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白茶冲泡三、四泡就没味?除了品质问题,还可能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闻在东林日,常烹北苑茶。
愿将甘露味,余润济河沙。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最近天黑的早,闲暇的时间增加了许多,能够更多的时间来回复茶友的问题。
最近就收到了这么一条问题:“我买的白茶,前几冲的滋味都不错,但是冲泡个三、四泡就没有滋味了?是品质出现问题了么?”
不知道茶友们有没有遇到过一样的事情,这归根到底是白茶不耐泡的问题,假如你手上的白茶先天品质不佳,茶叶内质稀少,茶叶自然是不耐泡,滋味亦是寡淡。
但茶友说他的茶叶滋味是好的,说明先天品质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也会不耐泡呢?其实除了品质之外,白茶不耐泡的原因还有以下三个。
01
原因一:茶水比例不对
不论是泡什么茶,茶水比例都是至关重要,合适的茶水比例才能让茶汤浓淡适中,也能提高茶叶的耐泡度。
茶水比例不对,再好的茶泡起来也是白费。
很多茶友在取茶时,喜欢凭借自己的手感来称茶,随意的抓取一把茶叶,觉得够了就够了,觉得不够就再抓一把,如此取茶,必然会茶水比例不合适。
白茶一般分为三种,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而这三种茶叶的体积有着很大的差别,从大到小排列应为:寿眉>白牡丹>白毫银针。
不同大小的体积在视觉上的差别大,冲泡时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同样使用110ml的标准盖碗,投放寿眉时,只需要3克左右的茶叶就能把盖碗装的大半满,此时新手茶友就会认为投放的茶叶已经足够,注水,出汤,如此一来,就会导致没冲几泡茶汤就已经淡了。
茶叶内的物质是有限的,并不能凭空增加,如果没有投放足够的茶叶量,在几泡之后,茶叶内质肯定是会消耗的所剩无几,又怎么能冲泡出浓郁的茶汤呢?
冲泡白茶时,正确的茶水比例为1:20,也就是110ml的盖碗搭配5克的茶叶,按照这样的比例冲泡出来的白茶汤才能耐泡,至少能冲泡7、8泡的茶汤。
由此可见,一款白茶是否耐泡除了和茶叶本身的品质有关,还和投茶量,茶水比例有直接关系,茶友们往后泡茶,最好能够按照正确的茶水比例冲泡。
02
原因二:出汤速度慢,茶汤闷泡
如果是按照正确的茶水比例冲泡,白茶依然冲泡三、四泡就变淡,那可能是因为茶友的出汤时间出现了问题,没有做到“快出水”,而是不恰当的闷泡了白茶。
很多茶友都将“好茶不怕闷”作为一款茶品质优劣的判断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好茶确实不怕闷,但是好茶不建议闷。
依然还是那句话,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数量是有限的,不管是多优质的茶叶,也会有被榨干内质的那一刻。
如果我们采用闷泡的方式泡茶,那茶叶内质必然会被提前消耗,也会导致后续冲泡中,茶汤滋味变淡。
一般我们在冲泡白茶时,都会选用“快出水”的方式,从沸水入盖碗,到出汤之间的时间也就十几秒而已,这样出来的茶汤才能滋味清甜适中。
如果一杯白茶汤被闷在盖碗中半分钟到一分钟,白茶中的内质就会大量的释放出来,充斥在茶汤之中,闷泡后的茶汤中会有过多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茶汤滋味浓重,还有苦味和涩感。
这样的茶汤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出白茶真正的风味和耐泡度,而且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摄入过量,还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刺激人体神经,导致茶醉或是失眠。
泡白茶,还是推荐快出水,既能保证白茶汤清甜、清雅、清爽的特点,也能保证白茶的耐泡度。
03
原因三:茶叶储存不当
分析到最后,一款白茶不耐泡的原因还有最后一个,那就是茶叶没有得到合理的存放,使得茶叶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让原本优质的茶叶变得普通。
白茶在被茶友购买之前,会一直被好好的一起存放在仓库中,一般仓库都会保持室内的恒温恒湿,温度在25℃以下,湿度在50%以下,在离地20公分的架子上隔墙保存,茶叶就能保持住自己的品质。
白茶在存放的过程中,对存放地的条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必须是通风、干燥、阴凉、无异味等。
如果这其中出了纰漏,就容易导致茶叶的品质下降,茶叶内部的物质流失,茶汤风味下降,耐泡度下降。
例如,在存放的过程中,把茶叶放置在离厨房较近的地方,就有可能导致水汽渗入茶叶中,使得茶叶变得潮湿,品质下降;
又比如在存放的过程中,过分担心茶叶的品质,频繁的开箱检查,就容易让空气中的水分子趁虚而入,使得茶叶的含水量超标。
茶叶长时间与水汽接触,会产生不良反应,茶叶很容易有奇怪的气味和奇怪的滋味,并且茶叶的内质也会因为水汽而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变得不耐泡。
导致茶叶不耐泡的原因还有很多,像是受到了阳光猛烈直射;茶叶没有按照三层包装法包装;茶叶内部气温升高,使得茶叶过度氧化等等,都是导致白茶变质的“凶手”。
故而,想要拥有一款一直耐泡的好白茶,一定要注意将白茶存储得当,让享受延绵不断。
好白茶都是内质充足,耐泡度高,能够冲泡七、八次依然滋味十足。
不过,再好的白茶,也要在遇到伯乐之后,才能绽放出应有的风采。能够掌握正确冲泡方法,好好将白茶妥善存放的茶友就是白茶的伯乐。
希望每一位茶友都能选到适合的茶,每一款茶都能有个懂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