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秋”有奖征文】雅读写意之中秋年岁/陈望旭
神明
冷月随心而静,在中秋的年节里,观静中风物,观者皆化为月中嫦娥,带有神明的气息。
宜观中秋诸风雅,未若神明静凝神。
天公灯下,檀香、沉香、松香、百花香,茶香、果香、烛香、供品香……
感念造化,都摄六根,一呼一吸间,举手投足间,耳濡目染间,感受这个世界的更替代序,苦乐酸甜。
年岁藏进过往,身心安住当下。问世事几何,尽心而已,然喜堂前过客如你。——来自神明的问候,愿你听见。
清供
神明无为,然每值岁时,供品表达心中虔敬,四时有为,感谢无为的馈赠。
长案无纤尘,瓶中丹桂撷来月宫清露;古画有意境,纸上丹青映出灵台心路。
篆香浮沉,秋风犹带丝缕入檐下;菊酒盈玉,黄花稍候秋情入杯盏。
杮凋红叶,栗出毛绒,色兼玛瑙寿山;茶饮瓜果,琴蕴诗书,室伴宿德名儒。
出游
秋山明丽,秋水澄澈,秋风萧飒,秋天高远。
金风玉露,蕉畔桐阴,凝神积健,心远意清。
秋日出游的人儿,心中已有对秋景的期许,却每每惊喜于自然之功。都说春风能绿江南岸,但须等得梅李桃杏次第新,有谁人之手能在一夜之间让大地如川剧变脸般改头换面?冬雪能让一切裹上银妆,但欲由内而外脱胎换骨,只能是秋霜的渲染。
看大小兴安岭的五彩森林,浓烈如再见《紫日》中血染的悲壮;看农垦建三江万亩金色麦浪,沈阳稻梦空间的稻田画渐趋丰满,有心人用时间讲述着大地的故事;看云南东川梯田层层桑桑,涵养了三季的雨水,此时织出了百姓心中最富足的色块;看震后九寨,依然林上百彩,水中十色,终不负世人倾心神往;看西藏纳木错,雪域高原的秋气冽列,还你眼中玉壶冰心;看新疆阿勒泰喀纳斯,松、杉、杨、桦,泰加林“飞地”绝无仅有的浓墨重彩湖光山色;看内蒙古额济纳金黄的胡杨,听塞外长风讲述三千年不朽的生命……
祈月
楼上月盘桓,清辉化思念,胡为乎悲怆,离人应团圆。
后羿以凡人之身,穷追爱妻嫦娥之影,怎敌仙丹神力,无奈只能遥祭月中仙子。这碧海青天,只怕夜夜悔恨,难有尽期,面对如水月光,却再也无法平静,年年此夜,看得最清时,亦是心中最痛时。
嫦娥已远,今人从明月中看到的是自己和亲友之情,千里来相照,可曾减轻你心中些许遗憾?
漂泊是这个时代相较以往更普遍的共鸣,通信发达了还是想念节日里的亲人们,此时此刻,抬望眼,愿你我都能明了心安即归的道理。
雅事
一轮月下,把酒共话秋中意,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何以为色?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烟霏云敛,天高日晶。月色如银,桂花浮玉,清夜无尘,中庭地白。菊黄蟹红,杮红糕白,石榴结子,覆盆聚果,荷叶莲蓬一池浴秋雨。笔下秋景皆湛然,天地皆广阔,秋水扬波如龙鳞,晚风拂草如牛背,那衰草枯杨,古道西风,似有送别的长亭在远处的夕阳中静默。
何以为声?渔舟唱晚,雁阵惊寒,钱塘大潮,呼声震天。树摇银铃,窸窸窣窣,鏦鏦铮铮,凄凄切切。圆桌置骰,珠落玉盘,你来我往,欢歌笑语。或有丝竹琴瑟,或三五静坐茶话,夜的宁静与月的明朗是我们最好的背景,凡尘顿远襟怀。
何以为香?焚木为烟,中有兰桂之气;尺幅铺展,常润笔墨松香。提壶高冲,升腾佳叶之气;烹饪蒸煮,恒喜年节烟火。秋季容平,尚未寒极,草木仍散发生命的余温,给人们留出适当的时间感受自然生机,与万物一同收敛气息。
何以为味?美馔珍馐,月饼甘甜,桂酒醇厚,秋茶韵深。舌尖上的年节,需要一份经典的味道,才足以唤醒文化基因里的记忆。这一季的大闸蟹,正当佳食,犒劳味蕾却也挑战手艺,作为一年中最具闲情节日的美食,真是再应景不过了!
何以为触?梧桐落叶,竹影扫阶,蓼花开尽,石南红遍。春日时节“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而今可以浮采菱角,卧剥莲蓬了。放眼那更广阔的田野,风吹麦浪,机械刈麦,筛谷舂米,丰收在望。
何以为意?白日乘风过华林,寒塘冷月葬花魂,月满中秋,情牵万里。若得花签行令,众人激赏之余,偶有戏谑,偶得感悟,亦庄亦谐。想红楼中人,湘云发起,宝钗赞助,结海棠诗社,与我等文人好友何其投缘,她们若得生逢此盛世,定为我们中的红粉佳人,为今日中秋欢宴增添无穷雅兴。
千古
雪之妙在不积,云之妙在不留,月之妙在有圆有缺。古来多少人事,阴晴圆缺变迁中,悟世间无常,真名士自风流。
苏轼贬居黄州时,两度夜游赤壁,七月既望与十月之望,虽非中秋之期,然千古一轮明月,及今再望,也仍未有丝毫差别,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者,正是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面对天上不变者,反观此身非金石之质,如苏轼慨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待何时,我也归去,当坦然面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简 介
陈望旭,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作家协会理事,现任职于菲律宾丝绸之路国际商会,喜爱中式艺术,尤喜文人书画、音乐的平和,作品以美学、哲理散文为主。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行参菩提·“那年中秋”散文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