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读一本书 —— 专业书籍、文学书籍的研读方法

核心工具:问题导向

阅读,是为了提高知识面和思维能力;但是,所有的所谓的知识面、思维能力,一定都是有具体语境,针对一个具体问题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心中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引自己去查找书中自己需要的信息,去有意识的记忆知识,看了也相当于白看 —— 等你想要使用的时候,你根本想不起来(或许你甚至都意识不到该在这里运用你在书上看到的某个东西)。

所以,开始研读一本书的时候,一定要运用『 问题导向 』这个工具

要运用这个工具,你可以给自己列出这些清单:(问题不分先后,可自由增删)

  • 这本书最重要的概念有哪些?给我的启发有什么?(或者这本书讲了怎样一个故事,作者是如果通过这个故事讲出他想传达的东西的?)

  • 这本书要解决是问题?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样的?他完成得怎么样?

  • 通过读这本书,我想要解决我的什么问题?我最终解决得怎么样了?

明确好问题,阅读和思考都有一根线牵着,无论是精力集中程度还是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读书方法,会让你在心中留下的一个个具体的答案或解决方法,这些知识会随着你进一步的学习,不断被你提取,使用,强化。

专业书籍研读工具 —— 笔记流

笔记流,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思维导图 —— 用各种线条和短语,来对你在阅读中的思考做一个梳理。

1.方法

准备黑色、蓝色、红色笔各一支 —— 黑色用于书写主要内容,蓝色用于板块之间的连接,红色用于标注重点。(本子随意,A4 活页本最佳,增页很方便)

一份笔记流只应当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短语 · 短句 · 线条 · 箭头 · 简单的几何图形

需要引用原文,直接在你的笔记上标注页码,比如p63。

这是笔者曾经做个的一个笔记流:

▲ 康德哲学 - 知识论
可以看到,笔者的版面毫无组织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涂涂改改,字迹也很潦草,并且也忘记了用蓝色笔连接不同小版块。
但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正像笔者说的:笔记流,是一个简易的思维导图,是用来梳理阅读思路的 —— 当你脑海中在整理思路时,是顾不上版面,不用去顾版面的。
2.别急着『 体系化 』
用笔记流做笔记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 那就是一定要用这些笔记流搭建一个框架,然后把自己需要记录的所有内容全部塞到这个体系当中去。
这,只会把你带到一条『 只顾组织体系,忘记具体知识 』的歪路上去。
记住,做笔记流,不过是为了组织思路,就算你能够画出一个所谓的『 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并不代表你就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个知识。
知识的掌握,是需要明确的问题意识、时常去运用,来完成的。(笔者的《读书,怎样读才高效 —— 看了很多书还得不到长进?知识管理应该这样做》一文就是专门讨论知识管理问题的,本文主要谈研读方法,故在此就不再多讲了)

文学作品的研读方法

1.记录零星的碎片
文学,从作者的写作到读者的阅读,都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解释的方向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你一旦看到了一些东西,产生了一些灵感,就记录下来(你甚至还可以用自己的发明的名词来对作品进行解读)。
比如,主角受到他人(我们就叫他 B 吧)的蒙蔽,最终醒悟,在他醒悟的时候,我们再安排一个人 C ,来反驳主角,告诉主角他一定是搞错了,B 绝不会是那样的人。
这个时候,人物 C , 实际上就是曾经对 B 无限信任的主角,他此刻其实就是曾经的 B 的形象,两人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处在不同时空中的 B 的内心中矛盾的彼此辩论。
这个手法,我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儿,叫做『 角色扮演理论 』,并且同一个典型剧本《伪君子》,一起放到了我的创作清单当中。(至于这个手法的作用,当然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突出曾经的角色的愚钝,可以是突出真相的揭露的艰难……随你解读)
2.多看书评,拓展自己的书本的理解面观
笔者前面讲过,文学是创造性活动,所以,看完一本文学著作,你至少应该找几篇名家的书评,再到豆瓣和知乎上找几篇书评参考,看看别人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的,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自己的多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当然,笔者的建议是,不要太过执迷于“解读”,因为所谓“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所以几乎是可以无限衍义的,花太多心思去猜一个可以有无穷谜底的谜,意义不大。
所以,笔者在阅读的时候,其实更关注的是作者如何构造这个“迷”的,至于理解,随便了解一些便好。
3.多整合好东西,尝试“创作”
这个“创作”,不是要你去当小说家,而是在自己平时写东西(作业也好、拿去发表的文章也好),同别人交谈,公开发言的时候,多去运用你学到的东西。(同样,这个问题,笔者在《读书,怎样读才高效 —— 看了很多书还得不到长进?知识管理应该这样做》一文中也有讨论到)

研读中效率工具

标注:遇到特别难的,看不懂的地方,如果当时不能解决,可以用荧光贴标注。然后再集中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如果你准备多次阅读这本书,可以把这些问题放到下次来解决。
deadline:为自己的阅读设计一个明确的截止时间。这需要你对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如果你可以支配的阅读时间比较少,可以将这个时间设置得稍长,但一定要在十天以内。
如果感觉精力不不行,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做点其他事情,保证研读时的精力,不要带着个浆糊脑袋看书

一些研读规划建议

当你在系统地阅读某一个领域的书时,不妨同时阅读一些其他的书籍。
一方面,这样能缓解你长时间学习某一科目的疲劳感;另一方面,这或许也能给你解决书中的问题提供一些灵感。
PS.如果你在读从图书馆或者朋友那里借来的书本,最好的办法是使用荧光贴标注,横着贴在需要标注的段落旁,漏一点边角就行了。(或者用手机拍照,这个方法笔者在《如何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打造你的学习利器》一文中有讲解)
笔者不建议使用颜色对笔记标注分类,因为这会让你分很多心去整理而非思考。
实际上,当你整理笔记的时候,自己准备怎么使用那些东西,基本都能回忆起来。
那些用铅笔在借来的书上勾画、笔记的人你们在想什么?难道你们读完后会一一擦干净?(常去图书馆的人知道我在说什么……)

如果你准备一本书读几次,你可以这样操作

Ⅰ.第一次读:
写下自己的问题清单,做一些笔记流,标注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读完全书后,集中时间把自己的问题解决。知乎、百度、得到、简书,这些平台都可以利用。
当然也可以读完一个部分后,就去尝试这一部分的问题。
Ⅱ.再读
读之前,先把第一次的笔记流复习一次,找到自己的遗漏。在翻阅的过程当中,可以略过比较熟悉的部分,集中精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Ⅲ.重复步骤Ⅱ
如果你觉得有用,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的好朋友,或者点击『 好看 』转载,感谢!
有任何建议,请在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