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看」CEO张鹏:我对2018年医学影像市场的9个预判 ,各个参与方该怎么应对?

0  国家将会持续释放利好政策,整个医学影像产业将进入一个为期3~5年变革动荡,利益会进行新的流动、分配,主要参与方——「医院、医生、病人」三剑客以及设备、系统、耗材、维修厂商、经销商,资本、地产等——都会面临「重新寻找定位」的焦虑;

1  红得发紫、火得焦灼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将会稍微降温,虽然离交答卷还远,但是纯讲故事显然不行了,拿了那么多钱总不能继续吹团队背景、市场规模、核心算法、数据积累、专家站台的牛逼吧,得扎扎实实打磨、完善产品,落地应用场景,探索商业变现的可能,如果还在各个会议论坛频繁刷脸,并且展示产品实力的时候总是「肺结节」,那就是太浪费大家感情了。但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是「影像AI」会继续火下去,人才竞争会加剧,一大批有相关背景的「海龟」将陆陆续续回游国内淘金;

2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将会在全国各地开花,政策门槛会降低,各大设备厂商开始入局,各大资本和地产开始搅局。拿到牌照真的没什么,至少没那么难,难的是选址、装修、环评,还要拿到大型设备配置证,以及开通医保资格,这才刚刚开始,后面的运营、管理、获客,处理区域内医院的关系,甚至是周边居民的关系,每一步都是火焰山。自有设备和自有场地的经营者会有明显优势,否则都是在为设备厂商和地产商打工,要知道这是两块最大的成本支出,如果后面有大的资本靠山,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3  大型设备配置证审批会放开,并且会特别倾向于民营机构和国产设备,这对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建设是绝对的利好,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厂商将迎来春天,要知道全国的CT保有量才13万台,核磁共振7000台,分别有20万和3万台的缺口,现在配置证审批以及资金投入都不是问题,这个缺口有望弥补。另外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型高端影像设备,比如PET-CT/MRI、放疗设备等也会有所增长;

4  影像医生会成为抢手资源,特别是影像技师,整体待遇和薪酬会有所提高,大家一直期待的影像诊断费,以及放射补贴、放射假期有望实现,但是毋庸置疑加班、忙碌的常态会继续,甚至加剧,同时对影像诊断的水平和能力要求加强,对影像技师设备操作的标准和规范也会加强,将会出现两极分化,头部医生越来越吃香,滥竽充数的会被淘汰,考研考博的队伍也会壮大起来。甚至综合能力素质强,头脑灵活、门路广阔的会依托独有优势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到整个产业链条里面;

5  电子胶片、影像云存储会越来越被医院和病人接纳,甚至是成为主流,毕竟在使用方便、节省成本等方面有巨大优势,也有利于影像共享、结果互认,这会对传统的医用胶片硬拷贝造成一定的冲击;

6  随着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建设、发展,公立医院的影像检查业务会面临竞争,民营医疗机构会有更加灵活性的营销推广方案,也会在服务体验上做足文章,药品零加成后影像检查成为了公立医院收入的重头戏,再加上影像检查费的下降(并且会持续下调),必然会反扑,依托公立医院行政体系的优势,各种形式的影像专科医联体/医共体会成为一个抓取影像检查病源的重要手段,甚至会有合营、托管、收购的发生。以前影像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是写报告」,现在不行了,也得去独立面向病人,独立开展业务,甚至是财务、管理独立运行;

7  影像科信息化会有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传统的那套C/S系统架构不足以支撑新形势下的需求,基于B/S架构的云PACS/RIS会登堂入室,一体化解决阅片、报告、云存储、电子胶片分发、移动远程化办公,以及集中预约、远程诊断、教育培训、病人随访等,为影像专科医联体/医共体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传统的影像系统有被整体替换的危险,同时增量市场也有相当大的需求规模;

8  相应地,第三方医疗器械维修市场也会迎来大的发展,医学工程师将会更加难求,各类配件、耗材交易会更加频繁,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将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总之,2018年将会是医学影像市场的爆发点,深入其中的人都将会感受到变革、动荡的力量,不破不立,有些东西注定要消亡,还是那句话——不要看现在什么强大,要看什么正在生长,祝各位2018年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