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从“岁月的底色·张军诗歌分享会”想到的

11月14日,“岁月的底色·张军诗歌分享会”在甘州区华南书院举办,之前已举办过张草诗歌分享会、曹三娃诗歌分享会。但那两次我没有参加,这次受张军邀请,早早就赶到了。

关于张军的诗歌写作概括,我想借临泽县原文联主席、诗人王升君的一段文字作以介绍,原文如下:

从张军近十年的诗歌写作来看,最为鲜明的是一种不屈不挠地执念,对诗的内涵延拓,对诗歌技巧的探索,从没有停止过。从内心喷涌而出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正如夏日里"是一个个激情彭拜的音符"(《初夏》),朝向灵犀的窗口,而"月光和阳光,两条虚化的腿"巜五月》就是作者骨头里的执念,而执念是一个诗人的必备。"鸟鸣,能把灵魂掩饰,也能把灵魂剥露"(巜鸟鸣》),作者从物化的世界寻求心的感应,物我相与,互相渗入,企图实现精神的突围,打开命运未知的部分,也是诗艺成熟的亮点。从张军的创作规迹可以看出,不论思想的穿透力还是技艺都有着一个更广阔可期待的前景。(临泽王升君)

分享会上,除了朗诵,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展开了刨析与讨论,柯英一避客套与恭维,直接提出了问题,像老师批评学生一样严厉,切中了要害,毫不留情。我想,这才是最好的朋友,毫不忌讳地说着最真的话,对张军负责,也对在座的朋友坦荡。这是评论的率真,当然,柯英事先是打过招呼的:“我要炮轰你,这么多年了,诗还写得那样,虽算过得去,但没有一点长进”。而张军,最与众不同的是,对一切类似的炮轰都一一接受,并致以诚挚的感谢,一点不像大多数人担心的那样,感到十分难堪,或堵塞、或气馁、甚或记仇。他也坦荡地面对,流着热汗,谦笑着做了一一检讨,并承诺必须努力和改进。他像在职场那样,仍然客气地对朋友们说:“十分感谢,还希望各位老师和朋友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每说时,都双手合十。

作家、评论家  柯英

这些都是外在的。说明柯英和其他朋友提出的张军诗歌外在的问题,包括张军在内,也承认问题不小,甚至很多。我想,这些问题作为一个多年写作者来说,说改也很容易改正,但要真正去改,已经根深蒂固,容易改过来吗?那么,一如张军这种情况,要想提高,是不是同时要向内提高,比如思想、视野、格局、阅读的选择等等,这些对于一个始终在读书和思考怎么创作的人来说,当然可以提高,所谓姜越老越辣,这个比喻应该贴近。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如此去琢磨,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追求。

诗人  张军

我所纠结的是距离,从外到内的距离,可能好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距离,或者不愿意去潜心拉近这个距离。我们其中大多数人都一味地碎片化阅读,或者写诗就只读诗歌。那么,如果这样,会不会读诗多少年,就保持了多少年一种模仿式的写作状态?并没有走出诗,走进生活,走进内在去思考、感悟,然后再走进诗,把诗写成切身体会过的样子,求与众不同。而且有骨头有肉,品起来余味无穷,而且也能够读懂更高深的诗歌,然后琢磨着也提高自己。

我朗诵张军诗歌之前,分享了我的一个“小菜”,是从内到外的,是我思考怎么参加这个诗会时,读到张军的《青崖溪》真实的感觉,仅是我自己的观点,不对之处,我也像张军那样虔诚地,请老师朋友指正和批评。“小菜”如下:

当我确定我要参加这次诗会时,我向诗人张军要他的诗歌,给我推荐一首,我要朗诵。他给我推荐了三首,分别是《青崖溪》《五月》《往事》。我选择了《青崖溪》,告诉他我对这首诗有感觉,是因为这首诗里他离开了热闹,走进了自然。与自然不同的是,人有思绪,所以他说“思绪撩着清波,逶迤而去”,这适合张军的气质,有条不紊,不急不慢。接着,他写到,“一条鱼从前世而来”。需要注意的是,这鱼非那鱼,正是诗人自己。诗人沿着思绪这条线索,想到梯田,哈达,超度凡尘,这时他意识到了超度,或者他在找超度自己的途径。

第二节他在理清规律,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水草是牦牛的,柳丝是清风的,而他只是一条鱼,一条漂泊的鱼。诗人很理智,也很诚实,他知道自己是谁。

而青崖溪呢,在慈云寺的佛音里浸染,那样宁静而超俗。这时,诗人顿悟了,这就是规律,无论我想与不想,一朵浪花跟着另一朵浪花,我何不,像这青崖溪一样,安静地修渡?最后,以一句“穿越前世今生”来表明他的认命和从容。

这或许就是岁月,也是诗人张军的岁月,一个一直修渡的诗意岁月。

然后,我朗诵了《青崖溪》——

青崖溪

张军

思绪撩着清波,逶迤而去

一条鱼,从前世游来

两岸梯田叠翠

我截取一段,反复端详

试图如哈达一样

戴上脖颈,超度凡尘

青崖溪,流过临潭县城

流过校园一侧,也流过我的额头

水草,是牦牛的

柳丝,是轻风的

我,只是一条漂泊的鱼

溪水,被慈云寺佛音浸染

是那样宁静而超俗

我,想与不想

一朵浪花都跟着另一朵浪花

穿越前世今生

当然,这首诗尚算不上十分完美,但我认真读了又读,因此有了以上“小菜”。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诗人,首先必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的诗人?是纯粹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似的诗人?还是追求名利,扎堆热闹,像《五月》《往事》(后附)一样随众的诗人。如果是纯粹的诗人,那没关系,你有五月和往事,我也有《五月》和《往事》,你是你的,我是我的。但如果诗人还想证明自己究竟写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别人的认可,那么就拿出自己的独特来,拿出与众不同的诗意和思想,哪怕很平实,但必须有自己的气质,或网络发表,或报刊投稿。

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我知道可能片面,但我想表达出来,权当与朋友们做一次公开交流。

我朗诵时的会场是安静的,甚至气氛是凝聚的,但除了掌声,没有反馈,哪怕一句“我没听懂”,我也不会感到孤独,一种在那个场合的孤独。既是最好的朋友,我需要柯英式的炮轰。但是朋友,你们都在场,你们却保持了客气的离席。

附张军诗歌五月》《往事如下

五  月

窗口进来的一束光

是我生命中截取的一段

多少年了,月光和阳光

这两条虚化的腿,一直在跋涉

使我的追求

无限靠近某个画面

校园里的迎春花

一片一片地落了

仰望苍穹,发现那里才是永恒

现在是五月,桃花谢了

菊花和梅花过些日子才开

它们并不知道

季节曾给过它们幻境,以及

值得为之耗尽生命的信念

往事

那时候,站在大沙河边咳一声

红枣就会散落一地

锄禾的人,在河畔的田地里蠕动

沙河人用细细的炊烟

撑着瓦蓝瓦蓝的天

红枣瓤糕的香味顺着风就漫进了

淳朴的记忆

多少往事

挂在五三村的那棵老枣树上

年迈的姑妈佝偻着身躯

用箩筐翻晒着一个个血色的日子

大多时候,我会把树和人的影子混为一体

她们如青梅竹马的恋人

一起青涩

又一起泛红

分享会最后,讨论“写了这么多年,为何还是原来的样子”话题,最终结论,大部分人选择的,是一种诗意生活,一种与诗歌为伴的生活方式,只因爱,骨子里割不去的喜欢,是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饭碗。

作家、诗人  万有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