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峰丨索朗娜姆,“扎西德勒”
对于没有去过西藏的人来说,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对于置身于西藏的我们来说,心胸随之而开阔,而豪迈,而骄傲。我们真正地与这个神秘的地方“亲密接触”了!
这里的美景对于我们是仙境,而藏民就生活在这仙境里。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高楼大厦,也没有接触过高科技产品,但是“仙境”里的藏民,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按照活动组委会的安排,我们来到了林芝地区林芝县百巴镇伍巴村,到藏民索朗娜姆家做客,见识了真正的藏民家庭,好客的索朗娜姆请我们喝酥油茶,绝对原汁原味地体验了藏族生活。
走近村庄,隔窗望去,只见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两旁杨柳依依。太阳能路灯笔直地挺立道路两侧,一座座崭新靓丽的藏式二层小楼错落有致,楼宇雕龙画栋,帏绣成栊,就连楼前的围墙,也绘满了藏式花纹,“民族风”味道十足。村庄地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带,深沟腹地,前后的高山巍峨雄伟,白云萦绕,给村庄增添了无数的灵动和秀丽,山腰挂满一条条印着藏文的经幡。
早已在村部广场迎接我们的索朗娜姆,身着精心打扮的藏族服饰,口中不断地念着“扎西德勒!”,依次给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以表热情欢迎。我们身体微微前倾,恭敬地接受索朗娜姆敬献的哈达,并双手合十回敬着“扎西德勒!”。仔细打量索朗娜姆,虽非楚楚动人、婀娜多姿,却很有一番姿色。她漂亮标致,端庄优雅,柔美婉丽,秀而不媚 。她的脸上泛着红红的烟色,我想,那肯定是高原阳光照射导致的结果,而高原的风沙并没有吹皴她的脸庞,她的两颊上泛着胭脂似的高原红。她的声音圆润甘甜,深情柔美,流利畅达。我们在拉萨见到了许多这样漂亮的姑娘,她们虽然个个皮肤黝黑,但黑里透着俊俏、艳丽。我认为,他们的美不仅在外表,更可贵的是那像珠穆朗玛峰的雪莲一般纯净的心灵!
索朗娜姆在前面,边走边说,滔滔不绝。其实,早在临下大巴前我就准备好了记者证,本想采访这位美丽的藏民。不想,我要问的,和没想问的,她都滔滔不绝地倒出来了。
我们跟随着来到了她的家。进门后是一个小院落,院脖很短。水泥铺面,有砖墙围住,院落上空挂满了经幡,她的家分上下两层。一楼内,精雕细琢、镂空刻花的木门,散发出浓郁宗教气息的唐卡,木梁柱与房顶连接处绘着美轮美奂的图案。这里主要是厨房和仓库,厨房内有一座藏式的炉灶,旁边有液化气炉灶,红色的绘图碗橱柜和一只特大的铜锅显得藏味十足。仓库里一袋袋粮食、各种农具摆放整齐,屋顶上挂满了牦牛干。里面的生活日用品应有尽有。
我们登上二层客堂,这是十足的藏族风格。四周墙壁雕刻装饰得富丽、讲究,悬挂着藏传佛教寓意深刻的经典壁画。房子中间的圆柱上是壁龛,挂满了洁白的哈达,寓意着富贵平安。平安而富裕的生活是每一个民族的追求。东墙下是一排典型的藏式橱柜,色彩鲜艳,柜上摆放着几盆鲜花、染色的五谷穗头、暖瓶和一只相框。一只柜子上摆放着一台老式电视机和收录机。靠南面窗下是一排藏式“沙发”,半包围着一排藏式茶几,能够容纳20多位到访者,表面绘有花卉图案的桌子上放着小碗,用来招待客人喝酥油茶。
索朗娜姆安排我们坐下,她的丈夫为我们斟满酥油茶。索朗娜姆告诉我们,第一杯茶不可以直接喝,需要先敬天、敬地、敬父母,才能喝下去。她教大家左手伸出五指竖起来拖住杯子,右手无名指蘸一下杯中茶,与拇指一起向空中弹去。接着,索朗娜姆继续她的娓娓动听的讲述:她们的家庭、她们的生活、她们的过去、她们的风土人情、她们的民俗习惯……
索朗娜姆一家九口,祖孙三代同住,阿爸阿妈总共生了5个子女。她们全村一共109口人,有一所学校,学生上幼儿园时就开始住校,没有周末,学生连续上学10天课后,再休4天。学生一直到高中毕业,上学费用全部由国家负责,上大学后国家不再负责,但政府保送到内陆上大学。现在,全国各地都有藏族学生,专业也比较齐全,优秀学生还可以保送到广东读书,现在全村已经有9名大学生了。她说,她是高中毕业。
她家的二层小楼从建房到装饰都是用自己村里的人,不用付钱,完工后只给买一套藏族服装就可以了。这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上锁,因为藏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在这里,男女结婚后,男人大多都到女方家生活,双方父母都照顾。解放前后,这里还是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主要原因是人口少,担心财产流失,近些年都是一夫一妻制了。现在日喀则、昌都还是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这里没有计划生育,男女结婚前可以先有孩子,如果不会生孩子,是会被人退回来的,没人娶了。如今,最多生四个,都不多要孩子了。现在扎西(男)找卓玛(女)要有彩礼,一般都是2000到4000元,或送牦牛,数量不等。20年前,索朗娜姆出嫁时,阿爸用一条牦牛换来了银子,请工匠做了一条价值一万多元的腰带,作为她的嫁妆,后来又加宽了。索朗娜姆说,现在和内陆一样,男女平等,自由相爱。
她们每个家庭都不留存款,余钱不存银行,拿到寺庙去朝拜,纯金纯银也拿去上供,宁可自己不用,也要供出珠宝。她说,财产不留给孩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孩子自己去创造生活。每年的收成,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品外,都被他们换成了一元一元的钱币,到布达拉宫、大昭寺去,一个一个神台去进奉……
这里的丧葬形式主要有塔葬、火葬、天葬、水葬、树葬和土葬。其中,土葬主要用于身前有过犯罪,或是有传染病,或是一些不正常死亡的人,这些人是要下地狱的,所以用土葬。人死后不立墓碑,死人不能占用土地,要把土地留给活着的人。他们不吃鱼、鸡、鸭,索朗娜姆说,那等于是吃自己的神灵。
他们日常生活多用银碗,这些银碗立体雕工,双层隔热,经常给孩子喝奶用,牛奶1—2小时不变质。大人用银碗喝白开水,能稀释血管、排毒、解咽炎,还能治疗脖子痛、咽炎、咳嗽、便秘、孩子发烧等。用银镯子刮脖子能软化血管,用银镯子滚动能缓解关节疼痛。索朗娜姆说,戴银子戴健康。又说,银镯子可是汉人发明、藏人享用啊!
解放前,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百巴镇伍巴村是个穷山沟,道路不通,有病无医,农奴平均活不到30岁。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和中央人民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各地解放用了8年时间,是一个村一个屯解放的。自 1 9 5 1 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 1 9 5 9 年民主改革后,西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实现了粮油肉基本自给,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群众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西藏人民从此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因此,他们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院门两侧各有一面小国旗。这里的藏民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我们在拉萨市,在林芝市,看到大街两侧的太阳能路灯上,都悬挂着铁制的国旗,色彩明艳,亮眼醒目。
藏族是个特殊的民族,当我走进林芝地区林芝县百巴镇伍巴村,接触了藏民后,更是对这个民族充满了向往和敬佩。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他们那样对自己的生活和信仰有这么深刻的认识,无论是在田埂、在街头、在家里,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都是让人费解,又让人敬佩。在这里,没有虚伪,没有欺骗,没有交易,没有不快,只有很纯粹的沟通,很随意的对话,很认真的听取,很舒畅的心情。面对大自然给予的一切:牦牛、绵羊、牧场,他们再没有更多的奢望;面对他们,什么是贫,什么是富,我有了新的认识。看到和了解了这些,不管你是谁,相信你会有种去往西藏的冲动。
索朗娜姆在讲述过程中时不时夹带着口语“扎西卓玛”。结束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日记本,赠送给她,并留下了她的通讯地址。临行前,我们又不约而同地把索朗娜姆献上的洁白哈达,系在客堂中间圆柱的壁龛上,共同祝愿她们一家“扎西德勒”。
在离开伍巴村的那一刻,我和我的同伴眼噙泪水,一步一回头,不知道是不舍,还是眷恋。至今,依然……
作 者 简 介
吴云峰,本科,高级教师,供职于吉林省通榆县教育局。兼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青年诗人学会会员、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研究会理事、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通榆县作家协会会员、通榆文学季刊《风车》编委会副主任兼编辑。擅长散文、诗词、楹联、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电视剧本的创作。有近百篇作品在国家、省、市、县报刊发表或获奖。被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等九家部门联合授予“中国时代的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时代杰出新闻文化贡献奖”荣誉称号。著有个人文集《生命的轨迹》,报告文学集《托起梦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