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寨访古(散文)
■ 昊然
久闻榆次有个什贴镇,以盛产优质小米而名声远扬。距什贴不远处还有个古村叫韩家寨,却是第一次听说。于是,带着几分好奇,在这初秋的午后,约几位文友结伴而行,去探个究竟。
进村后,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我们首先探访了古刹紫云寺。
紫云寺坐落于韩家寨村主街西端的一处高台上。寺内存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紫云寺碑,但碑文没有该寺的初建记载。民间传说,1000多年前,一位法名叫觉慈的僧人云游至此,看到这片旱塬地势开阔,空气清新,物产丰美,民风淳朴,感觉是个修行的好地方。某日清晨,觉慧法师正在塬上散步,忽见不远处腾起一团紫云,深谙风水的他大吃一惊,连忙向紫云腾起处奔去。西行约四里地,见紫云升起处是一个小村,经向村人寻问,方知村名“韩家寨”。想再打探,只见紫云已随风化作一条巨龙形状向东而去。这一非同寻常的奇观,顿使觉慈法师兴奋不已,于是下决心在此处修建一座佛寺,并依所见奇观定寺名为紫云寺。经数年忙碌,一处坐北面南的临街佛寺拔地而起,巍然耸立,吸引着周边十里八村的信徒前来顶礼膜拜,香火旺盛,闻名乡野。
据村中老人介绍,紫云寺原有上下两院,下院原有山门、戏台和钟鼓二楼,已毁。现存建筑为上院,正殿为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为近年民间集资新塑。东耳房为三义殿,西耳房为伽蓝殿;东配殿三间为观音殿,西配殿三间为地藏殿,原来均有塑像,因人为因素被毁。
紫云寺内,在东西配殿之间有树龄300多年的古侧柏两株,胸围2.3米,高13米,冠幅11.5米,两株大小相当,柏叶交织,树冠如云,长势旺盛,村里人称两株古柏为“兄弟树”,亦称“夫妻树”。
在紫云寺原山门前方,有一棵古楸树,树中生有一棵榆树而被众人称为“楸抱榆”。楸树树身周长3.6米,高20米,树龄500年;怀中榆树树身周长1米。该树榆树高于楸树,而楸树粗于榆树,形成了榆借楸身、楸仗榆威、枝繁叶茂、容姿俊秀的“树中树”景观。一株生机勃勃的榆树生于苍老中空的楸树之中,两株不同的古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绿色的树叶彼此交融,灰褐色的纵裂枝干合为一体。每到农历四月,楸树开出朵朵粉紫色花,花形似钟,如雪似火,摇曳生姿。而怀抱中的榆树,也正结出淡绿色的状如龙鳞的榆钱。轻风吹过,榆钱随粉紫色的楸花旋舞而下,美丽如幻,真乃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神来之作。
自古以来,人有人名,城有城名,村有村名。那么,韩家寨这个村名由何而来呢?为追根溯源,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走访了村里的老人,大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因此地为北齐名臣韩轨祖上的庄园而得名。韩轨祖父为北魏大将,常年住守在朔州代州一带。依据祖训落户于乌金山东麓这块平坦的高地,筑墙建寨,繁衍生息,取名“韩村寨”,后人逐渐将其演化为韩家寨。
第二种说法,韩家寨原名“王名寨(当地方言亦称“王米寨”),相传为太原小店王名村韩姓财主所建。但据村里的老人讲,此寨并非这家财主始建,而是在清朝时该财主为躲避战乱逃到此处,斥资重修了已经破败的寨子,所以人们便将“韩家寨”又叫作“王名寨”。这家韩家财主与韩轨家族是否同根同脉,无从考证,但笔者感觉应该是有渊源的,否则怎么偏偏跑到此处避难呢?
带着这些扑朔迷离的问题,在村里老人的带领人,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来到村西南一处高地上,这就是韩家寨遗址。整个遗址位于沟堰之上,呈北高南低之势。据说在断崖处曾有灰坑遗迹发现,采集有宋元时期的陶瓷残片,器型有粗白瓷敞口矮圈足碗、黑釉侈沿鼓腹罐、黑釉小烛台等。
古寨依地形而建,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南北长,东西窄,平面接近于长方形。经老人介绍得知,古寨三面临沟,沟壑深峻,旧时沟中穿孔道迂回入寨,寨门分南北,南门可进车马,北门原有吊桥相连,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寨中建有院落,正房为土窑约10孔,东西房各10间,均已坍塌拆毁。寨内有井,四面均有夯土寨墙。古寨已残,而形制犹存,寨址内散布有清代的残砖断瓦,使人遥想到当时的寨子形制和寨内自给自足的生活场景。
返程途中,老人边走边说,韩家寨现在的村址原称孙家寨,后因孙家人去什贴赶集购物要翻一条深沟,出行多有不便,于是举家迁到什贴西头,韩家人则从古寨移至现址,村名仍称韩家寨。老人一路指指点点,说这里是“翰林院”,院前立有铜旗杆;那里是“北寺”,还有“东门桥”与寨子相连……可惜这些遗存已毁,成为遥远的过去。
告别了老人和村干部,走出韩家寨,途经杨头村北的“王墓”,同行的镇干部老王说这就是北齐大司马韩轨家族墓地,已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据《北齐书·韩轨传》载:韩轨初随高欢起兵于信都,先后以军功被封平昌县侯、泰州刺史、安德郡公、瀛州刺史、中书令、司徒等,及北齐建立,先后受封安德郡王、大司马,卒后赠假黄钺、太宰、太师,谥曰肃武。
韩轨与韩家寨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现存的史料并无明确记载。据传,韩轨家族墓群“王墓”占地近百亩,墓地苍松翠柏,石人石马,牌坊耸立,蔚为壮观。当年给韩王守墓之人在此繁衍生息,人丁日渐增多,自然形成了一个村落。族长在给村子起名时,看到墓地神道上有许多羊头石雕,便将此村定名羊头村,随着岁月更迭,村名演变为现在的杨头村。笔者感觉,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或许“王墓”所在的杨头(羊头)村最早就是韩家寨的一部分。那么,韩家寨因韩轨先祖筑寨而居得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站在韩王墓所在的塬顶,放眼望去,只见夕阳正红,晚霞灿烂;青纱漫漫,一望无际。古老而神奇的黄土丘陵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秋天。
啊!韩家寨,历经风雨沧桑、世纪更替,给世人留下了一段段千古传奇,也留下了一个个千古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