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发布: 《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
2020年12月11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联合浪潮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全文正式发布。这是今年4月发改委提出将智能计算中心纳入新基建之后,首份对智能计算中心概念、内涵、技术架构、投建运模式等进行全面解读的权威报告。
《指南》对智能计算中心进行明确定义:智能计算中心是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论,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础设施,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高效支撑数据开放共享、智能生态建设、产业创新聚集,有力促进AI产业化、产业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
智能计算中心是符合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需求,促进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的重要引擎,现阶段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内涵主要包括:
新型算力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提供共性的算力、数据及算法服务,让算力服务更易用,使得智慧计算像水电一样成为基本公共服务。
技术领先、生态成熟,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面向新型的人工智能场景,基于AI模型,形成技术领先、生态成熟可持续迭代升级的智能计算平台。
算力、数据和算法有机融合,以强大算力驱动AI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使算力、数据、算法三个基本要素有机融合,全面支撑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演进。
驱动产业创新升级,全面汇聚并赋能各产业领域AI应用,助力加速孵化新业态,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全面赋能产业创新升级。
在技术实现上,智能计算中心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论,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四大作业环节,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智能产业、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应用与生态健康发展:
生产算力:基于领先的AI服务器为算力机组,支持先进多样的AI芯片,支持成熟丰富的软件生态,形成高性能、高吞吐的计算系统,为AI训练和AI推理生产输出强大、高效、易用的计算力。
聚合算力:基于智能网络和智能存储技术,针对多任务、大规模、高并发、高吞吐的AI应用特点,为算力机组集群构建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系统和数据平台,提供弹性、可伸缩扩展的算力聚合能力。
调度算力: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对算力的需求特点,通过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将算力资源池化为标准算力单元,通过适应性策略及敏捷框架对算力进行精准调度配给,保障AI开发和AI业务的高效运行。
释放算力:基于主流人工智能理论算法,采用全流程软件工具,针对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通过机器学习自动化的先进方法,产出高质量的AI模型或AI服务,提升AI应用生产效率,促进算力高效释放转化为生产力。
由于智能计算中心具有算力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其建设和运营模式建议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承建、联合运营的政企合作建设运营的框架:
在投资层面,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加快推进智能计算中心落地,以智能计算中心为牵引打造智能产业生态圈,带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市创新服务能力。
在建设层面,应选择政府主导下的政企合作模式,由企业具体承建智能计算中心,同时兼顾智能计算中心公共属性、技术安全、投资规模巨大等特殊要求,承建企业应为行业头部企业,在技术实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技术应用方面有能力做出前瞻性研判。
在运营层面,考虑到智能计算中心项目的公共安全性、高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目前更宜采取“投-建-运”一体化模式,即承建主体在项目建设验收后按照合同进行运营服务。
据工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77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了260家,中国已成为全球AI独角兽主要集中地之一。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
智慧时代,计算力就是核心生产力。智能计算中心通过构建领先的AI算力基础设施,在承载智能化技术创新,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加速智能生态建设,带动智能产业的聚合等方面发挥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