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肠癌1年后,34岁小伙成“骷髅人”,提醒:50岁前改掉3个坏毛病
近日,IARC发表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路飙升,如今已经稳坐“季军宝座”。其中,我国新发病例超55万,死亡病例超28万,其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32万和23万,严重危害到大众健康。
患癌博主“阿健”就是其中一位不幸儿,前段时间,他因直肠癌永远的离开了人世。消息传出之后,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因为网友一路见证了他抗癌路上的不易。
一、晚期肠癌有多可怕:帅气小伙成“骷髅人”
阿健,虽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生性乐观,也没为此抱怨过,就这样安安稳稳的长大了。去年5月29日,他以一条视频——《一个直肠癌晚期患者的无助请求》进入了大众的视线。
一开始视频里的他,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年轻的小伙子,三十来岁,很善谈,与网友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故事。他说他的家庭很贫苦,父母70多岁,有2个可爱的女儿,对于自己患病他觉得对不起父母和孩子。
而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的样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阿健从最开始的脸颊圆润到最后的骨瘦如柴,脱相到完全看不出年轻人的影子,更像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干瘪老头,连说话也出不了声音。
到了后期,医院也不再接收他了,他只能回家,听天由命。9月7日,他更新了最后一条视频,说:“我还在。”9月10日,阿健的哥哥发文称,阿健已经于9日去世。
二、悲剧本可以避免,肠癌来临前会“提个醒”
肠癌并不是不可治,如果可以及时发现早期它发出的一些“信号”,然后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南昌大学二附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朱正明提醒,如果出现下述4大症状,则要警惕肠癌。
大便习惯改变
这是该病比较典型的一大特征,当癌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占据了肠道空间,刺激肠粘膜就会引起腹泻、便秘的症状,不少患者还会两者交替出现。而当癌症侵犯直肠末端或肛管,堵塞肠道,大便形状也会发生变化,变细、变扁或有沟槽。
便血
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这一症状,主要由肿瘤表面破溃引起,常产生黏液分泌,所以患者排出的大便,往往为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血色暗红。
腹痛腹胀不适
这是此病比较多见的一大表现,不少患者就是因此去医院就医检查,被诊断为肠癌的,主要因病灶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时引起。
腹部肿块
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所以大约有60%~70%的肠癌中晚期患者,会在右侧中腹部摸到质硬肿块,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大特征。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上述这几种异常表现,要高度警惕肠癌,尽快去医院检查与治疗,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三、预防肠癌,请在50岁前改掉这3个坏毛病
对于疾病,自然还是以预防为主,肠癌也一样。而想要预防肠癌,这几个坏毛病一定要尽快改掉。
1、无肉不欢
有的人在食物的选择上,太过于“偏爱”肉类,对蔬果总是“爱答不理”,可这样长时间保持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对健康并不利,不仅可导致肠胃蠕动速度减缓,容易引发便秘。高脂饮食还会促进肠道内胆汁酸分泌,刺激肠道黏膜,时间久了,可提升肠癌的发病率。
2、久坐不动
吃的多、吃的油腻,还不愿意动,不是躺着就是坐着,长期保持这种习惯,肠道蠕动的速度会变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也会变长,对肠粘膜刺激时间延长。
再加上久坐还会导致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速度变慢,可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而这些都在为肠癌的发生创造机会。
3、腰粗肚子大
随着年纪一点一点上来,新陈代谢逐渐变慢,吃得多、动得少等原因,很多人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逐渐发福,尤其是肚子,明显变大了 ,这也为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因为腹部、腰腹部堆积的脂肪,会引起机体的慢性炎症反应,长期如此,可提升肠癌等疾病的患病风险。相关研究显示,腰围超过99cm的女性和腰围超过101cm的男性,比身材刚刚好的人,发生结直肠癌的几率高2倍以上。
所以,想要离肠癌远一点,就要尽快改掉这些坏习惯。同时,为了更好的预防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也给出了建议,尤其是要注意这2点:
适量补充膳食纤维、谷物
这一点对预防肠癌很重要,因为膳食纤维就像是人体的消化道“小卫士”,可帮助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降低肠癌患病风险。
《指南》当中提到的的不少研究数据显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9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7%。所以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果蔬、全谷物、粗粮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40岁开始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年龄越往上(尤其是50岁起),发病率越高。所以《指南》建议肠癌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史、存在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存在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习惯、出现便血等人群,最好从40岁开始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定期进行肠镜筛查肠癌。
总结:肠癌高发,晚期治疗难度又大,很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大家还是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高危人群,做好预防工作,有问题,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