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四大家薛雪所作的《湿热论》仅有35个条文,两千余字,但是可以流传千古
限于篇幅所限,这35条将分为两个部分,今天先发第一部分——前20条。
1、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或黄,口渴不引饮。
2、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茹、羌活、苍术皮、薄荷、大力子等味。头不痛,去羌活。
3、湿热证,汗出,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豆卷、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4、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湿热侵入经络脉隧中。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淬川连等味。
5、湿热证,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或笑,邪灼心包,营血已耗。宜连翘、犀羚角、生地、元参、银花露、钩藤、鲜菖蒲、至宝丹等味。
6、湿热证,发痉,神昏笑妄,脉洪数有力,开泄不效者,湿热蕴结胸膈,宜仿凉膈散。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微溏之例。
7、湿热证,壮热烦渴,舌焦红或缩,癍疹,胸痞,自利,神昏,厥,痉,热邪充斥表里三焦。宜大剂犀羚角、生地、元参、银花露、紫草、方诸水、金汁、鲜菖蒲等味。
8、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六一散、苍术、半夏、干菖蒲等味。
9、湿热证,数日后,皖中微闷,知饥不食,湿邪蒙扰上焦。宜藿香叶、薄荷叶、鲜稻叶、鲜荷叶、枇杷叶、佩兰叶、芦尖、冬瓜仁等味。
10、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香、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六一散、佩兰等味。
11、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泽泻、萆薢、通草等味。
12、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
13、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宜用辛泄,佐以清热,宜蔻仁、半夏、干菖蒲、豆卷、六一散、连翘、绿豆壳等味。
14、湿热证,初起即胸闷,不知人,瞀乱,大叫痛,湿热阻阏中上二焦。宜草果、槟榔、鲜菖蒲、六一散、芫荽、各重用。或加皂角末,地浆水煎。
15、湿热证,四五日,口大渴,胸闷欲绝,干呕不止,脉细数,舌光如镜,胃液受劫,胆火上冲。宜西瓜白汁、鲜生地汁、甘蔗汁,磨服郁金、木香、香附、乌药等味。
16、湿热证,呕吐清水,或痰多黏腻,湿热内留,木火上逆。宜温胆汤加瓜蒌、碧玉散等味。
17、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三五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18、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宁,甚至喘而不得眠者,暑邪入于肺络。宜葶苈、六一散、枇杷叶等味。
19、湿热证,十余日后,大势已退,惟口渴汗出,骨节疼,隐痛不已,余邪留滞经络。宜元米汤泡於术,隔一宿去术,煎饮之。
20、湿热证,数日后,汗出热不除,或痉,忽头痛不止者,营液大耗,厥阴风火上升。宜羚羊、蔓荆、钩藤、元参、生地、女贞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