通发展之需,小西门和东阁相继拆除。
值得一提的是,日伪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小西门发生过“保安队”起义,夜袭日军哨所,打死、打伤多名日本鬼子,起义人员从小西门安全撤走。
国民党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老爷庙前,用铡草刀残杀共产党两名年轻侦察员,将人头挂在东阁牌楼上示众。1948年解放陶林,解放军同国民党顽固军在东阁发生过激战,在战斗中被打死的顽固军横尸在阁楼上。解放军为英勇就义的烈士报了仇雪了恨。陶林县从此回到人民手里。
兴和旧街
集宁县西城门
东阁、小西门虽然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这里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先烈们永远铭记在察右中旗人的心中。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察右中旗人为家乡的富强、文明、和谐、美丽努力奋斗的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作者的话: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知识贫乏,如有不妥之处,望请知情者批评指正,使其更加完整、真实。
文中图片摄影:方大曾
该文作者1941年出生,为内蒙古察右中旗人,原德胜学区退休教师。
【本期幕后】
策划:王丹
编辑:王丹
校对:敏敏
关于东阁和小西门,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