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才13岁就要染头发,还要染很过分的颜色怎么办?”“那就陪她一起染咯”
前几我们线下活动的时候,有位家长看见了我粉红色的头发……
对,你没看错,老姐姐我虽然已经年近四十,但是挡不住“少女心”染了亮晶晶的粉红色头发。
她问我怎么这么“时尚”(虽然这个词背后我看到她满眼的不可思议),我说没办法,陪女儿染的。
我女儿今年13岁,正是开始爱美又渴望“特立独行”的年纪。
刚放暑假的时候她就问我,妈妈,我可以染一个粉红色头发么?
你不知道我当时那个心慌啊……
毕竟在我们读书那会儿,在学校里染发烫头的小女孩都是“小太妹”的典型代表。
可是经验告诉我,这种事情不能跟孩子硬抗,要顺着她来。
我问她,你为什么想染头发呢?
她说,看到很多女孩子都染了,很好看,想试试。
我问她,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上学的时候老师不允许怎么办?
她说,妈妈,我想好了,我只是想尝试一下新的没尝试过的东西,开学的时候我就会染回来或者把染了颜色的部分剪掉。
我一听孩子有打算,就放心了一半。
随即我们商量了染发的经费需要从她的小金库里自己支付,同时要保证染发的安全性,刺激性要小,开学前三天去染回来黑色。
染发的那天,女儿拉着我一起去理发店,说让我监督她,同时也避免理发店的过度推销。
看着女儿跟理发师沟通的过程,要什么样的长度,什么样的弧度,刘海要怎么设计,颜色的配比是什么样,大概染到什么位置……
我忽然觉得有种,我一个时尚的小姐妹带我来见世面的感觉。
她说,妈,你来都来了,我请你洗个头吧。
待我洗完头刚坐在椅子上准备吹头发,她告诉我,妈妈,我记得你跟我说过自己从来没尝试过这么亮的颜色,不然你跟我一起试试吧,如果不好看或者接受不了,我们再一起染回来。
所以,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孩子开学了已经染回了黑色,我还顶着一头绚烂的粉色头发。
那天我们从理发店出来,我看着女儿兴高采烈地跟我“科普”这个发型哪个明星做过,这个颜色的显色度如何,在阳光下和在室内的光泽差异,要搭配什么样的衣服和风格……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我们两个不再是母女,更像是闺蜜。
有人告诉我这样做不对,家长要有家长的样子,孩子要有孩子的样子。
可是家长究竟该是什么样子?孩子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我认为,小孩的样子,除了有认真求学的样子,渐渐懂道理的样子,学习承担责任的样子,还有快乐成长勇敢做自己的样子。
武志红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一书中说,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做自己,即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活。
现在的小孩,比我们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多的关注。
他们有义务为了未来而努力拼搏,也有权力释放自己天性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对孩子染发的尊重,其实仅仅是想满足她独立探索追求美好事物的好奇心。
当然,在她如期臭美了一个暑假后染回黑发时,她自己所获得的自我管理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是开启她面对新生活的勇气。
“丫头,你可以不乖,但不能学坏 。”
无论从外表还是关于她的各种新闻,窦靖童倒是非常符合“坏”孩子形象的。
蓬乱的头发,扎眼的发色,抽烟、早恋、退学,让吃瓜群众们一脸预料之中的样子,果然是王菲和窦唯的女儿。
后来窦靖童还纹了一道纹身,从下巴直到锁骨,更加显得“离经叛道”。
(实际上是为了妹妹李嫣,她希望鼓励因唇腭裂而自卑的孩子,坦然面对世界)
看过几个她的现场和访谈节目,发现这丫头内心其实要成熟得多,独立得多。
窦靖童说:我从小挺乖的,没有怎么叛逆过。为了叛逆而叛逆,在我看来是挺傻的事情。
窦靖童从小几乎处于被放养的状态,但放养不代表放纵。
她16岁想要刺青,父母说,你不要后悔就好。比起“随便吧”或者“绝对不许纹”,“只要你不后悔就行”更能让她清楚知道,人生是自己选择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关于外表,她曾经也是长发淑女的样子,但后来觉得短发更舒服更自在。
人不可貌相,外表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品性。
采访过她记者也说:
事实上,坐在窦靖童对面,你也很难将她与媒体报道中那个好像什么都不在乎的酷女孩联系起来。
一落座,她便体贴地问记者要不要挪动一下位置,以便坐得更舒服。
助理不小心把水泼到电脑上时,她及时递上纸巾。
采访结束,一行人散去,只有她没忘记把从隔壁桌拉来的椅子物归原位。
王菲在给她写的《童》:“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窦靖童的很多事情看似叛逆,其实心中早有方向,在不出格,不坏的范围内,做最舒适的自己。
在综艺《放学后》一期节目,一年级女生纽梓涵的妈妈发愁女儿总是吃得太多,她刚买回来的一盒意大利面就不给女儿吃。
可是意大利面是梓涵的最爱,她根本不顾妈妈的话,直接跑到厨房里,一口又一口地偷吃起来.
等妈妈发现的时候,一盒面已经吃掉大半了。
妈妈担心梓涵会积食,所以不让她吃太多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妈妈越是不让吃,梓涵却越是管不住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尝试的东西,孩子的好奇心会越强,有可能在父母看不到的时候去做。
教育专家兰海说:
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满足他好奇心的机会,而且孩子从父母这边来体验,会是最安全的选择。
父母这样做,第一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第二是孩子有选择的空间,第三是父母有监督的底线。
这才是真正既给孩子自由,又给孩子选择,孩子又很安全。
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
父母越是反对孩子做的事情,哪怕真的会为孩子好,孩子也会偷偷去做,到最后只会于事无补。
很多时候父母不如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反倒会让孩子不再那么好奇。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感觉的刺激物的量,超过这个人的感官所能承受的限度,从而使其感官产生一种相反的感觉。
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父母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想要尝试;反之父母不反对他做的事情,他倒有可能不想做了。
纪伯伦在诗歌《孩子》中说,父母可以庇护的是孩子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父母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父母要降低自身对儿女“成长问题”的焦虑,给予他们离开父母展示自我的权利,这样他们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1、 父母适当放手,尊重孩子的决定
这学期开学的时候,女儿学校里要选新学期发言人。
女儿在很多人面前讲话一直是个大问题,虽然老师推荐了她,但我们都没有强求,担心给女儿压力。
虽然担心女儿练不好这次的发言,但也不想打消她的积极性,只能陪着她不断打磨发言稿,练习演讲的仪态、语气。
女儿那几天热情爆棚,每天做完作业都缠着我和她一起准备发言稿。单单是稿子就改了五六遍,每天练习发言稿让我已经能够全文背诵了……
当然,为了符合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女儿也乖乖去染回了黑发。
最后,在精心准备和努力下,女儿顺利当选。
看着女儿在台上发言落落大方的样子,真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喜。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但父母的呵护不是独断包办。
有时候,孩子的事情就该让他们自己学着来决定。孩子的路,就让他们自己学着去走。
2、 父母适时退让,尊重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虽依托父母降生,但他们并非父母的私有物品。他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他们的未来会有无限可能。
在访谈节目中,金星问孟非:“假如你的女儿,谈了一个男朋友,你一点都不喜欢他,怎么办?
”孟非说:“少来往。”
养孩子,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渐行渐远的过程。
父母要懂得退出子女的生活,孩子已长大,世界在变化,只有孩子自己走在路上,他才会感知到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如果父母能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尊重他的成长规律,不强迫规划他的未来,那么孩子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其实学生时代总是会给一些事情加上滤镜,使之变得奇妙起来。
染发烫头是个性,抽烟喝酒是酷帅,纹身打架是社会。
等集体中这股青春荷尔蒙散去的时候,孩子就会发现一个更真实的世界。
在这里,染发烫头、化妆甚至整容……都只是变美的正常手段;
抽烟喝酒是因为压力大心烦或者痛苦得想要放空自己;
纹身是因为真的想要永远记得,竞争和输赢可能是无声的,却远比打架更残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行动上的自由,或者情绪无处宣泄,长期以往,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世界的热情,使孩子失去自信,缺乏自我肯定。
孩子们生来就是人,并且是自由的;他们的自由属于他们自己。
除了他们而外,任何别人都无权加以处置。
尽量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感觉,才会让孩子的幸福感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