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种子”开花结果,三大亮点助力青年影人

2021年,北京国际电影节迈入第二个10年,今年线上线下联动的一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其中设立于2012年的市场项目创投于近日落下帷幕,各项奖项揭晓。据了解,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再次刷新历届纪录,共征集到839个项目,相比去年的829个有所增加,最终共有17个项目进入终审路演。针对最终的获奖项目,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将给予相应的扶持与奖励。

2021北影节创投成果满满

三大亮点助力青年影人

“得到北影节肯定是莫大的荣耀”,在本月23号北影节创投终审路演阶段,青年创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从2020年12月底开始征集至今,经历九个多月的初审、复审、培训工作,本届北影节市场创投共选出17个项目进入终审路演。在终审阶段,三位评委曹保平、俞白眉、赵方对项目各方面的进展进行深入交流,并对青年影人和创投项目“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观众”提出了较高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青年创作者与产业资源的交流互动,本届北影节项目创投还增设了市场决策团,市场决策团由20位来自业内一线影视制宣发公司的代表组成,他们从产业视角出发,从入围终审的17个项目中评选出最具投资潜力和市场可能性的电影项目。

在本月24号举行的颁奖活动上,进入终审路演的17个项目获得了各项大奖。其中《晴天有时》荣获“特别大奖”;《旧城之王》获“最具商业潜力奖”;《犀牛狂奔在鼓楼大街的夜晚》荣获“最具创意奖”;《侠女事务所》荣获“最佳原创剧本奖”。WIP项目《一个和四个》荣获“最具投资价值项目奖”;WIP项目《在他乡》荣获“最具潜力创作团队奖”。美国电影协会的“MPA大奖”和“MPA亚太合作特别奖”分别由项目《旧城之王》和《晴天有时》夺得。

回顾本届北京电影节市场创投,影视产业观察从中发现了多个亮点。首先是项目数量和类型创新高,本届项目创投共吸引了839个项目申报,这一数字高于2020年的829个以及2019年的735个。与此同时,本届创投入围项目类型多元丰富,囊括了喜剧、悬疑、剧情、奇幻、科幻、动画等多个类型,其中不乏兼具商业和艺术性的优秀项目。

除了项目类型丰富外,本届创投入围作品在拍摄方式上也呈现出多样性。以荣获“最具潜力创作团队奖”的《在他乡》为例,影片讲述北漂故事,全片均用手机拍摄,在获得北影节的支持后,《在他乡》也有望成为国内第一部完全用手机拍摄的院线电影。

此外,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WIP(制作中项目)单元同样亮点满满。WIP单元的项目多数已完成前期拍摄,有的是为了寻找后期资金而来,有的是想听到评委的专业意见,还有的已经开始为发行和宣传找合作方。从项目初期筹备到最终宣发上映全程护航,也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进一步扶持青年创作者、培养中国电影青年人才的初心。

电影行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而本届北影节创投最大亮点则来自于首次设立的“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创投训练营基于北影节进一步孵化优秀青年影人的目标而设立,以电影短片实训计划的形式展开,旨在通过针对性的文本创作、拍摄及后期指导,帮助青年创作者完成兼具个人风格和艺术水准的主题短片,从创作到成片阶段为青年电影人护航,开拓北影节全新领域。在本届北影节期间,来自创投训练营的四部短片在影院举办了首映礼,并登陆爱奇艺“云上展映”,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正如第一届创投训练营监制陈正道所说的:“一个真正的大型国际电影节,除了颁布荣誉以及扩大电影的社会影响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电影新锐。”在北影节创投十年之际,北京市场发力升级,首次增设专注青年影人孵化的“创投训练营”,不仅能够切实提升青年电影人的创作实践能力,从长远看来,创投训练营也能够为青年电影创作人才铺设职业起跑点,帮助他们未来更好融入产业,推动电影市场发展。

成立十载

北影节创投“种子”开花结果

成立于2012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板块至今已连续举办10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10年来近200个项目借助北影节创投平台实现与产业对接,30多位青年导演借助这一平台进入海内外电影市场,包括《我的特工爷爷》《喊·山》《南极之恋》《春江水暖》等一系列项目通过北影节创投平台走向大银幕,站上戛纳电影节等国际节展的世界舞台。

以江均以及他的项目《我的特工爷爷》为例,在《我的特工爷爷》剧本创作完成后,江均曾把剧本发给一些制片人看过,但都没有得到积极答复,此后江均带着《我的特工爷爷》来到了北影节项目创投。在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上,江均捧回了当时的最高奖“特别大奖”。此后《我的特工爷爷》也通过北影节项目创投平台获得了著名制片人江志强的青睐,在成片上映后,该片最终获得了3.23亿的票房成绩。

凭借《喊·山》项目获得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最具商业潜力奖”的杨子导演则是北影节创投撒下的另一颗种子。该项目拍摄完成后收获了国内外多个电影节的重要奖项,在豆瓣上获得了8.1分的高分,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认可。此后杨子又先后拍摄了《我是马布里》《宠爱》等多部不同类型的电影,从北影节项目创投展露头角的他,如今已然成长为一位兼具艺术风格和商业潜力的成熟导演。

此外,包括顾晓刚、徐磊等优秀青年导演同样是通过北影节创投平台走向观众视野。顾晓刚和他的《春江水暖》曾获得第八届北影节项目创投“特别大奖”,顺利在电影节期间找到投资,成片还入选了2019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影片在国内外上映后获得了不少影评人和观众的认可。另一位导演徐磊在2019年带着正处于后期制作阶段的《平原上的夏洛克》来到北影节市场创投,并获得了饶晓志导演的扶持,影片在北影节结束后的半年时间内顺利完成制作,成为走进院线最快的北影节创投项目。

节展创投对于电影行业的双重意义

一直以来,通过参加电影节展的市场创投都是青年电影人获得资金和创作扶持、融入电影产业的重要渠道,而以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代表的市场创投也是当下多数青年电影人实现电影梦想、走向更广阔舞台的首选。

对于青年导演而言,一部作品从创作到融资、剧本、拍摄,再到宣发,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也都会面临着各种难题。借助北影节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帮助青年导演获得自己第一部长片的启动金,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这些青年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借助创投平台实现与产业对接,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电影行业中。正如导演杨子所说的:“一个项目好比一条新生命,而北影节创投舞台就像产房一样,为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设立十年以来,北影节创投培养孕育了多位优秀青年电影人,为他们提供给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另一方面,电影节展创投对于推动电影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电影市场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来自节展创投的青年导演成为电影界的新生力量,其中既有顾晓刚、徐磊这样凭借鲜明个人风格获得观众认可的青年创作者,也有杨子这样在商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导演,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投入到电影创作当中,不断探索电影类型的边界,推动电影市场的发展。

在这其中,包括《喊·山》《滚蛋吧,肿瘤君!》《平原上的夏洛克》《我的特工爷爷》《春江水暖》《郊区的鸟》等类型各异的佳作都在北影节的创投体系下走进观众的视野,在艺术和商业上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丰富了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多样化发展。

对于青年电影人来讲,北影节创投平台就像一棵可以依靠的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曾经撒下的种子也已经遍地开花结果。十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从北影节创投项目走出来的青年导演的成长与进步,看到了他们对于电影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电影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有理由相信以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代表的电影节展活动将继续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助力更多青年导演实现自己的电影梦。

作者 | 迈克李

主编 | 彭侃

排版 | 李可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