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俩 甲 山 故 事(十五)
俩 甲 山 故 事(十五)
孙万林/著
1
第十五回 犟保长血淋淋皮开骨断 刁鬼子假惺惺法外开恩
周府人一夜无眠。令忠、令义、冬梅、夏荷在奶奶房中陪着冬梅奶奶、冬梅娘坐了一夜。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谁能睡得着呐。
冬梅安慰奶奶和娘,说道:“不会有啥大事的。”
娘几个昨晚和今晨都没吃没喝。
天刚蒙蒙亮,冬梅的二叔二婶、姑父姑妈、任先生脚前脚后来到周府。街坊邻居也来了,客厅里挤满了人,院子里也有不少人。
冬梅陪着娘到了客厅。大家正在七言八语地商量着老爷的事该咋办。商量来商量去,只有一个办法,赶紧去县保安团看看,如果没啥事,万事大吉。真的有事,赶紧想办法往外捞人。
冬梅娘说道:“我看这样吧,祥琪、任先生、管家、令忠你们四个跑一趟县城吧。在城里托托熟人,不在乎花多少银子,能尽快把老爷捞出来就好。说走就快走,不要再耽搁了。管家,快备车备马。”
管家曲良答应一声,出去安排备车备马。
周祥琪主要是经营周家在县城里的买卖,有时也回来帮助哥哥嫂嫂管管府里的事务。城里村里,两边跑。自从祥琪成家立业后,和哥哥分家另过,宅子就在大哥宅院后街。宅子虽不如哥哥的好,可也差不了多少。冬梅的爷爷早年过世。冬梅奶奶身体尚好,就是有些“耳沉▲”,每天吃斋念佛,不过问家事。冬梅爷爷去世后,冬梅爹和冬梅叔争着赡养老人。老人说:“不要争,你俩都给我预备一个屋子,我愿意去谁家随时去。你俩都是我亲生的,没亲没疏。”现在,老人住在老大家里。
让祥琪和任先生进城,冬梅娘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在周府门里,祥琪的位置仅次于大老爷。大老爷在家大老爷说了算,大老爷不在家,祥琪就是顶梁柱。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个时候就得祥琪出头。让任先生去,一来呐,任先生在老爷的心中挺“置重▲”的,先生说话老爷爱听;二来呐,任先生的一个亲戚在县城里做事多年,听说有些门路。
下人们很快就做好了进城的准备。周祥琪和任先生一人一马先行,其他人赶着一辆二马车在后面紧追,直奔县城而去。
八十里路,好马快车,没用一个时辰就到了。祥琪、任先生二人在县衙大门前下马。俩人走到门岗前,向门岗执勤的黑狗子说要看望俩甲山村周祥瑞村长。黑狗子说,周祥瑞是皇军抓来的罪犯,正在刑讯室过堂,不是随便可以见的。要是想见人,必须经过参事官批准。
任之初对祥琪说:“看来要往外捞人,非得找关系托人不可了。咱俩去求求沈联仲局长吧,他也许能和参事官说上话。”
沈联仲是任之初的表哥。从民国十一年就在乌宁县邮政局当股长,现如今是邮政局局长了。
俩人到了县邮政局。门卫值班人员和局长汇报后。两人到了局长办公室。
沈联仲局长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脸面白白净净,说话挺和蔼。见到任之初、周祥琪进屋,起身让座,吩咐勤务员沏茶倒水。寒暄几句,互相问候,三人落座。任之初说明了来意,请表哥费心疏通关节,许诺出重金,捞出周祥瑞村长。
沈联仲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没有一句推诿搪塞的话。他说:“我很佩服周祥瑞村长。这位乡绅,在咱们乌宁县是赫赫有名的大善人,刚直义气,为人厚道,惜老怜贫。我听说,他得罪了日本人。进了局子以后,刚直不阿,过了三次堂,宁可皮肉受苦,不向日本人屈服。凛然正气,令人尊敬。这件事我一定尽全力周璇,尽快把周村长从局子里救出来。你们在这里歇歇脚,我这就去县衙见坂野龟一。”
任之初、周祥琪两人在沈联仲办公室喝茶等候。
沈联仲来到县衙,推开坂野办公室的门,看到坂野正在聚精会神地写毛笔字。
在整个县城敢在坂野这儿推门就进的只有沈联仲一人。就连县长鲍鸿要见坂野也要通报批准后才能见。
沈联仲和坂野的交情,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要从坂野父亲说起。
坂野的父亲,在清朝末年就从日本来到乌宁经商,把乌宁县的特产白蘑菇、蕨菜、荞麦、鸡血石、皮张等运回本土,把日本的“洋火”“洋布”“洋油”“洋锅子”“洋驴子”“洋钉子”等带“洋”字的货物倒腾到乌宁,从中牟利。其实,做买卖只是明面的营生,实际上是搜集经济情报,主要是调查乌宁乃至我国东北的矿产资源,把这些经济情报卖给日本当局,挣大钱。
坂野是“日汉杂交”的产物。他父亲娶了一个移居日本的清朝贵族家的小姐做老婆,生下他和他一个妹妹。坂野在中国出生,在中国接受的启蒙教育。十二岁回日本读书,一直到大学。大学学的是采矿专业。寒暑假有时也到乌宁县城里住一段时间。大学毕业后,来乌宁协助他父亲打理生意。后来,坂野父亲告老回乡,带着他娘和他妹妹回日本了。坂野在乌宁县继承父业。父母杂交的优势造就了坂野的聪明。他懂经营、会管理,把买卖做得风生水起,赚了好多钱。
坂野父亲在乌宁的时候,沈联仲就认识了坂野。当时,沈联仲刚出学校门。在学校时,沈联仲学过一年日语,粗通日文日语。坂野父亲急需这样的伙计。经人推荐,沈联仲被选中。坂野每次来乌宁,都是沈联仲陪着坂野玩耍。此外,两人还有另一层更深的关系。沈联仲自幼研习书法,真草隶篆样样精通,犹以欧体见长。恰恰坂野也喜欢汉字书法,酷爱欧体,两人兴趣相同。那时候,坂野的书法水平还一般般。坂野郑重其事地拜沈联仲为师。在沈联仲的指导下,坂野的书法大有长进。目前,两人的书法水平已经不分伯仲。
却说沈联仲走进门来。正在写字的坂野一抬头,看见沈联仲站在自己面前,连忙放下毛笔,说道:“失敬,失敬。不知老师驾到。”
“参事官大人,真是学而不厌。这字写得真好。”
“老师谬赞。学生的字,在您面前只是班门弄斧,小巫见大巫。关公面前耍大刀罢了。”
“是您过谦了。真心话,参事官写的欧体已经炉火纯青了。这幅大作,是送给哪位的?”
“先生过奖了。拙作要赠与鲍鸿县长。他昨天要一幅字,说是要悬在他的新办公室内。”
坂野写的是一幅八尺横幅。八个工整的欧体字已经写完,只是落款和印章还没完成。坂野写的字是“同心同德共存共荣”。
坂野恭请老师落座喝茶。
沈联仲心里有事,无意品茗,开门见山,说明来意,请求坂野网开一面,放周祥瑞回家。
坂野认真听完老师的话。
沈联仲的话音刚落,坂野就爽快地答应放人了。他说道:“区区小事,还劳烦老师亲自跑。打发下人告诉我一声,我就办了。既然老师要求放人,我这就安排放人。不过呢,这毕竟是上司过问的公事。学生也不能假公济私。这样吧,请老师和周村长说,一定要写一份悔过书。可以在回家后写好交上来。另外,辞职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学生刚刚主政乌宁县,需要上上下下鼎力相助。在这个时候撂桃子,不是给我拆台吗?假如真的要辞职,也要在日后履行程序。这样做,一旦上级过问,我也好对上级有个交代。你看如何?”
坂野如此爽快答应放人,是沈联仲万万没想到的。他连声道谢,并说:“参事官的话,我一定带给周村长。”
坂野说:“说办就办,走,我陪老师一起去看看周村长。”
沈联仲说:“周村长的家里人正在邮政局等着听信呢,参事官先去,我领着周家人,随后就到。”
坂野说道:“不用老师跑腿,我打发秘书去通知他们吧。”
两人来到刑讯室。保安队员正在往周祥瑞嘴里灌辣椒水。周祥瑞满身满脸是血,呕吐不止。
看到坂野进屋,保安队员连忙停止行刑。其中一个队员立正敬礼:“报告参事官,犯人就是不写悔过书!”
坂野瞪了保安队员一眼,命令:“出去,都出去。”保安队员退出。
坂野上前,亲自动手为周祥瑞松绑。他边解绳索,边说:“不知道这帮小子下手如此之狠,都怨我没关照好,没关照好。”
这时,正在等消息的周祥琪和任之初等人也到了日军驻地。
周祥琪和管家曲良等人七手八脚为奄奄一息的周祥瑞解开绳索,抬到马车上。
坂野对沈联仲说道:“他是皮里肉外的伤,相信回家好好疗养一段时间就会好的。”然后对闭着眼睛摊在车上的周祥瑞说“周村长养好伤后,抛弃前嫌,好好干,和皇军同心同德,共建王道乐土。县衙已经下达了有关争创共存共荣模范村模范保甲的公函,希望您辖制的村、保、甲都成为县里的模范。再见。”
在这儿多说几句。小日本鬼子,为啥叫“鬼子”?看看坂野的嘴脸就知道了。日本强盗也有两副面孔。有时杀杀砍砍,有时人模狗样。其实目的都是为了占领中国,掠夺财富,长久奴役中国人民。坂野就是这样一个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诡计多端的家伙。
沈联仲对坂野一再表示感谢。坂野回了县衙。
沈联仲领着一行人找到县城有名气的外科诊所,请大夫给遍体鳞伤的周祥瑞诊治。安排停当后,沈联仲回邮政局。暂且不表。
诊所的外科大夫给周祥瑞擦洗伤口,反复检查,确诊是左腿骨折。庆幸的是没有性命之忧。
大夫说:“骨折和肌肉、皮肤损伤都很严重。咱们乌宁这里医疗条件有限,建议去哈达街大诊所治疗。”
周祥琪等人在这个外科诊所陪护周祥瑞。任先生和管家曲良等人回府筹备去哈达街为周祥瑞疗伤事宜。
任先生和管家曲良回到周府后,土圩子王家以及左邻右舍的亲戚好友都来打听周府老爷的伤情。任先生向冬梅娘以及在场的众人说了老爷的伤情以及需要到哈达街治疗的情况。
冬梅娘立即吩咐管家准备盘缠和衣物,打算连夜出发,亲自陪老爷去哈达街。
冬梅对娘说:“这么大的一个家,您和我爹都不在家,如何能行?还是我陪爹去吧。”
大家都说冬梅说得有道理。夏荷、春兰也争着要陪冬梅去哈达街。争来争去,还是冬梅娘一句话做了决定,“到了哈达街人生地不熟的,去的人手少了也不行,三个丫头都去吧。”
次日,冬梅、春兰、夏荷、任先生带着周府佣人,赶着马车,陪护周祥瑞进了哈达街。周祥琪等人回村,暂且不表。
出发前,周祥瑞留下一封信,嘱咐弟弟周祥琪交给吴仁。信中说“这次去哈达街疗伤,少则半载,多则一年,请吴乡长另选村、保长,以免耽误公事”。
本回结束,要知后事,下回分解。
这正是:
货分三六九等,
人有黄白黑棕。
大千世界闹哄哄,
只唯利益纷争。
面对着国破家亡生与死,
良莠分明辨奸忠。
有的人,器宇轩昂死何惧,
也有人,摇尾乞怜且偷生。
注释:
▲耳沉——赤峰土话,耳聋。
▲置重——赤峰方言,分量重,尊重。
孙万林,笔名山叟,网名幽谷听风。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祖籍山东莱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乡西山村。曾在部队班排连营团各岗位上工作过。转业后,在赤峰市国土局、赤峰市建设委员会任纪检书记、调研员、党组成员等职,已退休。先后有100多万字文学作品在国内各种报刊、杂志、出版社发表。其中,1988年,军事学术论文《实行“两个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防后备力量》,在“全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学术研讨会”上,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军事科学院评为优秀论文,并被军事科学院《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论文集收录刊发。农村题材30万字长篇小说《山水依依》于2009年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内蒙古晨报》连载。《俩甲山故事》是他的第二部长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