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芳墓是1965年7月因北京地下铁道施工...

华芳墓是1965年7月因北京地下铁道施工时出土于地铁八宝山站东侧,东距八宝山革命公墓约500米。该墓采用印有绳纹或条纹的青砖砌成,墓分墓室和墓道两部分。墓道在墓室之南端偏右,拱券型,长S.7米、宽1.2米、高1.4米。

暮道中有两道石门,门高1.67米、宽1.45米、厚9厘米。在第一、第二石门之南50厘米处各有一道封门砖墙。基室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2.7米。虽然该墓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不少稀世珍品。随葬物品均出于淤泥与填土之间,有骨尺、漆棺、铜熏炉、银铃、玻璃料盘以及墓志铭等,其中以骨尺和墓志铭最为珍贵。墓志一件青石制,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镌刻1630字隶书,是北京地区文字最多的晋代墓志铭。

出土时银铃位于墓室的西南侧。中国并不是世界上产银大国,不像中亚、古希腊、古罗马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是以制作银制品为主,中国的银器出现得很晚,到了战国时才有了银制品,汉代时银器的使用才较为广泛,但做工仍显粗糙,像华芳墓出土的银铃,其造型如此复杂,构思如此精巧的工艺是前所未见的。

银铃出土时已残缺,但其整体仍是完整的,银铃作球状,圆径为2.6厘米,上部由工匠用细小的银丝用手捏成8个乐人的形象,每个乐人和乐人之间以连弧的圈状花纹装饰, 8个乐人分为四组,两个人手捧排萧,两个人持吹管及喇叭,两个人双手作捶击鼓状,其中一个人的小腹前还被捏出了一个圆形小鼓,两人举手拱于鼻下,似作吹笛状。在乐人的身下还系有嵌红、蓝宝石的小铃,银铃的纽座饰为虎状。华芳,女,平原高唐人,字敬华、生于泰始六年(270),于永嘉元年(307,享年37岁,是王浚第三夫人。墓志所云、华氏家族是“中外隆盛,列爵显号” ,银铃应是华芳的心爱之物,随葬时应在华芳的身边,可能是盗墓时遗漏在墓室之中。

中国人很早就有利用兽骨刻制器具的习惯,用兽骨来刻制尺度,是因为兽骨的来源很广,兽骨虽硬但又易于凿刻,而且还易于保存,但在全国墓葬中出土的骨尺并不多,而且大多都是残件。古代的尺寸因时代不同,尺度也各有不同。随葬物品中的骨尺出土时在漆棺的东南侧,己断为三截,中段略有弯曲,总长24.2厘米,宽1.6厘米。尺的两面都有十寸的刻度,在寸和五分之间的分度线上,刻有1-3个圆圈纹,尺之一端有穿孔,用作系绥之用,华芳墓出土的骨尺是晋代尺度的实物,对照墓志记载“辄权假幽州蓟城西廿里” ,可证得晋代蓟城西垣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骨尺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度量衡提供了新的资料。华芳墓已无存,墓志及骨尺现均存首都博物馆。

华芳墓的漆棺在墓室中部的北测,出土时棺木已糟朽,仅留有5毫米的黑漆皮,棺长260厘米,宽80厘米,高110厘米,棺盖长310厘米,盖端宽80厘米,漆层之间夹有三层麻布,麻布为灰色,完好无损。漆棺是用夹苎骤漆的方法制作的, “苎”是指麻类的植物,是可以用来纺织的纤维,“夹苎”是指用多层麻布分别夹在漆灰之间的意思,这种工艺盛行于汉代,在漆灰干透之后,再在上面鬆漆,由于构成夹苎胎是漆灰和织物,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收缩变形的程度微乎其微,所以漆器在地下能保存千年几乎毫不受损。#考古# #国宝活起来# #北京#

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