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芹丨“神童”出没

新学期伊始,发现坐在角落里的一个男孩,神情与众不同,每次上课总是前顾后盼,坐立不安。我每次提问,他竟对答如流,让他背书,张口就来。我窃喜,难道我遇到“神童”?按照这种状况,这孩子的成绩一定很突出,为啥没分到“快”班呢?难道分班考试时发挥失常?抑或分班时被顶包?我心生好奇。无论怎样,也算我的福气吧,上天赐给我一个好学生,好好培养,说不定会给我争光呢。

作为老师,谁不愿意遇到几个智力超群的“神童”,既省力又见效。我突然想起十多年前的一个学生,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宽宽的脑门,看上去就像个聪明孩子,每次上完生书,第一个背诵的就是他,我反复观察,多次测试,都是如此,我庆幸遇到了一个“神童”。男孩的父母都是工人,无暇照看孩子,平时交给爷爷看管,爷爷曾经几次来到学校和我交流,我极力夸赞孩子的聪明,爷爷摆摆手,告诉我,孩子并不聪明,他比其他孩子都要用功,每晚不过11点不会睡觉。好在孩子自觉,不要人催促。爷爷的话,让我醒悟,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神童,优异的成绩一定与努力成正比。

我想继续测试那个男孩。第二天,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分析完课文,我当场要求孩子们背诵课文第四段,现场举手者寥寥,那男孩再次站起来,要求背诵,我许诺,男孩清清嗓子,几乎一口气背完了段子。我心中一阵狂喜,难道真有“神童”再现?背书的事我可没提前透露啊。我张嘴正要夸他“神童”,突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老师,他暑假补课学过了!啊!嗨!似乎挨了当头一棒,我张开的嘴又憋了回去。

也罢,干脆停下讲课,就神童的话题展开讨论。孩子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我打断孩子的议论,当场讲了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金溪县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之前,曾没接触过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索要纸和笔。父亲诧异,就从邻家借来纸和笔,仲永立即写诗四句。父亲好生奇怪,就把这首诗传给乡里的秀才观赏。大家都以为神童出现了,从此,只要有人指定物品让他做诗,他就能立即完成。神童的名声远扬,很多有钱人向方仲永索取诗稿。他的父亲认为这是挣钱的好机会,就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从师学习。

这个故事,是北宋大文豪王安石亲身经历的。王安石听说这件事以后,也去拜访方仲永。有一次,王安石随父亲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那时,方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王安石让他做诗,方仲永抖抖地拿起纸和笔十分吃力的写下几句诗,王安石感觉文采大不如从前。又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家,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感叹一声:“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同常人一样了!”

王安石最后总结说:方仲永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他的父亲整天拉着他到处牟利,不让他从师学习,那点天资早晚会消耗殆尽的。

那么,世上究竟有没有“神童”呢?百度上说,神童,又称圣童、奇童、天童、或资优儿童,是对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古代神童频繁出没,战国时期,秦国大臣甘茂之孙甘罗,十二岁时为秦相吕不韦的宾客。汉代,任延年十二,为诸生,显名太学中,号为任圣童。杜安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黄香年十二,博学经典,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南北朝有一位神仙童子元嘉,可以“一心六用”,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羊群,兼成四十字诗,足书五言一绝。唐高宗显庆六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王勃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人称神童。《儿世说》、《幼童传》、《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都记载有大量的神童。

纵观古代神童,皆智力超群,能力过人者。现在神童也屡见不鲜,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专门招收年龄偏小的大学生,少年班的孩子个个智力出众。一些研究专家指出,古今被称为神童的孩子无非是智力略高于一般孩子,再加上他们的勤奋努力,最终有所成就。现实生活中,智力超众的孩子比比皆是,为何成才者寥寥呢?王安石的故事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后天的努力远比天赋重要得多。爱因斯坦也给我们列出一个成功的等式:成功=99%汗水+1%的天赋,足见,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讨论结束,再次问孩子们,取得成功的法宝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努力!努力!努力!听到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呼喊,我笑了。

作 者 简 介

李端芹,男,淮北市濉溪县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伤仲永背后的隐情,愚昧在古代难以消除的原因,有很多无奈在其中

    <伤仲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篇散文是中国古代启蒙和幼教文学的经典. 我们都学过这篇文章,王安石通过幼年仲永的遭遇,告诉了世人一个天才少年的堕落,同时也告诫了后世学人,即便有再 ...

  • 他5岁能作诗,13闻名,20却江郎才尽:毁掉你的很可能是天赋

    深山出神童 方仲永是江西金溪人,他祖祖辈辈都是裤脚上泥巴没有干净过的庄稼人,家里自然没有一个知识分子. 相传方仲永出生时就有些与众不同,他眼如流星,声似洪钟,头圆而大,聪明灵敏,谁见了都称赞. 由于家 ...

  • 二、“五道杠”和“不屑弟”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曾有一篇著名的文章<伤仲永>,描绘了一个五岁便善诗属文的神童方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但后来却因为没有好好读书,而变成 ...

  • 5岁神童地书完爆众“书家”,“伤仲永”?(文后投票)

    很多书友看到这个题目都会油然悲叹:早熟!伤仲永! 可是,真的如此吗? 在我们的习书之路上,总会因为邻居.师长.同好的一句赞扬,或者一句无心的赞叹而兴奋不已,从而更促使我们临池不辍. 曹冲5岁称象,项橐 ...

  • 从神童到庸才:《伤仲永》的故事警惕家长应当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

    王安石的一篇<伤仲永>从古至今警示了无数家长孩童:即便拥有再高的天资,若是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那么孩子终将会泯然众人矣. 然而在今天,繁重的社会压力常常将各位家长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 ...

  • 诗词神童王恒屹4岁背诵近600首古诗,“伤仲永”的悲剧是否重现?

    诗词神童王恒屹4岁背诵近600首古诗,“伤仲永”的悲剧是否重现?

  • 李端芹丨《那飘雨的日子》后记

    又到了飘雨的季节. 时光匆匆,距离第一本文集<山风吹来>出版已有三个年头.回想过去的三年,鲜花和汗水并存.文集的出版给我带来了一些荣誉.在县教育局董标老师的关注下,<山风吹来> ...

  • 李端芹丨别随意喊叫老师的名字(随笔)

    近日,新书<那飘雨的日子>问世,班级的孩子们近水楼台,先睹为快.新书到手,孩子们群情激奋,纷纷拿着新书让我签名,我龙飞凤舞,挥毫书写自己的大名. 这天中午最后一节课,我正准备骑车下班,隐隐 ...

  • 李端芹丨体检(小小说)

    老L一大早就到佳慈体检中心了. 门前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显然老L还是迟到了.他心想,已经起得够早了呀,还有比他更早的呢.嗨,接着排队吧."老L",队伍里有人喊他的名字,老L一抬头, ...

  • 李端芹丨梦回食堂(散文)

    凌晨做了一个梦. 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又像一口冷清的教室.眼前一张方桌.桌上一只瓷碗,碗里稀稀拉拉漂浮着几片菜叶,没有一点热气.我逡巡左右,几位高中好友.喊他们喝汤,他们也不理,我再喊,还是不理.我急得 ...

  • 李端芹丨小姨(散文)

    图中前排左为小姨.右为大姐 后排中为大表哥.右为二表弟 趁十一小长假,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小姨. 秋高气爽的十月,艳阳高照,出了萧地,就是砀山.但见梨树成片,果实累累,真乃梨都啊!大表哥告诉我,他家就 ...

  • 李端芹丨舟山看海(散文)

    舟山岛东沙海滨浴场 茫茫大海里,布满大大小小的岛屿,它们像珍珠一样,镶嵌在祖国的东海岸边,岛上珊瑚层层,鱼虾粼粼,盐场布满海滩--这是我对舟山群岛的幻想.今天,幻想就要变成现实,儿子说,难得有空,咱们 ...

  • 李端芹丨宝宝成长记(散文)

    即将两周岁的子骞宝宝 转眼之间,子騫宝宝要两周岁了. 将近两周的宝宝多了一些社会属性.比如,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选择,吃喝拉撒睡不再听从大人的安排,小小的脑瓜似乎有了自己的主见.饭要自己端着吃,喝水不 ...

  • 李端芹丨走进一片新天地(散文)

    图左一为作者好友张雪峰 应老友雪峰之邀,前往濉溪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参观. 中心坐落于风景秀美的乾隆湖风景区,占地数百亩,是淮北市唯一一家供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研学基地.远远望去,一个巨大球形建筑掩映在一 ...

  • 李端芹丨沃土染血话南坪——淮海战役之南坪阻击战纪实

    应朋友之邀,踏上南坪的土地,心情无比激动.不为别的,心中总有个情结想打开,来到南坪,就想嗅嗅这块染血的沃土.踽踽独行于浍河南岸,掬起一捧热土,凑在鼻端,我的思绪再次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