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别墅明起向公众开放!记者抢先揭秘,惊艳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常鑫

见习记者 周紫薇

壮硕的玉兰树掩映下

89岁老建筑孙科别墅本周六将掀开面纱

这座网红别墅究竟有哪些名堂经?

这栋位于“魔都网红地”上生·新所内的重要历史建筑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的经典之作。

历经大半年修缮,别墅一层将以“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与市民见面。

秋日暖阳,来孙科别墅观展重识城市更新,细品水磨石、“鱼鳞”外立面,阅读一座老建筑的故事吧。

 建筑历史&展陈设计 

修缮时满足“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

手工菱纹抹灰、螺旋柱、铸铁阳台、拱券门窗、意大利风格烟囱……建成于1931年的孙科别墅是一幢糅合了西班牙、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多种风格的混合建筑。

孙科别墅世界著名建筑大师邬达克设计,是其花园住宅类的重要作品之一。别墅第一任主人是孙科,后曾被用作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办公地。

作为首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之一,孙科别墅的历史及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修缮方上海万科项目负责人表示,孙科别墅的修缮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条例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做到恢复历史风貌的同时满足“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的原则,力求真实、完整地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书房&田园 

书房一隅有个“隐秘的角落”

绕过玉兰树,开启大门,进入这栋89岁的老建筑,书房是观展第一站。抬头可见的木梁,修缮时没有增加顶灯。走过壁炉来到书房一隅的八角形转角厢房,透过四扇大开的窗户,窗外花木繁盛,绿草茵茵,还有鸽子闲庭漫步。

就在这一区域还有一处“隐秘的角落”。打开一扇木门,门后竟然还有一扇厚重的铁门,原来这是一处1平方米左右的保险柜,是孙科存放重要文件的地方,如今配合展览已被设置成了装置空间。

孙科别墅所在的上生·新所是以1924年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建成为起源,历经百年变迁。书房内一张规划平面图就展现了当年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建筑分布。哥伦比亚圈历史售楼书、历史宣传册等珍贵档案也是首次对公众展出,让人瞬间穿越到百年前的上海。

 客厅&社区 

Get“鱼鳞状”外立面背后的工艺

踏着木地板从书房漫步到客厅,来到“社区”单元。模型台展示了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分布,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如金色对应老建筑,白色对应城市更新、园区,红色圆点则代表了社区微更新。

这里还能看到别墅外立面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菱纹抹灰工艺。如果说黄砂水泥基层是基础,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外立面的压平粉刷是进阶,那孙科别墅的“鱼鳞状”拉毛粉刷就是高阶版。

相关负责人说,很多建筑外墙都是拉毛墙,除了要调配黄砂和水泥的比例,拉毛感基本靠手工精修,而鱼鳞状在此基础上更复杂,看似没有规律,但需呈现一定的肌理感。“由于考验工匠技艺,我们在找修复工匠时寻的都是超过60岁的工匠。”

在这还有一处互动装置值得细看。一整面由50块方形展板拼成了如今上生·新所海军俱乐部附属泳池的样子,如果翻开每块展板,底层会露出改造前的泳池模样,展板背面还印有设计师、修缮师、住户、游客等不同人群对上生·新所的评价。

 会议室&单位 

戴上耳机听老职工和城市的故事

从客厅移步会议室,对应的是“单位”展区,也就可以知道“上生·新所”名字的由来——这里原来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办公地。

“单位”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六十余年间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时期,从郊野田园建筑到现代城市中的单位大院,建筑、空间及场所发生的巨大转变。

展区里有特别绘制的城市空间年表,上生所是伴随着国家历史发展和城市的转型而成长的。

卫星地图叙述了弥散在周边城区中的单位故事,再结合一组场地建筑演变体块模型,对上生所作为“单位”这一组织机构的历史做出了全方位展示。

“个人记忆中的城市史”则以一排显示屏体现,戴上耳机可以听听四位在上生所工作三十余载的老职工和两位长期生活在新华路街道的老居民与城市的故事。

 彩蛋 

喷泉蟾蜍的真假&“浪花”文创店

从底楼客厅迈出,眼前是一片大草坪。南面正中央的一处微型喷泉被四只蟾蜍分立四角围绕着,蟾蜍向中间蓄水池喷吐水柱。

这些蟾蜍都是跟别墅同年的老物件,这次也进行了系统性保养。不过考虑到老物件的使用与保护,四只中只有一只是“真身”,其余三只是复刻版。如果你来现场,真假可自己辨认。

小贴士

展览: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
时间:2020年11月14日至2021年3月14日
地点:孙科别墅一层(长宁区番禺路60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