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略阳县城的变迁
俯瞰略阳城 摄影/刘希平
上图是以清光绪《略阳县志》中的《县境图》为底图,绘制的《略阳县城变迁示意图》。图中,字下划红杠者为与现在名相同。制图/刘希平
略阳城始建于三国。公元229年春,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曹魏胜利后,因略阳是战略要冲,故在此修建武兴城。武兴城为略阳建城之始,位于上图中的”新城“区域。《元和郡县图志》载:“筑城甚固,周围五百许步,惟开西北一门,外有仓垒,三面周匝”。
老城建毁。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在上图中的”老城“区域筑土城一座 ,周五里,高一丈七尺,设五门各建楼:东门名“永济”,南门名“定羌”,西门名“镇江”,北门名“拱极”,西南门名“通济”。此城俗称”老城“。老城以后屡有修葺。清朝道光七年( 1827年)七月 ,大雨连绵 ,嘉陵江、八渡河、东渡河齐涨 ,老城被毁。
新城建毁。道光八年(1828年)修筑新城 ,经陕西布政司林则徐批准,依照老城外砖内土建筑结构 ,在上图中的”新城“区域,即武兴城故址,建筑一座新城。次年竣工。城周长三百零六丈,计一里七分。门台三 :东门曰“延旭” ,南门曰“玉带”、西门曰“安江” ,北向无门虚设城楼一座,墙上书有“一善”二字。此城俗称”新城“。同治初,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克新城,将衙署焚毁 。
以后再未建筑城垣。略阳县治时在新城,时在老城。现略阳县城由新城、老城和其它周边地域构成。今所见的东门楼是在1981年水灾后,在明代老城东门楼基础上在修葺的。
在《略阳县城变迁示意图》中,笔者只找到几个与现在名相同地名,已在图中下划了红杠。如若网友有另外发现望告知。
清光绪《略阳县志》:“水神庙:一在旧城南关外西南隅,一在旧城内西关。”据此,窃以为,现在的紫云宫是前者,现在的江神庙是后者。《略阳县城变迁示意图》中水神庙,即为现在的紫云宫。此推测不知是否正确,望知情者告知。
新城、老城还有其它遗存吗?望知情者告知。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九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