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杨修懂曹操还是不懂曹操

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单眼细皮,貌白神清,一表人才。在曹操门下任掌库主簿。所谓掌库主簿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领导的主要秘书。能够被曹操相中并作为自己的主要秘书可见杨修的才华是不一般的。在《三国演义》中有几个精彩的片断反映了杨修的学识和聪明过人的头脑。如:绝妙好辞故事等,这些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在此再叙了。

那么如此有才又很聪明的人为何最后落得个斩首的下场?主要是杨修不懂得群臣相处之道。

一、杨修了解曹操,但并不全懂

杨修上辈三代都是汉朝的官员,家世显贵,杨修生在这么一个官宦人家,对于官场的游戏规则从小就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已经学会如何混迹于官场。再加上杨修聪明有大才,又做了曹操的主要秘书,凭借着自身的才华所处的位置,对于曹操一举一动所要表达的意思,杨修自然不会不知道。

1、杨修了解曹操的雄才。他对曹操是敬仰的,对曹操的才华杨修打内心里是佩服的。曹操写了本《孟德新书》,杨修把它收藏在自己的箧子里,象杨修这样有才华的人,如果曹操的书没有价值,杨修是不会收藏的。当张松来到曹营时,杨修把它拿出来给张松看,本意是用来显示曹操的才能,这也说明了此书在杨修心中的地位。当曹操误信张松与古人暗合的胡言后,竟、将此书付之一矩时,而杨修当时的表现是真的急了,赶忙从火中抢救此书,如果这部书没有大的价值,杨修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要知道,文人都是爱书的,尤其是得到一本好书时,会如同宝贝爱不释手。清代大才子纪晓岚一生爱书如命。曹操本人也常常是手不释卷。

2、杨修了解曹操的志向。杨修凭借家势完全可以走一条比现有位置更好的官路,而且当时曹操已被不少人认作:“名为丞相,实为汉贼”,可是杨修并没有离曹操而去,而是选择了跟随曹操,因为他看到了曹操的实力,感受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杨修深知良臣择木而栖的道理,只有选对人,跟对路,才能有自己的大好前程,才能有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实践也证明,杨修的选择是对的,曹操用数年时间荡平了数个军阀,统一了北方,中国三分有其二。而杨修也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曹营中混得风生水起。

3、杨修了解曹操的心理活动。曹操是个极有心机之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能表达某种意思,作为当权者由于所处位置的限制,有的事情不能明说,只能暗喻。有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下属自己去体会,而杨修在体察曹操的心理活动是个高手,基本上能准确无误地领会曹操不想说明的背后意图。如:曹操说自己梦中会杀人,果真某夜杀了一直待候他多年的亲兵,其实曹操真实的意图是怕被人暗害,所以就编出一个夜里会杀人的谎话,这样在夜里别人就不敢靠近他,安全就多了一分保障。

二、杨修不了解曹操性格的多面性

曹操的性格不能用简单的标准来衡量,他既有君子一面,也有小人一面;具有雄才大略,但又同时具有普通人的情怀。所以,对曹操多面性格要想拿捏准确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杨修可以理解曹操在政治上的意图,但他理解不了曹操多面性格。

1、曹操会用人,但疑心也重。在曹操的周围集聚了一大群一流人才,但他只是用其才而不释信于人,凡为他出力的,他就给予应有的奖赏,但要想获得他的信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这从曹操的名言可以看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充分暴露了曹操心目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的心态不可能对任何人绝对相信。如果你当初为他出力,后来不为他所用甚至反对他,那他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冷落贬低你,严重的会给你更大惩罚,象荀彧为曹操出了多大的力,曹操当初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最后因为反对曹操当魏王,竟被曹操赐死。程昱也是因为对曹操一件事有点微词,受曹操冷遇而郁郁病死。两个一等一的谋略高手,曹操都毫不怜惜,更何况杨修这个二等公民,对于曹操的这一特性杨修没有掌握。

2、曹操能容人,但时宽时窄。曹操打败袁绍俘获陈琳时,陈琳很害怕曹操会杀他,因为他当时为袁绍写的檄文连曹操的祖宗都骂了,但曹操爱其才,把他留下为曹营效力,还有张绣曾经杀死曹操的长子,侄子,爱将典韦。但张绣再次投降时,曹操只是轻轻地说他犯有小过而已。这是多么宽大的胸怀。而张松从蜀地来向曹操献川中地图时,因言语不合曹操心意,便将张松要处斩,后经杨修和荀彧苦谏才免于一死,被乱棒打出。

3、曹操重情义,但阴险狡诈。曹操并不全是一个奸伪的人,对朋友也是讲情义的,比如对许攸就比较重感情,许攸归附曹操后,因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所以许攸经常直呼曹操小名,有时当着众人的面喊,弄得曹操的属下对许攸的无礼都很气愤,但曹操并不在意,许褚杀了许攸后,还被曹操一顿责备。所以曹操还是重情的。但有时曹操又会把情当成一种手段来用于他的需要。比如曹操杀了伏皇后,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以证明自己对汉室之情。

三、杨修好卖弄自己,屡犯曹操之忌

杨修才思敏捷,但我们扒一下杨修的作为,在曹操身边除了卖弄一点小聪明外,基本没有为曹操出过一个文治武功的好点子,与荀、郭等相比在帮助曹操谋攻天下上明显要逊一筹。但杨修对自己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还经常显摆一下自己的小聪明,久而久之,引起曹操的反感。

1、越过了君臣之间亲密界限。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曹操在点心上写下“一合酥“,杨修看到后与众人分食,曹操问其故,杨修从字面理解”一人一口酥“。曹操写下“一合酥”究竟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杨修理解的这种情况?笔者以为曹操全然不是这个意思,这点心是别人送的,曹操写上一合酥放在案头,也许是准备送给谁,如果是给部下吃,他会让人送出去的,完全没有必要放在案头,如果有让大家猜其用意的话,一定也会请大家来他帐再作提示。既然上述行动都没有的话,那么也许就是曹操一时兴起在上写上几个字,或是借以记住送点心的人,或是以备后用。而杨修全然没有了解这些情况,仅从字面曲解曹操的意思,而且是当着曹操的面与众人分食,曹操怎么会高兴?杨修只是一个主簿,尽管常在曹操身边走动,但君臣之间是有距离的,不可以偕越这个空间,更何况杨修带众人在曹操面前嬉笑分吃,这样做损害了曹操的威严,书中说道:操虽喜笑,而心恶之。可见曹操写“一合酥”,本意并非是“一人一口酥”。

2、越位代办了曹操家事。曹丕和曹植两人选谁为接班人,这是曹操考虑的大事,曹操要测试两个人的能力,这样才能确定谁能立为世子。这个本来是应该靠个人的真本领来获取,曹操本意也是想看一下两人的实力。外人是不可以插手的。可杨修偏偏不懂得这个道理,屡次为曹植出谋划策。杨修这样做看上去是帮了曹植的忙,但却让曹操感到受到了欺骗,曹操作为一代豪杰,本身只有他欺骗别人的份,不可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欺骗,更何况他已位极人臣,对自身的尊严看得很重,更不允许别人欺骗他。而杨修却犯了他的忌,因为曹操在这件事上再一次对杨修恶之。

3、多次犯忌最终送了自己性命。杨修对自己犯忌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认识到,却总是利用自己的小聪明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忌,就说最后一次曹操定鸡肋口令,从后来的战事看,当初定鸡肋口令是因为曹操正吃到鸡肋,也就随口一说。曹操并没有准备退兵,只是后来战败并且自己受伤才不得已退兵,而杨修这次自作聪明地理解为退兵,真是应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

四、杨修留给后人的教训

1、不要试图靠猜测领导心思获得青睐。作为领导比一般人见识要广,智慧要深,他的内心世界外人是难以完全把握的,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要以自己实绩赢得领导的重视,领导用人心中自然有一杆枰,你有几斤几两在他眼里会看得一清二楚的。

2、看破不要说破。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该讲,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个尺度,不能为显摆自己而说出你的看法,尽管你的看法有时是对的,但这容易引发误传,也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你的话去做文章,从而使你陷入被动。

3、不要把聪明表现在嘴上。多做实际工作,把自己的聪明用到工作的创造性上,用在为领导排忧解难上,嘴上聪明是最让人感到靠不住的,容易给人造成只会夸夸其谈,不能脚踏实地的错觉。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把嘴上功夫和实际工作成绩结合起来,这样你就会成为相对完美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