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明:生活被再次纠正 |《海燕》头条诗人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研究员、《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专著、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等十余部,译注《笠翁对韵》,编选《天天诗历》《中国诗歌精选》《青春诗会三十年诗选》《在巨冰倾斜的大地上行走》等。参加剑桥大学徐志摩国际诗歌节、黑山共和国拉特科维奇国际诗歌之夜、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八届澳门文学节、中澳作家对话会、中巴文学论坛。

水梯
那些在现场的人
都已经走了
连背影和影子也一起
带走了
一个铝合金的梯子
却留了下来
它在高原的湖泊中
隔着水波
闪着哑光
金属的擦痕不深也不浅
上面有
曾经攀爬的人
修剪行道树的人
检修风车和路灯的人
凿掉路边山体即将迸裂的石头的人
水中的梯子
横放
和岸只隔了两米
渐渐招惹了水草的绿衣
多少都会引来好奇
一个梯子
无缘无故地
扔在了湖水中
废弃物也在寻找它的
安身或葬身之所
几条白色的船
从不远处的孤岛绕过
既定的路线之外
尘世的脸
在金属的反光中
跟随着湖水
一起微微抖动


海市
庚子年七月初一
偶然看到一个小视频
那是我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出现了海市蜃楼
海面上增添了绵延的群山
高楼,以及隐约的行人
这座海边的灰色小城
几乎被我遗忘
在纷纷争相举起的手机屏幕中
它显得更加不真实
秩序被颠倒过来
正像孩子们指缝间那些沙粒
生活被再次纠正
越来越不真实
比如 多年前的那个海岸
儿子童年的橘红色塑料桶
八月十五之夜
海面上升起的
那轮巨大的明月
现世
山峰起伏
时间的锯齿
仍然缓缓加深
轮廓作为痕迹的一种
在黄昏中现身
双头白鹿
曾在一座山峰短暂现身
数月不息的大雪中
有它的梅花状蹄印
操持方言的人
曾经目睹过它
在越来越薄的地方小册子中
也有它模糊的印记
尘世累积着晨霜
湿哒哒的
毛手毛脚的妇人
在中午或者晚上
偶然打翻了
一两只瓷器
山下的人越来越多
山上的新闻越来越少
只有旅人和闲人
偶尔看看
头顶之上的事情


奔赴
一座山
已被凭空削掉四米
对于曾经的庞然大物
我们得把它换算成
一个个数字
一座山减掉四米
小镇的人已经习惯了
它们继续
冰雪消融
崩塌、风化
泥石流……
它们仍再
一次次奔赴
江河
正在成为多种不可知的形式
只允许我们
一次次
视而不见
笨拙
那位父亲的手
显得有些笨拙
小女孩骑在他的肩上
随着步伐而左右微微歪斜
在她看来
这个小镇是歪斜的
人群也是摇摇晃晃的
父亲的手还不习惯
忽左忽右地
轻轻扶着她
从头顶上看下去
人群有些矮了
那些蔬菜和水果
也微微变形了
不远处的菜园
耗费了一双又一双手
正在剥蚕豆的人
动作不可能更快了
总有些手是笨拙的
绿色的豆子
偶尔迸射出来
菜园的土路刚刚修整过
昨夜遗落的蝴蝶翅膀
也是崭新的


黑白之水
这是一个小地方
游客却越来越多
本地的
男人穿黑衣
女人着白裙
风无时无刻不在吹着
人群反应不大
但是液态的黑布和白布
到处都是
湖的对岸
有成片成片的屋顶
它们都是白色的
那些只装载游客的船只
是银白色的
码头用水泥刚刚重铺了一遍
刚好梨花开得到处都是
枝干仍然是黑色的粗糙的刺手的
湖中有活的游动的
也有死去的沉淀的
鱼骨、木块、泡沫、瓷器碎片、虾壳
以及刚刚过期的日常生活
这里面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倒影
有活着的人
也有死去的人
这片湖水
自从杜绝了野泳之后
水面越来越白了
也越来越黑了
红花结莲蓬,白花结藕
北方一场暴雨
我在回程的火车上
母亲打来电话
她好久没主动打电话给我了
她问我在哪儿
我说在火车上
她声调突然高了许多
像年轻时候
她在傍晚扯着燃烧的嗓子
喊我回家
她让我少出差
显然她刚看到了新闻
西南地震,南方台风
是的
此刻我正在暴雨中
她突然说
你堂哥没了
老板给他一百块钱去清理烟囱
雨很大,掉下来了
这时已是黄昏
此时我没有感受到
车窗外面的雨是热的还是冷的
黑夜断章
黑夜里偏偏有白衣人
新雪压着旧雪
新瓦盖着旧檐
雪降落
群山高了一些
芥子里有须弥山
谁都不说
死去的人
永远没有被子盖
苍雪羽毛
一年冬天
雪刚好落在山顶凹陷处
月余
人们望着雪山
不尽的虚空之物
如此真实
松针在背后的山坡
一次次落下
草丛中一些奇异的羽毛
沉落,翻卷
又再次轻轻飞升
雪野的山顶
人世有了
越来越多的反光
越来越多的对立面
以及
陌生之物

选自《海燕》2021年第5期

编辑:王傲霏,二审:牛莉,终审:金石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