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国际化“很中国 |【顾】行非洲
在坦桑尼亚的一些见闻和杂感。
(一)领袖挂像
我们在多处看见一位领袖式人物的挂像挂在一些机构的显眼地方。本来以为是坦桑尼亚首任总统尼雷尔,还感觉不错,觉得坦桑人记得他们的国父。后来才知道弄错了,这是现任总统约翰·马古富利。
我问导游,这是必须的吗?回答是,在所有的政府机关内,是必须的。
可是,我看到在塞伦盖蒂草原宾馆里也有,他说,那是因为这里有政府的投资,或者他们需要政府某些方面的帮助。
(二)坦赞铁路
坦桑铁路是连结坦桑尼亚原首都和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与赞比亚中部城市卡皮里姆博希的一条铁路,建成于1975年。铁路由中国援建,以帮助盛产铜矿而又地处内陆的赞比亚的出口线路不必经过津巴布韦(那时叫罗德西亚)、莫桑比克、南非和安哥拉。
坦赞铁路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我们援建坦赞铁路的时候,正是文革期间,我们自己都十分困难。勒紧腰带,援助非洲兄弟,那个时候,可真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啊!
可是如今的坦赞铁路每周只运行两天,每天对开一班车。其他时间关门休息!其中的原因,我们普通人不得而知。但是当初的决策者们如果地下有灵,不知他们当如何感想?
我们专程去访问位于铁路东端的达累斯萨拉姆终点站车站。可是正赶上“闭馆”的一天。我们的司机和看门人反复交涉,说我们只是进去拍几张照片,而且是远道而来的中国人,可门卫就是不放行。他们的原则是,不开就是不开,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你们再来。无奈,我只能从远方拍了几张照片,算是来过了。
(三)两个中国人
我们先后遇到两位中国商人。
一位在达累斯萨拉姆开旅行社,是一位年轻女性。十几年前,她过来看望朋友,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地方,然后就不回去了。先是打工,后来自己当老板。现在干得有声有色。她说,喜欢这个地方,干净,人简单,干活不累。
第二位原是一个大型国企的援非工作人员,成都人。工作当中,也相中了这块地方,于是脱离了国企,在这边做起了自己的事业。我们在坦桑走了一周,最舒服的一餐饭是在他的中餐馆吃的。这位黄老板还从事珠宝等其他生意。
如果有谁到阿鲁沙(乞力马扎罗雪山所在地),可以去找这个叫做“火花树饭店”的地方解解馋。
(四)穆斯林
坦桑位于东非,实际上在整个非洲的东南部。它离穆斯林的北非很远。最近的穆斯林国家是越过肯尼亚后的苏丹和索马里。就是这样一个传统上的基督教国家(昔日英国的殖民地,现在的英联邦国家),如今一半人口基督徒,一半穆斯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穆斯林在悄悄地,然而是坚定不移地,像癌细胞一样地扩展!
(五)非洲人的小辫子
非洲人天生卷发。头发一长出来就开始卷曲,如果不管它,它就一直卷,不会有披肩发的现象。因此,除去少数人梳辫子外,大多数男性都剃光头。而女性都是梳无数个小辫子。
因为辫子太多,梳起来极其费事费力,通常需要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她们不能经常洗头,最勤快的一周一次。很多人几周都不洗头。
坦桑到处都是绿色,水多,风少,没有风沙,又没有工业,没有污染,天总是蓝蓝的,因此,几周不洗头,倒也脏不到哪里去。
(六)”你好!”
最后,不能不说一个感受:“你好”,已经成为和“hello"并列的世界通用语,我们遇到的人没有一个不会说。“辛苦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等更复杂的中文也有很多人会说。
汉语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无论这个国家有多少问题,我还是由衷地为我的祖国自豪!
五色时间元
迎接百岁人生的最佳生活方式