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互信之典范:李世民凭借一把刀,与房谋杜断隔空对话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曾派尉迟恭带着自己的佩刀前去请房玄龄与杜如晦,并且交待如果他们不来秦王府,则直接杀掉。这当中有什么玄机呢?我认为这是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君臣之间互信的一种表现,这把刀正是他们传递信息的摩斯密码。
历史背景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唐高祖李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没协调好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之间的利益,且又经常拉偏架,最终酿成了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
在李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唐高祖李渊给他们兄弟的分工是李建成主文,李世民主武。由于北方基本是李世民统一的,李世民军功“第一”,封赏也越来越大,最后坐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策上将的位置。
不管唐高祖李渊有没有许诺过太子之位给李世民,他其实初期是偏向李世民的。不过李建成本身无大过,且文治有功,嫡长子继承制度又不能随便破坏,所以他还是将太子之位给李建成了。
随后兄弟二人的矛盾慢慢积累,最后激化。
在这个过程中,李建成拉来了弟弟齐王李元吉,承诺皇太弟之位,以此来协助自己巩固太子之位。随着李建成的亲信杨文干造反事件的发生,李建成差点被废。但意外的是,在这个节点唐高祖李渊突然态度转变,偏向了李建成。随后默许了一系列打压李世民的秦王府集团的行为,调走了绝大部分秦王府精英,几乎剥夺了所有兵权。
李世民知道,一旦李建成继位,自己的下场只有一个字——死!所以他必须发动兵变,解决掉李建成。而在兵变前夕,他要进行一系列部署,以确保不会出什么意外。
尉迟恭带刀请房玄龄、杜如晦
尉迟恭是李世民最信任的武将,也是最忠心,且最积极支持兵变的人。李世民派他去请房玄龄、杜如晦,一方面是为了保密,另一方面也是表示重视与决心。
在文臣当中房玄龄、杜如晦被誉为“房谋杜断”,地位相当于汉高祖刘邦的陈平、张良,原本是李世民最核心亲信。但是因为李建成的怂恿,唐高祖李渊的打压,他们都被调离秦王府了。按照律令,他们之后不能随意进出秦王府,所以不能随便派小兵去请,不然容易造成误会。所以得是很重要的人物跟他们对接才行,尉迟恭正好是合适的人选。
尉迟恭带过去的是李世民自己的佩刀,也是向房玄龄、杜如晦表明是李世民本人的意思,使之不疑。不过房玄龄、杜如晦看了尉迟恭出示的佩刀,还是迟疑了一下,这说明他们对李世民的决心有所怀疑。这个怀疑其实很合理,因为此前房玄龄、杜如晦一直劝告李世民提早动手,李世民总是犹豫,他们也怕李世民突然改变想法,导致自己不经意间卷入谋反罪名之中。
接着尉迟恭直言,如果房玄龄、杜如晦不跟他去秦王府,他将直接杀掉他们。这表面上是在进行人身威胁,实际也是在向房玄龄、杜如晦传达李世民发动兵变的决心——宁可杀掉左膀右臂也必须实行兵变。
对于房玄龄、杜如晦而言,其实尉迟恭带着刀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下决心参加兵变了。前面的“迟疑”,实际是一种试探,再次确认信息的作用。在看到“不从则诛”的信息之后,他们便更加确定了这个信息的可靠性。
“不从则诛”也有断绝后路的意思,不成功便成仁,房玄龄、杜如晦在这个时机同意参加兵变也是在表露决心。
如此一来,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通过这把刀完成了隔空对话。
房玄龄、杜如晦的作用
然后房玄龄、杜如晦跟着尉迟恭前往秦王府了,他们要发挥玄武门之变的策划首脑的作用,帮助李世民决定在哪里埋伏李建成、李元吉,什么时间,哪些人,以及守秦王府的人员名单,然后是杀掉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如何处理等诸多细节问题。
也正因为是两拨人,一拨埋伏玄武门,一拨守秦王府,所以史书里记载埋伏玄武门的人员名单有两个版本。这更加凸显了房玄龄、杜如晦的作用,李世民必须请到他们才行。
不过有意思的是,第二个版本房玄龄、杜如晦是参与埋伏玄武门的,看起来不太可信的样子。我估计他们应该是跟高士廉、秦琼等人,负责镇守秦王府。杜如晦贞观四年就病逝了,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第四年,估计身体不是很好,不适合干埋伏玄武门的活。而且长孙无忌跟李世民一起去的,又有尉迟恭等猛将随行,文武双全,李世民应该舍不得让房玄龄、杜如晦去犯险。
从玄武门之变的过程来看,应该来说是很顺利的,这当中少不了房玄龄、杜如晦的谋划,说明李世民是请对了人,他派尉迟恭带刀去请,并且交代不从则诛也很有必要。君臣之间互相信任,才能干成大事。
这大概就是其中的玄机,不知道诸位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