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火爆国庆档说明什么?这几种老脑筋老调调要改改了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舒立

《长津湖》的火爆,是许多年来都不曾感觉过的。

在北京丰台一家影院,我遇到几位高三学生,他们是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专门挤时间自发来看《长津湖》,感觉这部电影拍得很好,不亚于那些好莱坞大片,无论是场面与故事,都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对于抗美援朝战争那段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抽时间深入了解学习。

北京某机关大院国庆期间安排给家属的电影专场,因为人数爆满,远远超出了预期,只能应急处置,提前关闭礼堂大门,近百名家属打着雨伞等候多时,只能遗憾而去,再寻时间观看。

网络之上,《长津湖》好评如潮,大量的影评观后感刷屏,不仅有盘点《长津湖》台词金句的文章,也有诸如陈先义撰写的:“《长津湖》:中国电影一个不小的转折”等更为深入理性的分析。

一句话,《长津湖》很火,火爆了国庆档。截至10月6日下午,这部史诗级的战争影片票房已经突破26亿人民币,总观影人次突破5100万。据媒体报道,该片已打破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纪录、中国影史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等等。

《长津湖》的热度注定是要燃烧一阵子,因它而呈现的文化现象,必然也会带给人们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如同撕开了幕布,看到了困扰影视圈或者文化领域许多年的症结所在,以及可能会突出重围的契机。

在一些人的认识里,官方主控的革命题材作品与民营主控的现实题材是对立的,不愿意相提并论,因为,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可以融入个人的价值观,从而使作品为自己或某种东西服务,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在近些年相当长的一个阶段,被视为刻板、说教、模式化,与大众文化追求相悖离。这种逻辑和认知,不仅将自己与主旋律对立,而且强行将人民大众置于主旋律作品的对立面,其根本是拿人民大众来垫背或作为挡箭牌,来证明自己远离主旋律、回避崇高的合理合法,本质上是为制造垃圾文化、悖逆文化作品背书。诸如此类,《长津湖》的火爆,将这些打得七零八落,现出原形:

一是主旋律电影“没人拍”“拍不好”“没人看”的所谓困局,本质上是创作人员能力水平不够,没有真心去投入,多是糊弄差事。有媒体引述总监制黄建新的话说:“沉浸在这个作品里已经第五个年头了,最初觉得是重大的挑战,随着时间推移,只感到自己跟这个题材融为一体,沉浸其中。”黄建新还讲述了他与一位朋友的对话,有朋友看完《长津湖》后,第二天就给他打电话,“他说他一晚上没睡着,说《长津湖》展开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看到了久违的中国人的意志力、激情、坚韧不拔。他对我说谢谢你们用电影打开了一个通道,是让人精神上扬的通道。我听到这个感受也非常激动,有幸参加了这个项目,和这么多优秀的导演、演员以及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任务,今天终于可以呈现给大家。”当初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导演徐克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被一句话打动,“就是毛主席说的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句话对他触动非常大,当时就决定,要把这句话的真实感拍出来让大家看到。”是的,有多少影视创作工作者将主旋律影视作品,仅仅当做一项任务,甚至只是纳个“投名状”、谋一份图利不图名、旱涝保收的差事?而不是真的被感动、真的想要感动人!缺少发现的眼光,找不到人民大众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兴奋点,以自己的低格调理解大众文化的层次,逐丑逐臭媚俗,是国内影视圈许多年来的痼疾顽症。

二是“主旋律影视作品传达出的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追求相悖离”的论调很有市场,不仅存在于主观意识中,而且还有人专门撰文阐述,俨然将主旋律影视作品置于人民大众生活的对立面,却有意无意忽略掉诸如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之类,创作的《独立日》《拯救大兵瑞恩》等等为人们熟知的影视作品,实际上也是在弘扬着他们所在国以及试图对外形成某种影响的主旋律。这不仅说明这些人认识浅薄,而且从事创作的出发点都是很有问题的。所谓主旋律,一般的表述,是指“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具体到内容,则是指人物传记、大历史、社会发展进程的细节呈现。这样的表述貌似没有问题,却忽略了主流意识形态以及这种形态所展现的人物、事件,与其蕴含的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作为常识,很多人都知道生命与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热血与激情何尝不是一个民族保持青春活力的根本!过去那些被称之为影视经典的《地道战》《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五朵金花》《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刘三姐》等等,处处可见人性的辉光,那一代的创作人员,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法完成了那一个时代的创作,并使之成为经典,现在,仅仅是因为找不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渠道,没有合适的手法,就把主旋律作品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只能说很无能。

三是影视作品“回避崇高”,不是观众不喜欢崇高,而是创作人员不愿崇高或无法崇高。必须看到,个别影视创作人员所推崇的所谓“反战”,甚至于将被侵略者践踏时的奋力抗争也一并抨击;推崇的“自由民主”,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随心所欲;推崇的“人性”,都是些不存于现实的莫名其妙的白痴一般的念想,说白了,他们仅仅只是通过影视这个载体,传输自己幼稚、可笑甚至很垃圾的理念,或者仅仅只是发泄个人的情绪。这样的人面对崇高,必然是不会有兴趣的,逆反的。让龌龊之人弄出高大上的作品,也的确难为了他们。当然了,人民群众对他们也是不会放心的。所以,一方面国内影视作品低迷,一些影视作品虽然靠运作取得一些貌似好的票房,但是却难以扭转作品层次不高、难以成为经典的窘境;另一方面,人民大众对国内影视作品一直不看好,不屑之、耻笑之、厌恶之,进而对于创作人员、演职人员的认知,非正常。人类世界呈现的状态是发展进步的,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是向着阳光,有追求、有理想的,怎么可能不需要崇高?有媒体引述《长津湖》导演陈凯歌的话表示:“我们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赢得的是世界的尊重。《长津湖》这部电影就是要告诉我们,战争从何而来,我们为何会胜利,只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面对这样的敌人并且战胜他们。”呈现在国庆期间的火爆,也在从一个层面反映着,那些被热血点燃的观众,身为中国人,进入影院去看历史,看当年战争的惨烈,看先烈们为今天的和平所付出的牺牲,特别是已经在观众、在社会广为传颂的影视台词:“这一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要打。”“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立春就回来,回来给你们盖房子。”“大哥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洋人看不起我们,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共产党、毛主席给他们家分了土地,有人要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这些台词成为热词,与广大观众产生共鸣,心心相印,自然就形成了许多影视创作人员所梦寐和期待的效果。有这样“崇高”的富矿存在于广大观众心中,那些创作人员干嘛要回避呢?

四是“闭门造车”的现象该改改了,不是现实题材不够精彩,而是创作人员缺少生活或不去深入。“抱怨”是一个时期以来文艺创作者极为普遍的倾向,抱怨没有好的题材,抱怨没有好的本子,抱怨没有好的演员,诸如此类,多了,总是对他国曝出的新作,艳羡不已,全然不去下苦功夫弥补不足。譬如,继《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爆红后,河南卫视又推出《七夕奇妙游》,的确如媒体所说“一步一重天,一夜一千年”,而且让人民大众看到,我们这样一个至少五千年文化传承的泱泱大国,底蕴之深厚,可以深入挖掘展现的内容太多太多了,那些人为什么还总是在那里抱怨呢?其实最该抱怨,也是有权抱怨的,是观众,是人民大众。为什么占据荧屏的多是那些多烂剧、神剧,丢人现眼不说,还让人厌恶,为什么?有媒体透露,《长津湖》总监制黄建新谈起影片创作时说:“戏里有一句台词这么说的: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我和凯歌导演都当过兵,对这句话感触很深。这部电影里不光有艰苦卓绝的战争,还有每一个活生生的战士,他们象征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屈的灵魂。”这从一个侧面也在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总是比想象的更精彩。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深入了解真实,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才会被感动,进而去感动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知道和平的可贵,当过兵的人更能体会到热血的流向和生命的意义。《谁是最可爱的人》从中学课本里被删除的时候,那些可笑的删除理由,要么别有心思,要么真的对历史缺乏基本了解,缺少对于战争残酷性的认知,仅仅以一己之眼,亵渎了历史、历史人物和广大观众,小看了天下人。

影视圈里需要检讨的东西太多了,除了以上这些问题,还有近亲繁殖、内卷严重等等,都将问题进一步恶化。还有这部电影“极为'小心的’也是'微微的’触及到了这个被视为'敏感’话题的”为阶级而战的话题;同类题材影视作品审核过程中存在的所谓“聪明人”的自以为是的时机问题,等等。正如陈先义先生在文章中所说:“不管怎么说,到了《长津湖》这部电影,尽管瑕疵还不少,尽管美中不足(唯票房马首是瞻从来不足取),但公道说,这是中国电影一个不小的转折,电影的编导们不再'胡来了’,不再在作品中映射恶搞我们的政策和英雄了,不再利用各种神剧的方式去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革命战争了。”

《长津湖》这部电影的历史顾问王树增说:“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中,让我们知道,我们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未来是光明的。”的确,赴汤蹈火、迎死冲锋的军人,无论是过去还是万年以后,都是值得尊敬和崇尚的,军人的血性伴随于人类发展进步的始终,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旋律!

2021-10-6于北京

原创文章,读完请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舒立,自由撰稿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