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务:静水深流——曾晓浒先生书画艺术欣赏
“集雅斋”是《毛白菜》微刊的一个特设栏目。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人的兴趣也是多彩的。用文字反馈出多元多彩,是《毛白菜》希望达成的一个目标。本期“集雅斋”刊发画家、书画评论家张楚务先生的一篇文章,以隆重介绍已故著名画家曾晓浒先生的艺术成就。
曾晓浒先生简介
曾晓浒(1938.10-2015.2),又名晓虎,四川成都人。擅长中国画。1957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得到关山月、黎雄才的指导。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品有《秋溪放排》《南天雄秀》《翠笼桃源》《幽谷清奇》等。出版有《曾晓浒画集》《曾晓浒陆露音画集》。
在书画界,能真正把画画好的人很少,书画兼优者更少,书画兼优又能即兴题诗者更是少见。
我有幸,曾在一个笔会上见过这样一位诗书画兼优的艺术家——时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南师大教授曾晓浒。
两小时的笔会,他从容不迫地作画三幅,赋诗四首,“繁花迷眼更乱心,终守一侣足可珍,君看花荫磐石上,双栖双止有良禽”。题同易图境先生合作《红梅棕榈图》。感发世态,尊重传统美德之情可鉴。
他在画《玉簪鸟雀图》时,边画边给我们说,一派教师的职业习惯,他说当代画坛还需要补好传统的课,要充分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高贵,老是跟着洋人屁股走,东施效颦,别人能看得起你吗?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博大,只要真正弄懂一点就够我们受用一辈子。我们的笔墨、宣纸很神奇,只用一种墨便可以画出五彩缤纷的感觉,仅一管毛笔下的线条,便可以展现作者的人生的经历,文化修养,身体状况,悲欢心情。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书画更接近艺术的本质,毛笔在宣纸上留下的痕迹,犹如心电图,一目了然。
在谈到明朝画家陈白阳学文征明而后能脱其窠臼,自成一家的故事,曾先生则直接题于画幅之上:“陈白阳学文征明而能脱出窠臼,自成机杼,终为一代大家。文璧翁不以其才而斥之,未免有相轻同类之谬矣。丙戌冬月作水墨聊发思古幽情题此”。再补诗一首:“着意寻春冷不经,孤石独鸟亦有情。不为当年失意事,哪得画坛成大名”史论辉映,情趣盎然。
有一位朋友拿来曾先生早期作品要他辨认,尽管与现在水平相距甚远,又没有题款署名,但他还是肯定地点头称是,并即兴赋诗一首题于画海:“墨气淋漓犹未干,不慎图作在何年。于今披览重相见,当日画艺只汗颜。”几十年后重读此画的心情溢于言表。这使我想起曾先生在一次师生宴会上讲的话:“一是要谦虚谨慎,不要太张扬,认真做学问。二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创作,不要随意把粗疏的作品流入社会,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曾先生主要成就是对山水画的研究创作,在“真情真景真笔墨”的思想指导下,走遍了三湘四水,写生速写,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一直在认真思考湖湘山水的精神内涵,楚骚文化的原核。在山水画创作中,既尊重生活,又善于造境,他笔下的风景已不是自然的风景,一丘一壑在他融会贯通中得到升华。思想深度和形式的张力都达到了自我体系的和谐。扎实的传统功力,儒雅的精神情怀,真诚的艺术态度在心境上更贴近中国画创作所需的宁静与超脱,因而他的作品就十分精到,耐人寻味。这种真情的表达,也就更接近本质的真实。
曾先生先后四次为首都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山水画,为毛泽东纪念堂绘制《韶山故居》。作品挂到中央领导的办公室,省会各种重要会议厅等。
20世纪80年代初,悬挂在长沙火车站的《醴兰沅芷、岳色湘声》,是他带领学生一同完成的,其幅面之大在当时是纸本中国画全国之最。给南来北往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先生深居简出,潜心学问。一般的开幕式、笔会等热闹场面很难见到他的身影。他那种阳光明媚的山水画风深受社会的欢迎,但又极难见到,偶尔有一两件作品进入市场,也很快被收藏者拽入囊中。所以,一般人很少知道曾先生的详细情况,就是在书画界也还有很多人根本没见过曾晓浒。“在纷扰的世界中,并非真正的东西都在凸现其炫目的光彩,静水深流似乎比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更具有启迪性,而人类文化建设和积淀恰恰是深流的东西。”
【作者简介】张楚务,1952年5月生,曾任湖南日报美术编辑、三湘都市报美术编辑,现任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潇湘书画院特聘画家、湖南省九歌书画院副院长、《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编委、《湖南书画》杂志编委。
延伸悦读
集雅斋 ‖ 张楚务:洞庭有情起歌声——黄铁山先生艺术成就欣赏
集雅斋 ‖ 张楚务:“好色之徒”柯桐枝国画艺术成就欣赏
集雅斋 ‖ 张楚务:人格与天籁并臻——史宓先生绘画艺术赏析
集雅斋 ‖ 张楚务:民族精神的守望——姜儒振先生书法艺术欣赏
集雅斋 ‖ 张楚务:越过洞庭路八百——王憨山先生国画艺术欣赏
集雅斋 ‖ 张楚务:天光云影共徘徊——论《周用金行草字汇》
集雅斋 ‖ 张楚务:独领风骚一画翁——易图境先生国画艺术赏析
集雅斋 ‖ 张楚务:如果云知道——纪念国画家欧阳笃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