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四)

原创 爱旅游的寒江 涉县周边游2020-12

固新村传统民居的立面与造型

概论

固新村的传统民居不仅在院落的空间布局上非常有特色, 而且对建筑本身的造型和立面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固新村的人们在民居建筑的营造过程中, 为了表现宅院主人的审美情趣, 在建筑造型、 里面和细节上, 都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虽然受制于生产水平和经济实力, 但仍然在有限的空间里, 尽可能的展示出了当地建筑匠人对美的追求。

建筑立面的造型艺术

在中国的建筑学中, 有一个由屋顶与房身和台基三大部分组成的命名为“三分说”的观点, 本观点在建筑名作《建筑设计参考图集》 内早有提及, 此书是梁思成建筑学资深学者编写的。不仅在此书中有出现过,《木经》 一书早已提及。此种观点在我国建筑学领域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 建造方法以及造型等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 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是结合此观点来进行建造的, 现在, 我们就从这三大部分对建筑物外立面形态展开探索剖析。

正房立面

正房作为一个院落中等级最高的房屋, 通常也是整个院落中规格最高、 造型装饰最为豪华的。一般来说, 一个院落是坐北朝南布置的, 那么这个院落的北屋就是正房了。固新村的传统民居的正房采用了典型的“三段式”的设计。从形制上来分, 固新村的正房立面可以大概的分成两类, 即一层的和两层的。两种类型在细节上各有千秋,分别代表了固新村传统民居不同的表现形式。(1) 单层正房 以崔宝莲家大院的正房为例, 秦改亲家大院的正房采用了单层 5 开间的形式。正房的屋顶为双坡硬山顶, 这一般的居民家都是采用由一正脊四垂脊构成的双坡硬山顶这种等级不高的形式作为屋顶, 这是一种最为普通也是最为常用的屋顶。这种形式的屋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屋面上只有一前一后两个由山墙托起来的坡面, 因此与歇山顶构造形态不同且他的屋面都是最普遍的青瓦铺就而成的。元末明初的时候这种屋顶形式就已经成熟了, 在明代的时候进行大规模推广, 到清代形成了严格的建筑等级制度, 这种屋顶便只能出现在普通百姓家里了。

正房的房顶通过斗拱与屋身相连接, 而屋身则依靠柱子与墙体塑造了正房立面最关键的部分。正房有 5 个开间, 每个开间宽 2.4m。中间的 3 个开间有廊柱支撑, 廊柱由木材制成, 高 2.9m, 直径 24cm。廊柱下端用石制的柱础支撑, 柱础 高 30cm, 直径 40cm, 造型为方形底座上顶两个鼓形石刻, 并且侧面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屋身正中间为正屋的房门, 有四扇门扉, 门高 2.4m, 每一扇门扉宽为 60cm, 门扇上半部分为菱形细格窗, 门楣上有木质的抹头装饰, 造型精美考究,并且门楣也雕刻有精美的花纹 。廊柱与房门的上部有枋与斗拱连接, 房门上的枋雕刻有花纹, 廊柱上的枋则没有。房门左右有门柱, 位置正冲方面前方的两根廊柱。正房的窗户开在了房门左右两边开间的墙上, 以砖砌出窗洞, 窗户则是木质的, 窗户有着复杂的造型, 展现出房主的审美情趣和工匠精湛的技艺。窗高 1.85m, 宽 1m, 离正房的台基 1m。正房两袖的侧房在甩出部分的内侧也开有窗户, 并且和正房的窗户保持了同样的造型和大小, 使整座建筑在造型上的展现出了统一和协调之美。侧房在正面墙上开有窗户,窗高 1.15m, 宽 1m,与中间的窗户相比略小一些, 并且这个窗户的造型比较简单, 体现出了整座正房细节上的主次关系。正房屋身的墙面由青砖砌成, 墙脚由高 0.5m 的条石砌成。整个屋身坐落在石头台基上, 台基高 0.2m。墙脚与台基不仅保证了正房的防水和保暖, 还通过不同材质的变化, 避免整个正屋立面太过呆板单调, 为建筑增添了活力。

(2) 两层正房 两层正房与一层正房在一层的细节和造型上基本保持了一致, 主要的区别体现在二层上。二层正房以戎家大院的正房和刘来全家大院的正房为例, 这两座建筑也代表了固新村传统民居两层正房的造型特点和艺术水准。

先说戎家大院的正房, 同样采用了有脊的双坡硬山顶, 同样用斗拱与屋身相连接, 这些同一层的正房形式相同。戎家的正房有 5 个开间, 开间宽度为 2m, 一层高度 2.9m, 二层高度 2.1m。在一层, 戎家正房与崔家正房最大的不同便是两袖的侧方正面没有开窗, 这是因为戎家的正房距离厢房非常近, 即便开窗也无法保证充足的日照和采光, 索性便直接不开窗了。戎家正房的廊柱不仅是门廊的构造柱, 同时也是二层结构柱。四根廊柱贯穿整个屋身至房顶, 在一层顶部有横梁,支撑二层的结构, 廊柱直径为 24cm, 柱础直径为 40cm, 横梁的直径为20cm。一层的门高度为 2m, 门扇宽度为0.5m。房门两边的窗户高度为 1.15m, 宽度为 1.2m,离台基高度为 1.05m。二层的门和窗都比一层的门窗略小一些, 并且造型略有不同,使整个建筑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变化, 让整座建筑多了些许生活气息。屋身二层最左面的开间开有一门, 可通过西厢房的屋顶进入二层。最右面的开间没有墙, 可以通过与东厢房之间的空隙登上二层。与崔家大院的正房不同之处还在于, 戎家的台基非常高, 离地面有 0.6m, 台基前有 4 级台阶。

屋身二层最大的特点在于中间的门, 这与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呈现出迥异的风格。无论是厢房还是正房, 只要是二层结构的建筑, 都会在中间开门。根据实地调研所收集到的信息, 这个门的作用就是为了方便从外部进入二层, 由于是从外部进入二层, 一层可以不设楼梯, 这极大的节约了室内空间, 对于建筑用地狭窄的固新村来说, 是一项非常利好的设计;同时由于需要借助梯子进入二层, 在遭受外敌入侵时, 可以通过把梯子收入二楼的方式, 阻止敌人入侵二层, 极大的提高了住宅建筑的安全性能, 因此这项设计对于固新村传统民居建筑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创造性的设计, 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再来说刘家大院的正房。与戎家大院不同的是, 这座建筑只有 3 个开间, 它没有房门两边的窗户, 直接就是两袖的侧房。一层高度为 2.8m, 二层高度为 1.9m,每个开间宽度为 2m。一层房门高度为 2.15m, 门扇宽度为0.5m。侧房的窗户高度为 1.1m, 宽度为 1m, 离台基高度为 1m。台基离地面高度为 0.6m, 台基前有 4 级台阶。

还有一些院落的正房略有不同, 它们虽然是二层, 但是并未在二层开门, 二层的造型采用了全部开窗的手法, 没有中间的门。由此可见, 二层开门的作法虽然普遍, 但却并非一定如此, 是否要开门要看实际情况, 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厢房立面

厢房作为传统民居院落中地位略低于正房的建筑, 是院落重要的围合建筑和补充。因为厢房是用来衬托正房的, 因此开间、 进深尺寸必须小于正房,并且在装饰上不能比正房还要华丽。固新村传统民居院落中的厢房同样遵循这些规则,这些厢房在规则的制约下, 仍然展现出了自身的特点, 它们的造型艺术和立面处理同样值得深入研究。与正房类似, 我们同样按照层数的不同将厢房分为一层和二层两大类不同的情况进行研究。

(1) 一层厢房 一层的厢房最大的特点在于房顶采用了平顶的处理手法, 这样一下子就和正房拉开了差距。以戎家大院的西厢房为例, 一层的厢房高度在 3.1m, 远低于正房的高度。房顶周围有突出来的一圈房檐, 房檐下有椽头以 15cm 的间隔整齐的排列,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独特的装饰。房檐上方距两头三分之一处有两个滴水口, 方便平屋顶排水。屋檐向下半米处, 用砖以横砌的方式形成了一道圈梁,在窗台下沿同样有一道砖砌的腰线, 再向下约半米处还有一道砖砌的墙脚线, 这三道砖砌线配合同样手法处理的门框和窗框, 与采用土坯砖砌成并刷白灰的墙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门窗, 给本来单调的厢房立面增加了变化, 不失为一种创意。再加上墙脚的条石, 整个厢房的立面充满了节奏感, 逐渐变化的立面又附有韵律。这座厢房开间宽度为 6.7m, 进深为 3m。房门高度为 2m, 门槛高度为 0.2m,两边有两个 0.2m 见方的石质门墩。两边的窗户沿建筑的中轴线左右对称, 高度为1.1m, 宽度为0.9m。

(2) 两层厢房 两层厢房与一层厢房的最大区别除了层数的明显不同之外, 还有一点就是房顶的形式不同。两层厢房的房顶采用的是与正房类似的双坡硬山顶, 而非一层厢房的平屋顶, 例如崔爱莲家大院的西厢房, 戎家大院的东厢房和南当铺的东厢房等。

崔家大院的西厢房高度为 6. 05m, 其中一层高度为 2. 5m, 开间宽度为 7m, 进深为 3. 5m。房门在一层正中央, 门高度为 2. 3m, 宽度为 1. 05m, 两个窗户以门为轴对称, 窗户的宽度为 1m, 高度为1. 1m, 离地面高度为 1m。二层的门开在一层右边窗户上方, 门的高度为 2m, 宽度为 1m。二层的窗户开在中央和左侧, 窗户高度为 1. 1m, 宽度为 0. 8m。一层和二层之间有一圈砖砌的圈梁, 圈梁在立面两头向下转折并延伸至墙脚, 再向内转折延伸至门, 形成了一片“C” 形连带窗框的砖饰。除此之外的立面采用了土坯砖砌表面刷白灰的处理手法, 简洁干净。墙脚为条石基础, 高 0. 4m。

戎家大院的东厢房高度为 5.75m, 一层高度为 2. 6m, 开间宽度为6.75m, 进深为 3m。房门在一层中央位置, 门的宽度为 1. 1m, 高度为 2. 4m。两个窗户分别位于门的两侧, 窗户高度 1. 1m, 宽度为 0. 8m, 离地面高度为 1. 5m。二层只有三个窗户,窗户高度为 1. 1m, 宽度为 0. 75m, 间隔 1. 1m。立面的处理手法与崔家大院的西厢房类似, 也是砖砌造型和白灰墙面的组合。厢房左侧可通过梯子登上二层的小平台, 由这个小平台可以到达正房的二层和厢房的二层。

固新村的传统民居建筑中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厢房就是三阁楼,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座厢房是整个聚落唯一一座三层的厢房, 也是唯一一座比正房还要高的厢房。三阁楼少有的采用了四坡歇山顶的屋顶形式, 并且屋檐出挑很长, 两端有砖砌垂花装饰,这种明显高于其他建筑等级的作法可以归功于它特殊的来历。整座阁楼高度约为 10m, 整座建筑立面全由青砖砌成。开间宽度为 7m, 进深为 4. 7m。一层和二层都开有门, 两个门的门框都采用了圆拱的形式。一层房门高度为 1. 6m, 地面到门框拱顶高度为 2. 3m。门宽度为1. 2m。一层在门的两侧开有小窗, 窗户为边长 0. 7m 的正方形(右边窗户被前面的搭建的建筑挡住了) 。二层的窗户与门的形式相同, 采用了圆拱形的窗框。三层则采用了方形窗框, 且没有开门。

院落门楼

古往今来, 只有是有建筑的地方, 就一定有门的存在, 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因而, 在我国, 门是最具特色也是最代表性的一种组成部分。门是依存于建筑物之上的, 有建筑物就有门, 有门也一定有建筑物, 两者不可分割, 其也随着建筑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它自己本身是一个整体, 也可以作为独特装饰, 可以起到修饰的作用, 作为建筑物之中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古建筑中非常特别的关键部分。门和墙有着相似的特性, 二者都可以将空间隔开, 而门比墙高级的地方在于, 它是活动的, 可以隔离空间, 又可以联通空间。门是进出一个空间的重要元素, 没有门的空间是开放的, 安全防御系数几乎为零, 而安装上门, 关上门后这个空间就是密闭的, 可以与外界隔离, 所以, 门对于一个建筑空间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代开始, 人们就创造了门, 最早可能是篱笆门, 虽然在抵御风险方面,它的作用并不大, 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出入通道, 慢慢地, 人们的建筑能力提升,设计出来的门的样式和功能也提升了不少, 例如在门上雕刻图案、 加上锁等。一个建筑的大门体现着建筑物的身份、 地位, 也叫门楼, 它包括门和屋顶, 所以门楼的设计人员对门楼的设计还是很讲究的, 其建筑造型风格各异, 门口造型有单坡和双坡两种, 关于门楼的屋脊, 注重装修风格的人家也会设计屋脊造型。上文也说了, 门楼设计体现着一个建筑物的身份地位, 自古便是如此, 固新村传统民居的门楼设计经过多年的演变, 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这个变化并不是凭空产生, 而是承载着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变化。固新村现在遗留下来的门楼主要为传统中式门楼中的一种——屋宇门。它与传统的门楼不尽相同, 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独立的房屋建筑, 它不是只有一个门板, 而是内侧附带着一定深度的建筑空间, 根据建筑物的身份地位, 屋宇门的规模也是大不一样的, 大致可分为五种,其中最气派的当属王府大门, 门的数量多, 规模大, 其次为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规模大小身份等级也逐级降低。固新村传统民居大门门楼中蛮子门占了大多数, 因为气派的王府大门、 广亮门和金柱大门多是王府、 官员家才能建造使用的, 一个普通的生活圈多是平民百姓, 所以, 村里多是这种门框无雀替的蛮子门。蛮子门通常将门扉安装在最外沿,一个是为了防止小偷隐身作案,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不带装饰的门头显得空荡, 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加协调。根据走访观察固新村的蛮子门组成特点, 我们总结出:村里的蛮子门基本都有门框、 门扇、 门头板、 门簪、 门槛、 余塞板、腰枋等部件。门槛和门头板都有着加固槛框的作用, 门槛位于门的下方, 高约 20cm;门头板位于门的上方, 以木板隔断, 在金缝安装的称门头板, 如在脊缝安装的则称走马板, 高按门框除去门口高一份, 宽同门口宽, 讲究人家会在上面雕刻图案来装饰门扉。

如意门在屋宇门种类大分中排名最后, 这种门与蛮子门相比规模小了很多, 常见于固新村的小户人家。如意门宽度窄, 门楼组成部件也不如蛮子门多, 整门楼几乎没有雕刻的图案, 做工简洁, 些许住户会在门上贴对联起到装饰作用 。固新村还有一些传统民居的门楼是以传统中式门楼为主, 西式门楼风格为辅的中西结合式门楼。这种门楼最初出现在清末民初时代, 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的观念也逐步发生转变, 一切都变得更加民主, 这一点也充分的体现在家庭房屋的门楼设计上, 例如:洋门楼。“洋门楼” 并不完全是外国门楼建筑样式, 而是在中式门楼建筑中插入洋元素, 门楼主材质依旧是木头, 结构也依旧是榫卯结构, 屋脊造型、 墙砖材质和门楼深度等其它元素也没有多大变化, 主要是门脸上方由棱角分明的方形变为圆滑的拱形。

我国古代的门多为木制材质, 门从作用方面大致分为两类, 即:屋子出入通道门和庭院宅子总门。屋子出入通道门是建筑的一部分, 而庭院宅子宗门可视为一个单体建筑, 关于固新村的单体建筑门建筑风格和特点上文已详细介绍, 下面主要讲述一下屋子的出入通道门。它虽然是建筑物的一部分, 却是一个必不可缺的部分, 这种门既可以串隔空间, 也可以装饰空间。固新村的这种门多是打开可以做出入通道, 关闭可以做窗户的隔扇门, 该门设计样式最早可追溯到汉朝, 可做窗户部分的样式多为正方格、 斜方格等几何形状 。隔扇门多为四扇外开, 高度直通房梁, 由门框、 抹头、 隔心、 裙板和绦环板多个部分组合而成,隔心(格心) 是隔扇门上部窗户区域可透光的镂空处, 形状由设计人员设计而定,既是隔断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可以装饰隔扇门;裙板是隔心板下方不透光区域,位于绦环板之上, 多有雕饰图案, 其装饰点缀作用;绦环板设置于门的下部中间位置, 作用是稳固门并区分上下结构无雕饰图案。固新村的窗户形式相比较门来说就比较简单, 大部分窗户都是不能打开的。窗户的式样也是多种多样, 除开与门相同的正方格、 斜方格式样, 还有八边形和圆形等式样。固新村的窗户多设在半墙上, 因此得名半窗。

门窗的造型艺术

雕刻艺术

雕刻艺术历史悠久, 应用于建筑物上可起到装饰美化作用。在固新村的传统建筑上, 我们随处可看到精美的雕刻, 明清时代的建筑雕刻尤为出彩,让我们不得不为古代雕刻师门的技艺精湛拍手叫好, 同时也感叹着人类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想象力。固新村的建筑雕刻多为木雕和石雕, 这些雕刻点缀了建筑物,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 为以后的人类留下了一笔灿烂的的文化遗产, 也对于今后人类对古代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参考作用。

木雕即在木制品上雕刻, 起源于新石器时期, 随着社会环境更替变化,木雕的复杂程度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到明清时代, 产品趋于完美, 是我国古代木雕艺术的高峰期。传统的木雕在建筑方面的运用大致可分为画和雕两种:画即在木制品上图画彩色图案, 雕即在木制品上雕刻艺术图案。雕相对画而言保存起来更长久, 不宜受到破坏, 所以更受青睐。传统的民居建筑的木雕多为活泼喜庆风格,种类样式繁多, 而官用建筑则较为板正严肃, 二者的雕刻风格都很好的体现了其身份地位。在传统民居中, 木雕主要由为大木雕和小木雕组成。大木雕大多用在房梁等大件建筑结构上;小木雕则用在小家具上。木雕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的观赏程度。

固新村居民所居住的楼房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木雕刻艺术, 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1) 线刻 线刻也被俗称为线雕, 主要是使用刻刀等工具在石头、 金属、 木头、 玉石等质地较为坚硬的物体上刻画出用凸出的线条(阳线) 和凹进去的线条(阴线) 组成的图形的工艺。主要用在家具竖向板面四边里的侧浮雕上等地方。(2)浮雕 浮雕是我国古代很常用的一种雕刻手法, 是雕刻者在平面物体上结合绘画手法雕刻出使图形脱离原来平面的一种工艺手法。浮雕在我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中十分常用。(3) 圆雕和透雕 圆雕又称立体雕, 指雕刻者从全方位 360 度进行雕刻, 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雕刻艺术品的手法, 再家具中主要用在立柱上。而透雕又称镂空雕, 主要用在门窗等家具上。雕刻是雕、 刻、 塑三种创作方法的合称, 指在木材、 石材等质地较为坚硬的物体上创造具有艺术价值的图样形状。雕刻的艺术形象主要由自然形象以及人物形象为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或是雕刻者的思想感情。该调研地区的传统居民建筑与木雕紧密结合,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反映出该地区的民俗民风。

石雕是指主要采用刻刀等工具在花岗石、 青石等可雕刻的石材上进行艺术创作, 在我国历史上常用于装饰建筑构造。我国石雕历史悠久, 早在旧、 新石器时代便有岩刻的存在, 并在唐朝、 宋朝、 明朝和清朝这四个朝代到达顶峰。在笔者的走访观察下发现, 石刻在本次研究地点固新村中并没有广泛存在, 相比于木雕在建筑构造频繁使用, 石刻常常雕刻于建筑基石和大门的抱鼓石上,其纹样内容丰富, 雕刻图案栩栩如生。

小结

本章主要研究了固新村传统民居建筑的立面造型艺术特征。首先从固新村传统民居建筑的立面入手, 分别研究了固新村传统院落中正房、 厢房和院落大门的立面, 并从中总结提炼出他们的特点;接着调查分析该地区民俗建筑中门窗装饰雕刻方法。最后研究了固新村传统民居建筑所运用的雕刻技艺。这些研究对固新村传统民居建筑的立面造型艺术进行了券门的梳理归纳, 以求尽可能的反映出固新村传统民居建筑的建造和艺术特色。

文本和图片来源:高建民

(0)

相关推荐

  • 晋东南簸箕院缩影

    端氏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东部,其传统风貌保存较好.2016年,端氏村被公布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并于2018年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本文在实地观测的基础上,论述端氏村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四)下

    厢房立面 厢房作为传统民居院落中地位略低于正房的建筑, 是院落重要的围合建筑和补充.因为厢房是用来衬托正房的, 因此开间. 进深尺寸必须小于正房,并且在装饰上不能比正房还要华丽.固新村传统民居院落中的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五)下

    墙体 (1) 砖墙 砖墙多为固新村的传统民居建筑外墙, 其三面围墙都是用砖垒砌而成,用白灰或青灰勾缝, 运用最简单干净的材料, 体现出独特的雅致."干摆"和"丝缝&quo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五)上

    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营造技术 概论 由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的我国近代经济水平落后, 社会经济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苦苦支撑.而发源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传统建筑在经历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巨大社会变革, 渐渐发展成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四)上

    固新村传统民居的立面与造型 概论 固新村的传统民居不仅在院落的空间布局上非常有特色, 而且对建筑本身的造型和立面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固新村的人们在民居建筑的营造过程中, 为了表现宅院主人的审美情趣,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三)下

    平面单元功能及其组合方式 固新村传统民居平面构成的基本单元, 由以下几个单元组成:1.间."间" 是固新村传统民居的基本组成单元, 多为单数, 常见的间数是三间. 五间, 多为横向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三)上

    固新村传统民居的院落与空间布局 概论 固新村中院落和大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居住院落的布局和选址一向注意的.村民依然遵循和传承老一辈的风水选址观念, 是因为固新村的传统院落绝大部分都是依靠着地势的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二)下

    面空间 一般而言空间规划是由"点" 连接成"线" , 再由"线" 扩至"面" ."点"界定了&quo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二)上

    功能与空间布局 在空间划分时多以空间形态来分, 主要有点空间. 线空间和面空间.而传统聚落中的空间形态划分主要体现为建筑. 街道和广场.街道与广场是形成外部空间最主要的两个元素, 也是最常见的两种空间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一)下

    固新村传统聚落研究 气候地理环境 我国传统民居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将农耕时代的特点给保留了下来.在民居的建设中我们先人的是非常有智慧的, 不管选址还是建设, 都是为了方便平时的生活.对固新村建筑的研究不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一)上

    本文以邯郸市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和实地调研,从固新村选址.聚落的风土人情.聚落的规划.建筑平面与空间.建筑的立面与造型.营造技术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